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孙婷
2016年12月19日教育部等11部门提出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我校结合当地实际,先后组织学生去翠华山、中国楼观台文化展示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秦岭国家森林公园和秦岭国家植物园等。每次活动之前,都先确定研学活动方案、研学实践主题内容,回来再撰写研学报告,并在参观后进行展览,以强化参观成果。研学活动开展三年多来,学生学到了课堂上体验不到的实践知识,还学会了合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活动是一项名副其实的成长之旅课程。作为生物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带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田园,进行生物学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是能够渗透学生生命观念的教育,从而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执著创新的科学精神,提升了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研学所到之处,都有秦岭这一丰富的生态系统,其被称为“天下之脊,中原之龙首”的秦岭是南北生物物种库,其中的飞禽走兽、山间溪水及各种植物花卉和垂直分布带都是生物教育的重要资源。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因此,研学旅行本身就是生动的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生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社会、文化和自我的相互融合,真正体现“做中学”。大自然赋予的宝贵教育资源,具有朴素的生活性、原野的自然性、原生态的文化性、时空的广阔性和内容的丰富性,是其他任何教育资源都无法比拟的,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下面以走进秦岭国家植物园主题研学为例,谈素质教育的活动开展情况。
一 、制订研学活动方案
研学主题:参观秦岭野生植物园,了解世界上面积最大、植被分布带最清晰、最具自然风貌的国家级生态园林,识别常见昆虫、植物类型,激发学生关爱自然、热爱生命、保護环境、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二、研学内容
1. 了解秦岭野生植物园概况
2. 分组探究
昆虫组:3~4人一组,每组捕虫网3个,昆虫瓶1个,回来后制成昆虫干制标本。
水生生物组:3~4人一组,每组矿泉水瓶1个,采集藻类、水草、浮游生物、蝌蚪、鱼等水样,并用pH试纸测水的酸碱性,了解水质情况。回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了解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植物分类组:3人一组,分别对不同园区的植物进行调查、记录,根据现有的介绍做好笔录和拍照,回来后进行汇总,填写实践报告,对植物的分布有一个具体了解。
科普馆也是学生必须参观的场馆,有多种模拟生态区;高科技方法显示植物根部的生长状况,体验3D效果;各种珍贵药用植物标本展示;森林火灾体验馆,感受森林大火下的自救;植物垂直分布带(含土壤类型)立体模型,了解由低海拔到高海拔植物的演替及土壤的变化;特色植物树叶大拼图,感受自然之美;在这里同学们还看到了纪录片《秦岭植物园》,真正了解到了秦岭的魅力。
3. 思考与探究
(1)如何区分昆虫与其他动物?
(2)秦岭植物园的植物大概有多少种类?你认识哪些珍贵植物?
(3)秦岭珍稀动物有哪些种类?
(4)发现野生蘑菇能采回来吃吗?
(5)虞美人花与罂粟花一样吗?
三、填写“秦岭植物园植物调查表”
四、研学活动后,谈收获和体会
活动结束回到学校后,组织各探究小组学生整理标本。昆虫组的学生把捕来的昆虫做成标本,贴上标签,检索其名称,了解其习性,掌握了昆虫的基本知识。水生生物组的同学在实验室显微镜下观察到水中的绿藻和一些简单的原生动物,采集到的蝌蚪经过同学精心饲养,十天后发现蝌蚪变成了青蛙,同学们很高兴,亲眼目睹了青蛙的发育过程,体会到了生命的奇特。有的同学还采到了很多的蘑菇,回来后通过查阅资料,学会了判断毒蘑菇的方法。植物探究小组的同学,学会了识别植物五大类群的方法,看到了自然界中的苔藓植物(长出了孢蒴)和山阴下大量的蕨类植物。漫山遍野的虞美人花和罂粟花很像,同学们上网查了后才知道这种花毒性很小,可以作为观赏花栽种。
大多数同学在谈收获和体会时,普遍认为:这次活动即增长了见识,又掌握了实验技能,是一次难忘的旅行。
实践证明,只有教师发挥教育智慧,充分利用研学旅行资源,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生物学基础,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九十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