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尖对麦芒,艺术家也有倔脾气

2019-03-18 02:00Tiya
小演奏家 2019年1期
关键词:学院派米开朗基罗塞尚

Tiya

自从《中国有嘻哈》节目火了之后,“freestyle”、“diss”等热词渐渐被大家熟知。你知道吗,在看似高冷的艺术界,艺术家、艺术流派之间也有很多相互diss的趣事。新的艺术家崛起或是新流派的诞生总是伴随着争议与批判,而各个艺术流派之间的恩怨纠葛更是此消彼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艺术史上那些有名的PK吧!

王牌对王牌

达·芬奇VS米开朗基罗

历史上,众多艺术家因创作理念不同,或是社会地位等方面的竞争关系,进行过多次明争暗斗的PK,这其中,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三杰”中的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之间,就有一场著名的“世纪之战”。

1503年,刚刚完成画作《蒙娜丽莎》的达·芬奇在欧洲已是声名大噪,他接受委托在佛罗伦萨市政会议大厅内完成一幅巨型壁画——《安吉里之战》。然而,同一委托人又于次年邀请年轻的米开朗基罗在同一地点完成壁画《卡辛那之战》。

米开朗基罗本不想接受这次委托,但当他听说自己要與达·芬奇在此展开竞争时便欣然接受了。

达·芬奇为了完成壁画,发明了木质升降机,同时还研发出带有蜡质的新颜料,不断进行新的尝试。而年轻的米开朗基罗此时在壁画领域的技法尚未成熟,年轻气盛的他迫于压力最终放弃了创作。

虽然此次正面对抗以米开朗基罗的失败告终,但不服输的他此后不断研习,多年后,以西斯廷教堂的天顶壁画在壁画领域名垂千古。

其实,这两位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坛巨匠之间的纠葛远不止于此。达·芬奇成名之路顺风顺水,除了绘画,他在多个领域都享有极高的话语权,而米开朗基罗生性孤僻,又从不服输,致使两人的关系一直都不太融洽。

有一次,达·芬奇陪同一群贵族正在探讨但丁的作品,正巧米开朗基罗路过此处,达·芬奇随口说:“米开朗基罗会帮你们解答这个问题。”米开朗基罗觉得达·芬奇是在嘲笑自己,愤怒地说:“不,你自己解释!”说完便转身离去,留下尴尬的达·芬奇。

达·芬奇留下的《蒙娜丽莎》百年后仍被人津津乐道,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展示出完美的人体姿态,不过这些蜚声世界的艺术大师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梵·高VS高更

如果说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之间的对决还只是涉及到艺术创作上的碰撞,那梵·高与高更之间的故事则更加激烈。

1888年,35岁的梵·高来到了法国南部小镇阿尔,狂热地投入到绘画创作之中,绘画技法日趋成熟。这时,一个大胆的构想在他的脑海中浮现——他要组建南方画院,但他认识到这件事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于是他第一个想要邀请的伙伴便是高更。

梵·高一方面请求自己的弟弟提奥出钱资助高更,另一方面热情地邀请高更来阿尔小镇做客。然而,比起南方画院的构想,高更更在意提奥资助的经费,因此尽管他在给梵·高的回信中一口接受了他的邀请,却迟迟没有动身。

为了迎接高更的到来,梵·高租下了一套两层公寓,外墙是他最爱的黄色,被他称作“黄房子”。高更初来乍到之时,两人的生活非常和谐,他们会共同外出写生,合作完成一幅作品。然而好景不长,两人在艺术方面的见解产生了很多分歧,他们之间的争论越来越激烈,特别是关于塞尚的争论,让两人之间的矛盾达到了顶峰。梵·高因为受过塞尚无意的伤害,对其一直嗤之以鼻,而高更对塞尚的崇敬让梵·高恼羞成怒。

高更去意已决,于是他决定为梵·高完成一幅肖像作为答谢。在《画向日葵的人》中,梵·高右手持笔正在描绘一瓶绽放的向日葵。可当梵·高看到这幅作品时,他愤怒地大喊:“这就是我?疯了的我吗?”两人再次爆发了冲突。而在高更告诉梵·高自己即将离开时,悲伤的梵·高不知所措,他割下自己的耳朵,血流不止地躺在床上,期望能够借此留住高更,但高更终究还是一走了之。

在两人短短62天的相处中,充斥着争吵,除了艺术观念相左,梵·高对高更由信任生恨的情感以及高更的高傲与轻视,让两人始终无法和解。

群起而攻之

被“围攻”的印象派

梵·高与高更在决裂之前能够和平相处都是缘于希望自己的创作能够脱离传统的印象派,殊不知印象派最初的兴起也是源起一段艺术流派之间的PK。

19世纪的法国巴黎是欧洲艺术尤其是绘画艺术的中心,以新古典主义为旗帜的学院派统治着画坛。学院派每年都要举办官方展览,其成员大多出身于皇家美术学院,他们有着深厚的素描基础,并且精通人体解剖,画风严谨细腻。

就在此时,一群年轻而充满自由思想的画家聚集起来,他们认为古板的古典主义无趣呆板,更乐意到户外寻求题材。他们聚集到巴黎郊外一个名叫巴比松的小村庄,因此他们起初被称为“巴比松画派”,这就是印象派的前身。

新兴的巴比松画派的作品自然受到学院派的孤立,因此他们常常自发地组织落选作品展,以此来对抗学院派。随着展览举办次数逐渐增多,很多人开始注意到这个年轻的群体,但是大多都是批评的声音,一些评论家更是讽刺他们为“印象派”,认为他们的画作都是未完成品,印象派之名正由此而来。

莫奈的《日出·印象》在展出时,不仅受到了舆论的抨击,学院派的画家们更表示这幅作品很粗糙,并讥讽印象派是一群根本不懂绘画的人。但印象派画家们并没有以言论回击,他们通过源源不断的创作来表达自己的反抗,无声地与学院派对峙。在批评与谩骂声中,印象派不断壮大,最终成为一大无法忽视的艺术流派。

不论是艺术家之间的个人纠葛,还是艺术流派的更迭,背后伴随着艺术领域一轮又一轮的发展,批评与对抗其实只是新生的另一种方式罢了。

猜你喜欢
学院派米开朗基罗塞尚
“学院派”藏族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之策
古怪的“苹果男”——塞尚
“我不能修建这样的堡垒”
学院派主义
对“学院派”舞蹈编创与民族民间舞蹈编创的思考
左拉“贬低”塞尚
学院派绅士
法国有个塞尚小城
米开朗基罗和教皇尤得乌斯二世(连载之二)
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