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淑娟
太白县咀头小学 陕西宝鸡 721600
阅读是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社会的数学化”,仅具语文阅读能力已明显不足,探索数学学科阅读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从学生目前的现状看,良好的阅读习惯尚未养成,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还未形成。偶尔老师布置了“看书”的作业,他们也往往只是浮光掠影,草草了事,读不准要点,读不出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更读不出问题和自己的独到体会,忽略了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对数学文化的感受。面对这种情况,应加强小学生对数学课本阅读的指导,以满足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和扩大数学知识面、激发深究数学知识兴趣的需要。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引人入胜的启发导入,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发人深思的巧妙提问,都能激发出学生浓厚的阅读数学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设出乐学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乐于参与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极大的影响着教学的过程,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走进课堂时面带微笑,用和谐有神的目光看着学生,学生就能从目光中看出老师的亲切,学习的快乐,从而以良好的心境参与到阅读中去。
带着问题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数学课本上的概念、规律等语言简练、叙述严谨,对学生来讲比较枯燥,不易理解。老师在提出读的要求之前,要先让学生明白什么原因读,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只有明白了读的原因后,才会带着问题去读,有意识地在读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是盲目地莫名其妙地读书。只有老师经常这样训练,学生才能慢慢地形成良好习惯,而不致于常常机械地朗读。例如:教学“厘米、分米”时,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束阶段,编写小华的一天,小华早上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穿上15分米长的上衣,和9厘米长的裤子。又穿上20厘米长的鞋子,拿出5毫米长的牙膏,挤出1厘米长的牙膏,拿着15分米长的牙刷在刷牙。让学生通过阅读发现错误,能及时加深对“厘米、分米”的感知。
数学阅读理解有着自己的特殊性,重在理解领会,而实现领会目的行为之一就是“内部语言转化”,即把阅读的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数学中的语言常常非常简洁,一些数学概念、数量关系通常是隐藏的、含蓄的。老师可以边读边做一做、画一画、写一写。例如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相等的扇形,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周长增加了6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解决这个问题时先让学生边读边画图,在操作的过程中,语言文字转化成直观形象的示意图,学生很快就能发现增加了两条半径,问题很快迎刃而解。这样边读边动手,学生学得轻松,方法记得牢固。
语言的灵活性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述问题的能力,也是智力活动灵活程度的体现。在教学中,老师要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同一问题,这样便于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某学校一年级360名新生中,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4∶5,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其中,关键句“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4∶5”可以换成“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5”,“男生人数相当于女生人数的125%”,“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0.8倍”,“男生人数比女生多1/4”,等等。这样让学生学会把一种数量关系“换句话讲”,能使题目的条件变得更加直接,使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经常做这种“换句话讲”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分析能力。这样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方面突出事物的本质特性,做到“形变质不变”,使学生的思维一次又一次地在变化中被激活,同时数学概念也一次比一次清晰。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关键字词的讲解必须准确、透彻。在平行线的概念教学中(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老师可以先让学生用“圈一圈,点一点”等方式圈出关键词。通过对“同一、不相交、两条”的关键词的点画和联想,让学生理解平行线是反映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不能孤立地讲某一条直线就是平行线;在指出“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时,可以借助实物让学生观察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也不相交;“不相交”的正确含义则可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推敲、变更和删减,使学生产生更直观、深刻的印象。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推敲语言文字的关键词句,明确关键词句之间的依存和制约关系,让孩子学会咬文嚼字,斟酌语言文字的含义。
平时,老师要重视对学生阅读成效作出激励性评价和肯定性评价,还要对其在参与过程及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及时作出评价。对暂时比较落后的孩子,应及时捕捉他们的进步,促使他们很快地进步。总而言之,数学教师应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着力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