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在语文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统一起来,我们提出了“一导两范”式作文教学策略,旨在通過单元目标的导向作用,以单元课文和写作案例为范本,构建文本的写作“支架”,继而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
关键词:一导两范;文本支架;写作技巧
随着初中语文“部编”教材的普及和使用,我们发现其较之于以往的作文写作更具条理性和序列化。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文的匹配性更高,综合性学习和写作训练与单元目标的契合度也更加紧密。因此,如何才能够很好地将作文写作和单元目标及课文结合起来,是我们率先思考的一个教学问题。因此我们便提出了“一导两范”式的作文教学思路,通过构建文本“支架”的方式,根据单元课文以及经典范例,让学生了解这一类型的作文行文的基本框架和思路,继而更好地理解写作意图,掌握写作技巧。
一、 文本“支架”的概念解读
“支架”一词是从英文单词“Scaffold”翻译过来的,也译为“脚手架”,本是用于建筑行业的术语。在这里,我们将这一概念引申到作文写作训练中,建立作文写作“支架”,也就是构建作文的基本框架,为进一步完善写作内容奠定基础。
作文“支架”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一是拟题,要根据已经给定的话题或者作文要求取一个恰当的标题(当然,这只是最初拟定的,等文章完成后也可作适度修正),确立写作的话题。二是选材,根据话题选取合适的素材,注意选材的典型性、独特性和新颖性,让作文不落俗套。三是主旨简介,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告诉读者自己所要写作的主要内容及意图表达的中心思想,树立自己的写作目标。四是构建写作框架,用清晰的语言有层次地呈现出自己的写作流程及思路,以便在作文时确立各部分的比例和详略,让作文更有条理。
二、 文本“支架”的构建价值
一般来说,通过调查可知同学们在作文写作过程中会面临三大问题:一是根本不想写作文;二是想写却写不出;三是写出来的作文感觉不好看。这几个方面分别反映出了学生在写作训练时的懒惰情绪、知识匮乏以及缺乏技巧等困境,解决这些问题最重要的还是需要让学生明白“支架”的作用。
文本“支架”的构建实际上可以回答作文写作的三大核心问题:首先,它解答了作文要写什么的问题,通过拟题和选材可知写作的对象和主题,让作文写作有了目标和方向。其次,它解答了为什么写的问题,通过主旨简介我们能够很清楚地理解选材的价值,也了解了作者自己的写作意图,确立了文章的中心。最后,它还解答了如何去写的问题,通过写作框架的建立,让作文写作的思路更清晰,行文结构更合理,内涵的挖掘将会更深刻。
三、 文本“支架”的构建策略
在具体的作文训练中,“支架”的构建原理有两种,一种是文本的结构支架,另一种是文本的理论支架。下面,我们就具体地介绍这两种支架的构建方略。
(一) 结构支架的构建
所谓的结构支架,实际上就是文章的基本写作思路和顺序,比如说我们最常见的结构形式如总-分-总式。当然,根据不同的选材和不同的文体特征我们可以灵活多变地处理文本支架,确立作文的基本脉络,让文章拥有自己的骨架,具体的构建原则如下:
1. 要注意写作的文体特征
不同的文体,其结构支架也不尽相同:以记叙文为例,它主要是从叙事六要素的角度来构建文本支架的;在散文中则主要是以大背景介绍、小细节处理和情感升华三个角度来构建;说明文和议论文都是以确立“中心”,进行分别说明(论证)以及归纳总结的形式进行的;小说则是以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进行结构安排的。
2. 要注意写作的基本思路
在“支架”构建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写作的基本思路,怎么引出话题,按照什么顺序进行编排(如时间顺序、地点顺序、逻辑顺序等),清晰的思路是构建结构支架的前提,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更有条理,否则,即使构建了支架,作文也是凌乱不堪。
3. 要注意写作的行文布局
行文布局的安排,首先是基于文本形式的要求,合理恰当的分层不仅让文章看起来很美观,而且也更容易吸引读者。其次是要兼顾到详略的处理,能够体现出需要写作的重点在什么地方,让文章疏密有度,转承有序。
(二) 理论支架的构建
部编教材主要采用的是“双线组元”法,如果只是局限于考虑文章的结构支架,就忽视了它的人文精神。因此我们不能只是单纯地从文章学与文体学角度去建构支架,也应该注重文本理论支架的构建,具体策略如下:
1. 要注重写作的理论支撑
作文写作不是盲目地完成限定的题目,而是要详细地了解写作的基本要求。一般来说,每一个单元的写作训练,都是与单元的教学目标有关联的,这就为作文写作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每次写作训练都要有一个主题和侧重点,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根据写作的目标要求来行文,注重不同写作要求下的写作思路建构,是理论支架的前提。
2. 要注重写作的梯度建设
在不同的学段,作文写作的理论目标也是不一样的,以初中阶段为例,在七年级主要是系统地学习记叙文的文体知识和理论,八年级为说明文,九年级则是议论文。但总的思路是写作要做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普通到别致、由粗糙到精细的循序渐进。
3. 要注重写作的技法运用
巧用写作技法,这是理论支架的最高境界。如巧设悬念、相互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承上启下、环境烘托等。此外还可以尝试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修辞的运用,词义的辨析以及重点字词的推敲等,让文章的语言美起来,让文章的情感真起来,让文本的内涵深起来。
总之,“一导两范”式作文教学中文本“支架”构建,让学生在写作时有了主心骨。不仅有了可以写作的话题,而且更是明白了写作的意图,理解了选材的价值,懂得了详略的处理,掌握了写作的技巧,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戴志梅.支架式作文教学的“度”——以《凡人小事》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06,910(10):11-12.
[2]杨梅进.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8(2):6.
作者简介:
马海燕,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太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