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幼儿园科学探究集体教学活动之我见

2019-03-18 11:53史王平
陕西教育·教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风车教学活动科学

史王平

2012年教育部颁布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目标、新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科学探究活动“灌输式”的片面倾向,走向了“以幼儿操作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探究集体教学活动。但目前科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假探究”“总结式”“灌输式”“形式化”的活动方法依旧比比皆是,究竟怎样有效开展幼儿园科学探究集体教学活动呢?笔者在长期的科学探究实践教学活动中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科学探究集体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1.忽视探究材料的科学性

材料是科学探究活动的灵魂,但在提供丰富材料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材料的科学性,也就是每一件材料的提供既要与所探究的现象有关,又要排除无关的干扰因素。

2.追求探究结果的一致性

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更多的只是关注探究结果,而且是符合自己预设目标的探究结果,很少去触碰不成功的探究过程、探究结果。究其原因,并不是教师没有发现、没有观察到,而是有意回避。一方面,教师为了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师没有把握或没有能力去处理与预设不相符的结果。所以,教师往往对预设以外的结果视而不见或不予理睬,使探究结果呈现一致性。

3.探究活动的过程形式化

在探究活动“重过程轻结果”的指导下,很多教师认为只要幼儿动手操作了,就是注重过程。所以,教师往往把活动过程设计成简单的、毫无意义的操作活动,不是探究而是无效的验证活动。

二、有效开展科学探究集体教学活动的策略

1.巧妙设疑提问,激发探究兴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如何巧妙、贴切的调动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中班科学探究活动“有趣的转动”,从幼儿最熟悉的身体的转动巧妙引入:胳膊、手腕、脚踝、腰等身体部位可以转动,老师还准备了一些玩具,用什么方法可以使玩具转动起来?老师精准的提问,瞬间将孩子的思维进行迁移。同时,风车、陀螺、竹蜻蜓等又是孩子最喜爱的玩具,对于引发孩子自主探究也能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2.自主操作探究,亲身体验感知

操作探索为幼儿寻求答案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为幼儿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提供了可能,为幼儿获得成功创造了条件。丰富适宜的操作材料成了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灵魂。如大班科学探究活动“物体的沉浮”,教师适时引导幼儿根据探索内容的性质,选择适合的探究方法,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要体现幼儿自己的操作性,这才是自主探究的关键。

3.分享交流讨论,整理获取经验

引导幼儿在观察和探索的基础上,尝试进行简单的分类、概括。如“有趣的轉动”,孩子通过对风车、陀螺等材料的探究,发现风车的风叶围绕着风车中心的一个点在转,进而发现每一个玩具转动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同时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记录表,便于孩子梳理探究结果。

4.迁移习得经验,联系生活实际

教育家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指出:选择幼儿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感兴趣的科学教育内容,将它们蕴含在科学区、科技走廊、自然角等环境中,以满足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其中,指明了让科学活动贴近幼儿生活、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的重要性。如“奇妙的蛋壳”活动中,教师提供了[12]的鸡蛋壳、长短相等的铅笔、粗吸管、透明胶带等材料,试图通过让孩子用笔尖模拟小鸡的尖嘴巴,让幼儿体验:蛋壳从凸面不容易啄破、从凹面容易啄破;观看教师实验演示发现力的分散现象,从而总结出“薄壳结构原理”。看似环节设计合理并以幼儿为主体,但我一直疑惑:“力的分散”“ 薄壳结构原理”这些抽象、专业的物理现象,真的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吗?这样的活动对于孩子知识的获得、意义究竟何在?如“有趣的转动”老师采用风扇、方向盘、洗衣机滚筒等转动的视频来加深孩子对生活中的转动了解,不难看出,视频的提供也是围绕着转动原理,同时也渗透着由熟悉到陌生、由已知到未知的层次性。

总之,对于幼儿而言,生活中蕴藏着许许多多科学的奥秘,科学的世界丰富多彩,而作为教师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提供科学、丰富的材料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让我们每一位幼儿教师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引领下不懈努力,在反思中能力得到提升,进而在每一位幼儿心里播下科学探究的种子。

作者单位 陕西省兴平市机关幼儿园

猜你喜欢
风车教学活动科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小风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自制纸风车
哪个风车转得快?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