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研学:另一种教育生活

2019-03-18 01:20张兴乐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山地车游学研学

张兴乐

当我们对教育流弊心生抱怨与指责之时,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对理想状态的教育有了更多的期许?

教育是一种探险,需要我们有探险者的勇气与胆识。让世界成为课本,我们鼓励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现与广阔世界深刻而广泛的对话。

自2018年5月起,我们鹤立教育集团中西会通班在原有游历研学课程体系中,增加了以骑行为基本形式的游学课程。

骑行是对学生体能与意志品格的挑战,学生能坚持到底完成任务吗?骑行路况不确定,机动车辆多,交通有风险,学生安全能保障吗?遇有特殊情况,学生能应对解决吗?学生骑行后身体疲惫,体能状况与精神面貌可能不佳,还能支持研学活动有效开展吗?敢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骑行、探路,完成研学任务?如何在骑行中体现团队精神,有效实现自主与互助?尤其是家长怎么看待我们的教育设计,又会以怎样的态度影响孩子呢?

于是,让学生长期晨练,储备足够的体能;让学生了解骑行装备、学会维护维修山地车,消除技术障碍;出发前做好心理准备,研讨和确定研学项目,一切都有条不紊地准备妥当。我们坚信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准备,孩子们储备的能量,已经为骑行研学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8年6月3日,我们开启了第一次骑行,从湖南郴州到衡阳,历时5天,单程470公里。骑行栖凤渡,了解有1800年历史的瓦灶村;骑行桂阳,了解汉时县制,凭吊历史上的廉吏清官;骑行万华岩国家地质公园,发现始于三亿年前、形成在十万年前的喀斯特地貌;骑行高椅岭,探究丹霞地貌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利用;骑行净土寺、范园,认识三藏法师玄奘的人生理想,感受范仲淹的家国情怀。

骑行游学,让学生走进现场,同历史名人、优秀作品、山峦河流进行古今、物我合一的对话与交流。骑行游学,让学生走进生活,发现人性的善良,坚信世间的美好……

日出东方,我和王唯臻怀着同样的目标,伴着同样的心情,上路了。路途遥远,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谁也不知道下一步会遭遇什么。有可能会是辛苦的上坡,还有可能是泥泞的山路。但是再辛苦,再疲惫,我们也不会忘记我们的初心。为了成长,我们愿意去经历风雨!

我们经历了最困难的一段,当然,也考验了我们驾驭山地车的本领。虽然路程并不远,却困难重重,可喜的是我们成功地走出了坑洼的山道,走上了宽宽的水泥道。由此我得出了一个结论:路途总是会有坎坷,一定要相信自己。然后,我们来到了另一个骑行的里程碑——耒阳市。我们来到杜甫公園,相传,杜甫在江面的一条小舟上,作完最后一首诗就逝去了,为了纪念他,人们在这个地方修建了杜甫公园。

夜晚的月光像一簇簇银白色的长发散在我的脸上,伴随着我们……

(中西会通班学生 刘家宁)

猜你喜欢
山地车游学研学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山地车上的校园拾光
快乐研学之旅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理性看待“海外游学热”
海外游学别因焦虑而盲目跟风
方法不对
海外游学勿忘教育之本
我学会了骑山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