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华
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 福建福州 350000
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数学的思考问题,提倡“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的本质。这样使我们的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学生敢于大胆想象,大胆尝试。我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如何在40分钟的时间内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空间,使数学课堂教学更为有效。以下是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一切的教学活动就是无效的。因此,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习状况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面对的学生并非处于理想状态,许多想象不到的学生表现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中,常令我们扫兴。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学习态度相差悬殊,学习兴趣高低不同,这是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的基本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发展,开发潜能的平台。关注学生学习状况要贯穿始终,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而且可以使原本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学生的学习活动都伴随着他们情感的参与,积极的情感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因此,创设有效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要把学生引入到所提问题的情境中去,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探索性思维活动。小学生都比较爱听故事,将数学知识融入到趣味性的故事中,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如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时,先让一个学生讲《乌鸦喝水》的故事,学生听着、听着就在故事中体验了“体积”的概念,为后续进一步学习作铺垫,这样学生不但较容易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课堂也就显得生动活泼,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从学生认知结构出发,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那些与已有的知识所不同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从而乐于学习新的知识。如在教学《不规则物体体积》时,我设计了以下一系列矛盾问题:(一)不规则橡皮泥的体积是多少?教师再引导学生利用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把它捏压成规则的长方体再求。(二)不能改变形状的石块的体积呢?引导学生把它浸入水中,求出水面上升的那部分水的体积。(三)可以利用排水法测量乒乓球、冰块的体积吗?为什么?……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这样由浅入深不断施问的情境,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激发了学生产生探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的强烈愿望。让学生有疑问,又能根据已有的旧知识思考发现,然后转换为新知识。
通过课堂评价教师能够及时将学生学习结果反馈给学生,这是改善教师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关注对课堂的调控和对教材的把握、处理,而且应该对学生学习进行客观、科学和和富有激励性的评价。
教师在课前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充分预设,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时机进行评价。如在教学《化简比》时,我发现一部分学生在化简时,直接给出了答案:=7:11,这时我没有给出评价,而是采取了延时评价的方式,问做错的学生:你为什么直接得出这个答案,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学生对比的前后项分子相同情况的讨论,学生逐渐明白了自己的错误所在,发现了这类问题的做法,纠正了自己的错误。而且在这道题目的基础上,学生又进一步提出“比的分母相同又会怎样”的问题,再利用学生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使学习更加深入。这样利用延时评价从错误中引出讨论,促进了学生的反思,使学生经历了自我否定、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
当今社会,交流能力和合作精神对于现代化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重要。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同桌或前后四人之间的交流、讨论等合作活动,能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它能发挥学生间学习的互补作用,集众人智慧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它能增强合作意识,学会尊重、理解、关心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如教学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有少数学生算成6×4=24(平方厘米),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这样计算对不对,为什么不对?结合正方形图使学生明确正方形每边长6厘米,就想到一排摆6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要摆这样的6排,所以应该是6×6。
教师对学生的交流合作学习要把握好活动的尺度,同时关注学生的研究活动,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更加和谐,学生才会喜欢交流合作学习,感受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
总之,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阵地。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创设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客观、科学和富有激励性的评价,为学生创设充分的交流合作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参与者、实践者、研究者、探索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