摘 要:网络资源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丰富,给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现阶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虽然网络资源的应用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却还存在各种有待改善的问题,导致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提升受到一定的阻碍。在信息时代下,高中地理教师要清楚认识到网络课程的重要性并将其充分利用起来,辅助学生有效学习地理知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优化。
关键词:网络课程;高中;地理;有效性
一、 前言
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平台,网络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具备时空自由、交流和互动便捷、学习资源丰富等优势,网络课程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很多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而网络课程的运用可以有效改善这一点,学生可以将网络课程作为课外补充知识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从而实现学校效果的大幅度提升。
二、 提供丰富优秀的学习资源
在网络课程中,丰富的、优秀的学习资源是达到学习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学习网络课程,仅仅依靠课程本身的内容是不够的,相应的学习平台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提供配套的学习资源,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高中地理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课程,所以网络课程需要给学生提供测验、习题、实验、图片、动画、素材等各种学习资源,在这个基础上建设完善的地理学习资源库。除此之外,学习资源的建设应当依据以下两个原则:其一,整合学生的课堂学习。作为高中地理自主学习的辅助,网络课程必须要与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整合。换言之,在建设学习资源的时候,必须要了解学生需要对课堂学习中的哪些不足进行补充,然后针对这些不足設计网络课程。其二,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特征。在应用网络课程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性,为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发现问题设计合理的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
三、 给予专业的学习方法指导
作为一种补充学习的重要方式,网络课程和课堂学习还是存有一定的区别。在运用网络课程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虽然地理教师不再是学习活动的发起者,但是对于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应当基于适时的调控和适当的帮助。从某个层面上说,如果只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但是不给予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可能会出现看完视频后不知道应该干什么的情况,或者在学习过程中使用课堂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导致最终的学习效果不理想。所以,为了将网络课程的教育效果和应用价值最大限度发挥出来,高中地理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网络课程学习给予专业的学习方法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 创建良好宽松的交互氛围
在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交互平台是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重要途径。假如缺少良好的、宽松的交互氛围,网络课程的学习可能就会沦为计算机和学生之间的单一交互。相关的实验研究证明,假如高中地理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存在交互方面的问题,将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造成巨大打击。所以,为了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教师必须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交互氛围,这是保障网络课程学习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保障。据相关资料显示,在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的互动支持不仅包括在线问答,还应当给学生提供具有一定吸引力的讨论问题,此外还要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等。与此同时,为了促进互动的有效性,对于学生在线提出的问题,网络课程应当予以有效解决,同时要保证提供的讨论问题能够有效吸引学生并且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激发出来。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应当进行合理的设计,并且要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且针对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
五、 有效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
高中地理教师的角色在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已经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监控者和辅助者,而学生则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要素,扮演发起者的角色。然而,因为学生学习需求的反映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异的现状,适当的教师辅导和监控都是有必要的。通过相应的交互平台,教师可以提供形式多样的讨论、答疑,还可以通过在线测试、留言板以及email等方式获得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根据具体的反馈信息帮助学生对学习计划进行适当调整。与此同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譬如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判断哪些资源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在线讨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信息和知识交流。除了教师对学生的监控,还包括系统对学生的监控。很多的网络学习系统具有学习监控智能化特点,能够有效监控和管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并且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有效诊断且提出合理化的学习建议,在这个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技术针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全跟踪记录。
六、 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学习中有效应用网络课程还需要不断探索、深入研究,这是一项艰巨且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教育工作者要不断研究和探索。随着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地理教师一定会以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更宽阔的视野和更远的视线展开对自主学习的研究并且取得突破性的成绩,以此促进高中地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林梅,辛雪园,孙锐,邱艺,王瑞涛.中学生网络课程设计、开发与实施的实践探索——以《探索职业:航空》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5(12):26-34.
[2]廖露,周申立.基于Google Earth的地理网络课程开发及应用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23):73-75.
[3]郭建,张学军.信息技术与中职学校地理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与反思[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5):176,305.
[4]张海萍.高等院校网络课程建设现状分析——以江苏省高校为例[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9,25(6):114-117.
作者简介:
梁志峰,安徽省芜湖市,安徽省芜湖市无为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