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现代化金融体系有效性的思考

2019-03-18 01:48彭亚星田宇
现代管理科学 2019年3期

彭亚星 田宇

摘要:国家现代化发展离不开经济现代化,现代化经济的重要一环是现代化金融,现代化金融市场的关键是具备有效性。通过梳理金融市场理论和有效市场假说等相关理论的发展,明确金融市场现代化的关键是提高市场有效性,结合中国实际,建立现代化金融市场要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统一领导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要科学构建现代金融市场体系并全面提高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要建立健全现代金融监管体系以及提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能力。

关键词:现代化金融;有效市场假说;金融市场发展

一、 中国的现代化金融体系

新时代需要新经济,当前我国经济处于新常态并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建设与现代化国家相匹配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当属金融市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不但对中国当前经济现状做了科学陈述:“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而且对我国未来金融体系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深化投融资改革,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由此可见,建设现代化金融体系是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迫切需要,是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展阶段的战略目标和重大部署。金融市场对现代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完备、健全、有效的金融市场能够有力地支撑实体经济的发展,反之不但会阻碍实体经济发展,还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并导致经济危机。在经济深度全球化的今天,好的金融市场会助力一国经济实现良性增长,而坏的金融市场会使一国经济遭到致命打击。因此,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是要建设完备、健全和有效的金融市场体系。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迅猛发展,我国金融市场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金融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一环,金融体系成为经济体系的重要构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为建设现代化金融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较于发达国家,中国的证券市场起步较晚。上海证券交易所(简称上交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简称深交所)分别于1990年12月19日和1991年7月3日正式营业。上交所和深交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的起步。经过28年的发展与改革已初见成效,证券市场在拓宽企业融资和居民投资渠道以及促进资本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发展史看,中国证券市场的起步较美国晚将近60年,发展势头虽然迅猛,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不可避免地存在发展不充分、市场不成熟、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目前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较为充分的是股票市场,股票市场的有效性是衡量其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中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对中国发展现代金融市场体系至关重要。完备成熟的股票市场首先应具备一定的有效性,根据有效市场假说,所谓有效性是指市场信息是否部分反映、或是完全反映在交易价格之中。

二、 金融市场理论与有效市场假说

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绕不开的是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这一经典的金融市场理论。金融市场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早期基于概率论的数学性研究到大萧条之后的集中讨论并形成现代资产定价模型再到资产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出现开启了金融领域理论发展的全新时代,有效市场假说正是在前期理论铺垫之下所诞生的金融市场的理论基石之一。

1. 早期金融市场理论——基于概率论的数学性研究。金融市场理论的发展滞后于金融市场本身的发展。早在16世纪中期就已出现了股票和债券等有价证券,后于1609年成立了荷兰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交易所的成立大大加速了金融市场的发展。而关于金融市场理论的研究直到18世纪才出现,早期是数学家基于概率论来研究金融市场的波动。丹尼尔·伯努利(Daniel Bernoulli)于1738年发表了《关于风险衡量的新理论》,文中运用概率论的思想研究了风险定价及测度等问题。但是伯努利的研究并未涉及到金融领域,直到20世纪初法国数学家巴契里耶在他的博士论文《投机理论》中通过分析股价波动来揭示金融市场波动的规律,他认为金融市场的波动本身可能会产生自我强化的力量,而这种波动的状态不能成为一门精确的科学,未来市场价格的波动也无法预测。巴契里耶的研究为20世纪资产定价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大萧条后的金融市场理论——股价波动规律和资产定价模型。资产定价模型建立之前的金融市场理论主要集中于20世纪30年代后,即資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之后。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其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基于“简单预期”的股价形成和波动理论,他强调股价决定及变化的心理作用,认为股价不是由其价值决定,而是由投资者的心理所决定的。凯恩斯的贡献在于开启了关于股价波动微观分析和非理性分析的研究。凡勃仑(T.Veblan)提出了一个假设命题——金融体系的内在不稳定,这种不稳定表现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崩溃中。凡勃仑的研究扩展至金融体系的宏观层面并揭示了金融周期的运动规律。查尔斯·亨利·道琼斯(Charles Henry Dow)提出了道式理论,将市场波动划分为暂时趋势、中期趋势和长期趋势,首创了用道·琼斯价格指数来判断市场的波动趋势。

现代资产定价模型始于约翰·B·威廉姆斯(John Burr Williams)于1938年发表的《投资价值理论》,该书阐明了债券定价模型和股票定价模型,依据现值理论,已知债券或股票的每期现金流和贴现率可推出债券或股票的价格。在威廉姆斯的理论基础上戈登(Mallon Gordon)和夏皮罗(Carl Shapiro)于1956年提出固定增长模型(Constant G-rowth Model),莫洛多夫斯基(Nicholas Molodovsky)于同年提出三阶段增长模型(Three Stage Growth Model),威廉姆·赫尔利(William Hurley)和刘易斯·约翰逊(Lewis Johnson)于1987年提出随机DDM模型。

3. 金融市场理论的新时代——资产均衡定价理论和有效市场假说。现代资产定价模型之后的资产组合理论开创了金融市场理论研究的全新时代。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由马科维茨(Markowitz)于1952年首创,在《资产组合选择》一文中马科维茨通过数量化分析确定了最佳资产组合模型,托宾(James Tobin)于1958年提出了确定最优资产组合的方法,并提出了托宾分离定理。在马科维茨“均值—方差”分析的基础上,夏普(Sharpe)、林特尔(Lintner)、莫森(Mossin)分别于1964年、1965年、1966年提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CAPM)。CAPM是对资产组合理论的延伸,该模型给出了市场均衡状态时风险资产预期收益的预测方法。

CAPM模型假设前提十分苛刻,后续研究通过放松某些假设对CAPM进行不同程度的修正。布伦南(Brennan,1970)将税收引入模型,迈耶斯(Mayers,1972)将市场不完全引入模型,布莱克(1973)放松无风险利率假设,法玛(1970)和默顿(1973)提出跨际资本资产定价模型ICAPM,布里登(Breeden,1979)提出消费导向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CAPM。更有甚者,斯蒂芬·A·罗斯(1976)提出了替代CAPM的资产均衡定价模型,即套利定价理论(Arbitrage Pricing Theory,APT),APT与CAPM的不同之处在于不依赖市场资产组合,而是一种基于多因素收益生成函数的一价定律。

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推动了有效市场理论的诞生。有效市场假说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前后,最早由哈里·罗伯茨(Harry Roberts)于1967年提出,后于1970年由尤金·法玛(Eugene F. Fama)首次系统性阐述该假说。从金融市场理论发展的历史来看,EMH早可追溯至基于概率理论研究金融市场的巴契里耶(Louis Bachelier,1990),近可源于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1965)的《蕴含恰当期望的价格波动的证据》。

根据法玛的定义,有效市场是指证券价格“充分反映”了所有信息的证券市场。有效市场有三种形态:弱式有效市场(Weakly Efficient Market),价格反映了市场的历史信息;半强式有效市场(Semi-strongly Efficient Market),价格反映了当前市场的公开信息;强式有效市场(Strongly Efficient Market),价格反映了市场的所有信息,包括内部未公开信息等。

自有效市场假说提出后,对于该假说的争议之声不绝于耳,经济学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检验。弱式有效市场反映了所有的历史信息,即通过技术分析无法获得超额收益。半强式有效市场反映了所有的公开信息,即通过基本面分析无法获得超额收益,只有通过内幕信息才可能获得超额收益,检验半强式有效市场就是检验公开信息是否可以迅速反映在股价上。鲍尔(Ball)和布朗(Brown)于1968年的检测表明公开信息或被预测到或迅速体现在股价中,即公开信息不能获得超额收益,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设成立。强式有效市场反映了所有信息,即使通过内部信息也无法获得超额收益,内部信息主要由共同基金掌握,检测强式有效市场可以通过检测共同基金的收益情况。弗兰德(Friend)、布朗、赫尔曼和威克斯(Vickers)于1962年的研究表明共同基金和市场平均收益差别不大。夏普(1966)、詹森(1968)、弗斯(Firth,1978)和弗兰德、布朗与克罗科特(Crokett,1970)的研究也都表明强式有效市场假说成立。

三、 中国现代化金融体系发展的思考

當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的态势突然转变,随着近期两国领导人的顺利会晤,中美贸易摩擦暂时告一段落。中国经济正处于新常态、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性新阶段。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我们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加速完善股票市场及其他金融市场的建立,更好发挥现代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全面助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 始终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统一领导,始终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改革开放四十年,不管是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还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都与始终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密不可分。具体到金融领域,仍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统一领导、集中领导、科学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在新时代的政治特点。

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统一领导,就是要确立一个根本性的发展目标,即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建共享,以人民获得美好生活为宗旨的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就是要确立党对金融工作制度化建设的全面领导,把握制度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发展方向。具体落实中要全面提高领导干部领导金融工作的专业化能力,掌握现代金融经济的理论知识、把握具体工作中的金融发展规律、科学指导各层面的金融工作。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从产业划分来看,金融业是第三产业,金融市场是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本质上是实体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与其对应的虚拟经济,也即金融经济。习近平指出: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因此,现代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要引导金融业回归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本质属性,而不可本末倒置。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要处理好现代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金融业本身具有高负债率和高风险性的特征,资本如果不是用来支持实体经济而是在虚拟经济中投机,将会产生投机泡沫并引发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将冲击实体经济,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打击。世界经济史上的历次金融危机均是由于金融经济过分膨胀、脱离实体经济而产生。因此,要始终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一方面要时刻警惕金融领域的各种风险,防止投机性行为扰乱金融市场,防止金融经济“脱实向虚”。另一方面要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引导资本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性现代化国家建设、绿色经济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先进制造业发展等方面。

2. 科学构建现代金融市场体系,全面提高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现代金融市场体系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金融市场体系要进入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阶段,首先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关键要坚持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实现资金按市场化原则在各行各业充分自由流动;其次要构建多要素、多层次和多系统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具体涉及到货币、银行、证券、保险等要素以及价格、市场、机构、信息、监管等层次;第三要处理好金融体系内部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的关系,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优化金融产业结构,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特别是对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实现现代金融体系的均衡发展;第四要建立健全各类金融市场的准入、竞争、退出机制,建立健全金融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健全国内各金融市场之间以及与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机制,建立健全金融创新机制和金融防风险机制等。

股票市场是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提高中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对建设现代金融市场体系至关重要。提高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建立健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透明易造成内部交易和操纵股市,大大增强了股票市场的投机性,严重损害了其有效性,高质量的信息供给机制有利于提高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其次要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减少政策干预、加强市场调节,强化股市自发形成制度,推进金融系统人事制度、薪酬制度的市场化改革。第三要加强股票市场的法律制度建设,创造预期稳定的基础环境,规范股票市场的交易规则,提高股票市场的透明度。第四充分发挥创新在股票市场的作用,创新交易品种和对冲机制,优化股票市场结构、拓展股票市场的广度和深度。第五要完善股票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格控制上市公司质量,坚决淘汰劣质股票。

3. 建立健全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提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能力。现代金融处于信息化、网络化和科技化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金融行业自身的投机性很容易利用这些便利条件滋生一系列金融风险。由此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建立健全现代金融监管体系,以防范和化解多种金融风险叠加的复杂局面。

首先,优化宏观监管体系框架并强化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提高中央层级金融监管作用,加强对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的统筹监管,充分利用金融风险管理工具以实现监测预警、压力测试和评估处置等全方位监管,形成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其次,合理监管金融创新和金融开放。金融创新包括新金融市场、新金融资产、新支付媒介等创新性金融现象。金融創新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丰富了金融产品市场,同时也给现代金融体系注入了新的风险。要提高金融监管体系的更新速度,实时监管新的金融产品和新的支付方式,特别是网络金融产业的发展,加快网络金融的法律法规建设,将金融创新产业全面纳入监管体系,防止由于快速发展引发不可控的金融风险。金融开放要以稳定国内金融市场的基础为前提,逐步开放金融市场需要监管体系的密切配合,提高对金融要素流动、金融资源配置、金融市场融合的实时跟踪、评估与监督,建立与国际金融市场相适应的监管规则,防范在开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 赵美玲.基于收益法的WDJT股份有限公司价值评估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学位论文,2016.

[2] 杨晓彤.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风险与收益协调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学位论文,2017.

[3] 杨英杰.习近平大国治理战略思想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3):22-26.

[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5] 王广谦.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进展与述评(修订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彭亚星(1990-),女,汉族,山西省太原市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财政学;田宇(1997-),男,汉族,山西省大同市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金融监管与金融政策。

收稿日期:2018-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