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小亚
【摘 要】
高中语文是高中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学科,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也比较大,所以关注度一直比较高。新课改中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性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本文将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创新思维 培养
高中语文教育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创新思维指的是在语文教学中,消除定势思维的限制,根据已存储的知识触发联想,提升学生的思辨思维和判断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升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创新型和能力型人才的培养,接下来本文将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强化途径进行分析。
一、创新思维的重要作用
创新是国家和民族进步的基础,是国家发展的推动力,而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后继人才,因此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要从学生抓起。只有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提升思维的灵感才能够有效的指导行动。高中生作为社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随着创新思维的发展,自身的创造力也会不断的提升。因此,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必须要积极的加强对创新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二、高中语文创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高考服务的,所以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的是《考试大纲》,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参考的是高考的内容和形式,所以容易导致学生失去独立的思维,缺乏情感体验,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认识,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学生的思维发展。虽然随着创新人才培养观念的提出,教师开始在教学中注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在口头上对学生进行鼓励,但是如果学生的思想一旦出现“偏离”,就会被教师拉回“正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远远不足。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在帮助学生积累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高中语文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对策
高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对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当前的教学环境,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奠定思维发散基础
学生的思维发散需要建立在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兴趣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够积极的调动思维。所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提升学生创造力的助推器。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所以要想做好课堂教学必须要转变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首先,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利用问题开启学生智力的窗口,开启学生的创新之路,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设置趣味性、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摆脱固定思维,提升创新能力。比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夜晚中的荷塘吗?和白天有什么不同?”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欣赏夜间荷塘景象的兴趣,将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氛围中。同时为了使学生更深入的感受荷塘月色,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动态的展示月下的荷塘景色,使学生犹如与作者一起游览夜间的荷塘一般,而且在多媒体的播放中还可以配有音频朗读,多种感觉的刺激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将静态的思想转化为一种动态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语文情境有利于提升语言的情境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向学生动态、直观的展示教学内容,同时还可以实现对学生联想能力的迁移和思考,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中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内涵比较丰富的学科,不仅具有极强的人文性,同时也具有工具性,具有非常强的学习价值,但是由于高中的学习任务比较重,学生每天都需要接受各个学科的知识,而且在教学中往往都采用硬性灌输的形式,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创新思维也越来越弱化。所以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情境,使语文课堂重新焕发生机。比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红楼梦》的选段,使学生了解文中说描述的装扮以及人物的仪态等。因为《红楼梦》中所描述的人物衣着、礼仪与现代的衣着和文化礼仪等相差很多,如果仅凭借课本上的文字介绍,学生很难理解,而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可以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文中描述的情境,不会因为历史朝代的更替产生违和感。同时这种多重感官结合的方式也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全面认知的基础上能够更好的思考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利用逆向思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逆向思维指的是对事物以及现象的反面思考,并得出相反的结论。通过逆向思维的应用可以有效的避免学生思维的模式化,使学生在文章的理解中可以另辟蹊径。比如,可以在写作教学中运用逆向思维,教师在为学生提供写作题目中就可以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如我们都知道一句古训“玩物丧志”,但是在多元化发展的社会中这种古训或许就不成立了,所以教师在作文题目拟定的过程中就可以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玩物焉能丧志”,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时还可以在阅读中运用逆向思维,比如在学习《廉颇蔺相如传》这篇文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想象一下如果廉颇和蔺相如没有和好,或者二人都以功高自居互不相让,那么对国家以及他们个人都会有哪些影响呢?通过逆向思维的模式,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模式。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却不能所有的事情都是反着的,违背辩证法的应用。
(四)加强实践,注重语文能力的应用
高中语文是与社会以及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还需要注重与生活的结合。在语文学习中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处处皆语文,在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间进行交流,同时也会经常出现写便条、作总结、请示报告等方面的应用,而这些事项都需要应用到文字表达。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也需要主动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与生活进行结合,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知生活,将语文知识带入到生活中,同时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想,用文字书写出自己的思想。在生活中通过语文的学习和应用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兴趣。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创作型的实践机会,在带领学生参加完一项活动后,为学生布置写作的作业,但是不限制写作的角度和题材,只要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表达出来即可。同时教师还可以定期为学生布置一个主题,要求学生根据主题出板报,不限制思路。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将语文应用到生活中,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思维的发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此外,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现机会,通过欢快教学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自我机会,使学生可以勇于展现自己,并不断地强化自身的语文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进而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展示机会。比如,有的学生朗读功底比较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领读的机会;有的学生演绎能力比较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情境表演的机会;有的学生书法比较好,教师可以为其提供板书以及出板报等方面的机会。而学生因为有这些技能,所以在课堂上也更乐于表现,在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赞赏以及鼓励后,学生的学习以及表现欲望更强,而且通过长期的强化和鼓励,学生为了获取更多的赞扬在不断强化自身优势的同时也會自觉的进行创新,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结 语】
综上所述,通过语文教学方面的创新思维培养,不仅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同时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自身需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应用具有多种方式,但是都需要以教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而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并从小处着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提供更多创造的可能。同时教师在创新思维的培养中还需要与生活实践进行紧密的结合,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付诸于实践,更好的展示出来。
【参考文献】
【1】刘俊英.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8(13)
【2】莫艳玲.高中语文有效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分析【J】.课外语文(上),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