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津
“妈妈离家很久了,我想她。”
“同学们嘲笑我没有爸爸。”
“我3岁以后就没见过爸妈了,忘了他们的样子。”
……
孩子们稚嫩又真实的表达令每一个人心酸。
在云南玉溪,有一个叫“九溪”的地方,这里空气清新、花香袅袅,却不是孩子们的天堂。因为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村里的留守儿童特别多。
提到留守儿童,人们的脑海中总会出现这样的画面:上学的路上一串串孤单的脚印,放学后昏暗冷清的家,深夜里偷偷的哭泣声……小小年纪的他们承受了太多。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健康成长,镇妇联积极探索关爱妇女儿童工作的有效途径,于2017年在九溪镇六十亩村成立了“儿童之家”,招募志愿者做孩子们的“妈妈”。在这个小小的家里,孩子们和志愿者妈妈们一起看书、画画、唱歌、做游戏……
花朵在悄悄地绽放,蜘蛛在静静地结网,“儿童之家”的妈妈们在替远方的父母们陪伴这些孤单的孩子,给他们爱、温暖和力量。
村里来了一个漂亮姐姐和一群可爱的妈妈
九溪镇妇联副主席蒋文茜是个90后女孩,青春靓丽,脸上温柔的笑容中却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建立“儿童之家”的想法最初就是由她提出的。蒋文茜是地道的玉溪人,曾经在厦门读大学,毕业后,她放弃城市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做了一名基层妇联干部。
因为大学时曾多次参加支教活动,蒋文茜对孩子有着特殊的感情。得知九溪的留守儿童很多,她安顿好工作就去看望他们。当时,孩子们的情况比她想象得更糟。有的孩子从小没见过妈妈,根本不知道妈妈的样子;有的孩子妈妈生病,爸爸离家出走,面临失学;有的孩子父母双亡,打开户口本,里面只有孩子一个人的名字……孩子们大都很内向,不说话,也不爱笑。后来,蒋文茜又走访了当地的派出所,民警告诉她,镇子里有好多孩子十四五岁就去偷东西,因为年龄小,只能做做口头教育,但收效甚微。
这看到的、听到的一切,像一根根针刺着蒋文茜的心。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不能在他们纯真的心灵上涂抹不应有的灰色。蒋文茜决心要让孩子们体会到关心和爱,接受正确的引导、教育。思考之后,她提出了建立“儿童之家”的想法。这个想法立即得到了镇、村政府和妇联的支持和响应,让留守儿童拥有一个温暖的家,是大家一致的心愿和目标。很快,“儿童之家”的地址落实了,虽然场地不大,但经过大家的一番打扫装饰,还是很整洁温馨。“儿童之家”有图书角,整齐摆放着大家购买和捐赠的各类儿童读物;有绘画手工区,可以叠纸、画画;还有活动区,可以下象棋、玩儿跳绳和羽毛球。
“儿童之家”成立的那一天,各级妇联执委们纷纷以志愿者的身份来到这儿,带着全村42个留守孩子参观了他们的新家。孩子们看看这儿、瞅瞅那儿,既新鲜,又好奇。不过,他们更多的是紧张,因为缺乏和家人的情感交流,孩子们胆子比较小,不太敢跟志愿者说话,也不知道该怎么说。这时,一位大姐对一个小姑娘说:“孩子,我们是来照顾你们的,就像爸爸妈妈一样,有什么心里话都可以和我们这些‘妈妈说。”小姑娘抬起头,迟疑了一会儿,怯怯叫了声:“妈妈。”孩子们纷纷走过来,拉起了志愿者们的手。
从此,志愿者们轮流担任“儿童之家”的爱心妈妈,陪伴孩子成长。慢慢地,小小的家变得越来越丰富,增加了读书角、心愿墙、智慧树,还开辟了才艺厅。孩子们越来越喜欢这里,以前放学后就在外面游荡,现在都来这里做作业,完成作业后可以看书、做手工,还可以跟着多才多艺的爱心妈妈们学唱歌和学英语。
在爱和关注下,孩子们渐渐变了,笑容多了起来,还经常和爱心妈妈们开玩笑,越来越贴心。三下乡活动的时候,蒋文茜组织孩子们表演了一个节目,演出非常成功,她开心地对孩子们说:“今天你们的表现太棒啦,我带你们去吃好吃的!”他们来到了一家火锅店,蒋文茜说:“你们随便点,我请客!”可是,她发现孩子们点的都是素菜,就问他们:“你们不是都喜欢吃肉吗?怎么不点?”孩子们说:“因为你没有钱。”这时,一个孩子走过来,抱住她,说:“姐姐,天这么冷,你怎么不穿棉袄?我没有钱给你买棉袄,但我可以抱着你!”那一刻,眼泪涌出了蒋文茜的眼眶。那天自己没及时加衣服,孩子们以为她没钱买,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关心着她,爱着她!
远方不远,爱无止境
快过年了,蒋文茜问孩子们想要什么礼物,一个男孩对她说:“姐姐,我想要一件粉红色的羽绒服,送给妈妈。”蒋文茜笑着问他妈妈多高多胖,好帮他选尺码。男孩摇了摇头,说:“妈妈在我3岁时就离家出走了,我不记得她的样子。”看着男孩失落的样子,蒋文茜决定想办法联系他的妈妈。几天后,她终于接通了男孩妈妈的电话,让男孩和妈妈说句话。当时,蒋文茜心里有些没底,她不知道男孩会不会对妈妈有怨念。让她没想到的是,男孩对着话筒说:“妈妈,谢谢你生下了我,我爱你,我想你。”当时,在场的志愿者都哭了。这件事让每个人都多了一份思考,他们意识到,外界再多的爱,也不能代替亲子之间的感情。他们决定,以后要多创造机会让孩子和父母保持联系。
后来,“儿童之家”开展了许多亲情连线活动,比如,给“父母写一封信”,让孩子们把想对父母说的话都写到信里,等春节父母返乡时读给他们听。那一天,读着孩子们的信,每个父母都泪流满面,感动又自责。一个妈妈说:“我只想着给孩子多挣些钱,没想到他这么需要我,我对孩子的关爱太少了!”从此,“儿童之家”成立了一个家长学校,建立微信群,把父母都拉到群里,及时沟通反馈孩子的情况和小情绪,也会开展一些相关课程,让父母和孩子保持定期的电话和视频等互动。蒋文茜说:“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让父母从内心明白孩子有多需要他们,从而为拉近亲子关系投入更多精力,给孩子多一些感情上的关注。”
为了开拓孩子们的眼界,“儿童之家”还尽量创造机会带他们出去看世界。2017年暑假,志愿者们带着31个孩子去广州参加公益夏令营。有一次吃饭的时候,他们的隔壁桌是一个国外旅行团。孩子们第一次见到外国人,非常好奇,蒋文茜问他们:“你们想不想和他们拍个照?”孩子们纷纷点头。蒋文茜对那几个外国朋友说明来意,大家开心地合了影。当时,团里有个老太太,腿脚不方便,孩子们就搀扶着她。那一刻,她激动得哭了,告诉蒋文茜,她来自德国,因为二战,很多人对德国人有成见,没想到中国的孩子这么善良热情,她特别感动,感谢孩子们。旅途中的这段经历成了孩子们心中珍贵的回憶,他们懂得了付出的快乐,也更加感恩这个世界。
如今,“儿童之家”不断发展壮大,志愿者从最初的妇联工作人员,扩展到社会各界人士,活动也更加丰富。志愿者自创科学小实验,建设“大自然的笔记”博物馆,还开展心理健康问答,帮孩子们排解小烦恼。为进一步关爱留守儿童,九溪镇准备在9个村(社区)开展流动乡村少年宫试点工作,为农村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有妈妈的地方就有家,在九溪镇妇联的带动下,一双双“爱心妈妈”的手,为困境儿童们撑起风雨里最温暖的一个家。采访结束之时,蒋文茜对记者说:“当孩子们望向远方,我们正望向他们。远方不远,爱无止境。” (感谢云南省、玉溪市、九溪镇妇联对本次采访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