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博
明朝天启三年(1623年)八月二十九日,福建巡抚南居益收到了一份朝廷的指令,要求他立即采取行动,赶走一年前强占澎湖的荷兰人。
武力驱逐?南居益很清楚,福建水师的武器装备和兵员素质都不如人。和平谈判?然而双方语言不通,思维习惯差异巨大。该怎么办?
双方都需要有个中间人穿针引线。这个人最好长期从事海上贸易,通晓中西语言,擅长交际公关,与福建官府和荷兰人都有来往。于是,商人李旦进入了双方的视野。
李旦是谁?他能办成此事吗?
李旦,福建泉州人,原本在吕宋(今菲律宾)做买卖。1603年,西班牙殖民者对吕宋华人展开了大屠杀。作为当地华人社区头领之一的李旦,虽然在血雨腥风中捡了条命,但苦心经营多年的财产被洗劫一空,自己也沦为苦力,熬了四年,才逃出生天,移居日本平户(今长崎附近)。
其时,德川幕府刚在日本掌权。为了防止西班牙人借助传教搞渗透,也为了剪除地方诸侯和富商造反的经济基础,幕府宣布全国禁教,除中国商船外,其他基督教国家的商船只能在长崎和平户两地经商。于是,两地成了日本外贸的“唯二”窗口。
地理大发现以来,西方殖民者从美洲贩卖的货物,经由日本转口,再运到中国和东南亚。转口贸易额度巨大,吸引数以万计的中国商人涌入长崎和平户。李旦搭上了这波东风,不光在平户盖房子、建商号、办货栈、做生意,而且结交当地头面人物,迅速成了旅日华人海商集团的领袖。
李旦并没有局限于日本一地。1615年以后,他的商船就经常穿梭于日本、福建、东南亚之间。台湾成了这条航线上的中转站。福建的生丝、东南亚的香料,被他收购后运到日本贩卖,为他获取了巨额利润。
当他来到平户和介入台湾贸易的同时,荷兰人在平户开了商馆,并占领了澎湖。李旦和荷兰人的活动区域高度重合,不仅使他们有了生意往来,而且为政治接触埋下伏笔。
荷兰人占领澎湖,是为了打开对华贸易的局面。可是,这么做反而激怒了福建官府,非但开放通商遥遥无期,而且物资供应日益困难。对荷兰人来说,困守孤岛是个死局。
南居益也想赶紧给朝廷交差,便考虑用开放通商换取荷兰人主动撤离澎湖。可是,谁来给荷兰人传话呢?既然李旦作为福建籍的商界翘楚,又跟荷兰人多有互动,南居益索性就选中了李旦。
1623年4月22日,李旦离开日本,来到台湾南部的大员(今台南)跟荷兰人接触。他摒弃了福建官府的强硬姿态,身段放低,用商人特有的纵横捭阖,套出了他们的底牌。福建官府不是很在乎澎湖吗?荷兰人不是很想在远东建据点吗?换个地方也能建,何必耗在澎湖,跟福建官府对着干呢?
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兼顾双方诉求的建议:荷兰人从澎湖撤到大员。对荷兰人来说,这个建议既能解除眼下的危机,也不耽誤做买卖。对福建官府来说,能把澎湖收回来,也算是交差了。毕竟,朝廷并没有提到大员的事。
通过“和事佬”李旦的穿梭往来,双方达成了妥协。1624年8月,一份私下协议终于落地:荷兰人同意撤离澎湖,转往大员驻扎,福建官府承诺开放对荷通商。
17 世纪航行在海上的荷兰商船。
这件事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李旦。他赢得了双方的信任。特别是荷兰方面,新任长官宋克不光给了他大量贸易订单,还给了很多钱,拜托他继续对福建官府公关。当荷兰人邀请他帮忙对付海上商业对手西班牙时,他带着当年大屠杀的积怨,积极配合,专抢西班牙商船。这是一段短暂而默契的“蜜月期”。宋克的高度信任,是这一切的基础。
1625年7月,李旦离开大员,返回日本,处理跟英国商馆的债务纠纷。两个月后,宋克突然溺水身亡,荷兰驻大员长官换人。“蜜月期”也随之戛然而止。
1625年10月29日,宋克的继任者德·韦特在一份内部文件中,指责李旦吃里扒外,将专门用于贿赂福建官府的公关经费和礼品中饱私囊。字里行间,带着一种愤怒的情绪。
17世纪初的中西贸易,这类手脚不干净的事很常见。明眼人一看便知,韦特拿这类罪状做文章,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实,在这份文件里,提到了李旦“害怕其他的事迹也会暴露”。这“其他的事迹”到底是什么呢?
“其他的事迹”,用韦特的说法,就是李旦多次派船抢掠往返大员的荷兰商船。那么,跟荷兰长期合作的李旦,为什么要干这个呢?韦特调查发现,李旦正在跟福建官府合作执行一项对荷兰很不利的秘密计划。
17世纪初以来,经由台湾海峡的中日走私贸易发展迅速,福建官府屡禁不止,加之荷兰人占领澎湖,几件事交织在一起,搞得福建官府焦头烂额。由于李旦与日、荷双方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南居益决定拉拢李旦,离间日荷。南居益的如意算盘是,利用李旦在日本的人脉关系网,孤立荷兰,迫使其主动撤离澎湖。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李旦站在了南居益一边。他做出这个选择,主要还是经济利益驱动。
荷兰占领澎湖后,以东南亚-日本贸易的中间商自居,吃差价赚大钱,增加了贸易成本。因此,李旦巴不得把荷兰人赶走。
福建官府承诺,只要李旦愿意合作,就能“立功赎罪”,获得合法身份,官府不再通缉。身份的解脱,对生意人来说绝对是利好。当李旦和福建官府联手以后,荷兰人便掉进了事先设好的陷阱里。有了福建官府的保驾护航,李旦成了最合适的“和事佬”人选,获取了荷兰人的信任。紧接着,在李旦的运作下,荷兰人撤出了澎湖。到此为止,南居益的计划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荷兰人转到大员以后,经常遭到李旦船只的袭击。李旦这么做,其实就是实施秘密计划的第二步——破坏荷兰的贸易。南居益的如意算盘是,使荷兰人无利可图,让他们侵占大员和整个台湾失去了意义,只剩离开这一条路。
李旦为了这第二步,颇费了一番心思。当初福建官府和荷兰人签私下协议的时候,曾规定荷兰逮捕的海盗,都押解给李旦处理。援引这条规定,李旦的船员就算是袭击荷兰人失败,被抓了俘虏,也会很快获释,放回李旦麾下。这样一来,荷兰人就被李旦耍得团团转。
秘密计划大获成功。前往大员的中国商船由于拿不到批文,渐渐变少。荷兰人在台湾的贸易有夭折的可能性。遗憾的是,1625年8月12日,李旦在日本去世。几个月后,南居益调离福建,北上去当工部侍郎,总督河道。两位主角没了,秘密计划也随即夭折。
荷兰人依旧盘踞大员,乃至台湾。中荷海上博弈仍在持续,从明朝延续到了清朝。
李旦死后,全部遗产留给了义子郑芝龙。这些财富不但为郑氏家族的崛起打下了基础,还成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第一桶金。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