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洁
兰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交通设施不断增加,城市生态环境日渐严重,需要更多交通道路两边绿化空间的建设;同时,由于历史性问题,在建设交通道路时对交通周边环境的考虑欠佳,在城市交通道路两侧整体空间中缺乏因地制宜地的景观设计;然而,在对新型的城市交通景观设计知之甚少,大同小异的城市交通景观设计,使城市交通道路如出一辙。不仅如此,城市交通道路两侧整体空间在交通景观规划设计时还要跟随城市化交通道路实时动态的发展需求,正因如此在规划设计以及施工方面,还会遇到猝不及防的问题,因此,城市交通景观设计运用BIM三维可视化模型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使规划、设计、施工等单位系统性、动态性和协调性的建设城市交通道路。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是BIM 技术的缩写,即建筑信息化模型。简单的说,BIM 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理念上的一次创新,运用数字信息技术结合三维技术等方法实现工程各阶段的融合,对工程项目进行优化设计、精细管理以及运营维护,在城市建设中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建筑领域中运用BIM技术将各种数据集成,进行图纸优化、分析方案、可视化模拟、预算纠偏、深化设计及项目运营管理等,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减少工作量、避免重复施工。正因BIM技术具有可出图性、可视化、共享性、协调性和模拟性的特点;具有贯穿设计施工到建设管理再到运维管理整个生命周期的优势。BIM技术才在很多领域得以推崇。
城市交通景观设计是以交通道路为基础,人、车、路、水、电、轨道和园林景观相互关联的交叉学科,即把人、车、能源和生态环境等因素与交通道路综合在一起进行整体性分析研究。
城市交通景观设计涵盖内容包括交通道路两侧整体空间设计、道路两侧绿化空间设计、轨道交通站前广场及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等。在设计城市交通景观过程中应综合性考虑,首先,要根据交通道路所处地段的属性和特性,设计不同格局和功能性的绿化空间,将周边构筑物及生态环境等元素植入绿化空间设计内容中,用景观丰富交通道路。第二,要保证交通道路安全性时,也要根据不同交通道路的属性和功能,科学合理的设计城市交通景观;第三,交通设施在不断革新,对交通道路的使用要求也日益增高,单纯性的交通道路已无法满足城市化的发展,人与车、车与交通道路、交通道路与绿化空间、绿化空间与城市整体空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即是城市的基础产业也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城市交通景观设计覆盖面较广,如果不能良好的处理涉及面,会导致反复规划、反复建设,不仅影响到城市环境还会给居民生活带去不便,甚至会大幅度降低城市形象。
近些年城市化的加速进程、工业化的大力发展,城市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地下管线也越来越多、交通道路频频改扩建。在交通道路规划设计中,传统的勘测精准度不够高,导致停工或进行二次设计修改并延长施工工期等现象经常发生。城市交通道路在规划设计时涉及面较多,首先要根据城市的地形规划设计城区、景区等地段的交通道路;第二要考虑城区主要交通道路两侧建筑物与交通道路的围合度,是否影响驾驶员行驶视线;第三交通轨道站前广场的交通道路要求根据人流量、乘客出行的便捷性规划设计等。而BIM技术是以模型为载体,通过三维可视化对交通道路的原始地形进行解读,对整个交通道路的结构与道路两侧整体空间结构、地下综合管线与地上构筑物及绿化带之间等进行碰撞分析,科学、合理的选择路线,实现最优交通道路。
城市交通景观设计将不同要素设计于交通道路的整体空间中,而建筑设计是将建筑物设计在城市设计的规划地带,二者在理念上有所不同但归属是一致的,都是在追求自然美、生态美的同时保证设计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城市交通景观施工中考虑的因素虽多,但施工起来很单一;建筑设计涵盖了大量的、繁琐的信息数据,如:土建、结构、材料、机电、管网等,借助BIM 的模拟功能及配套优化,可以对施工前进行各种施工方案的编制和优化,降低成本保证工程如期完成。
同样,也可以利用BIM技术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对城市交通景观设计。各责任方将交通道路及周边的构筑物、绿化带、基础服务设施、地下管线、植物等信息数据录入分项的数据库,设计部门汇集相关数据在BIM里建立模型,并进行分项碰撞分析,交通景观的设计与交通道路的格局是否统一;绿化带和交通道路在空间规划上是否合理;植物的种植是否制约地下管线等等;同时还可以运用BIM与互联网结合,将基础服务设施、广场雕塑、铺装等材料信息参数化,传输给工厂并根据参数进行生产加工。通过BIM可视化平台保证交通景观优化设计、高效性施工、精细化管理。
本文依据 BIM 技术应用现状和城市交通道路的需求及交通设施的更新化,从城市交通景观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和运营维护等各阶段入手,借助BIM技术在城市交通景观设计中实时掌握城市化交通道路发展的动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择优选路、优化设计、配备交通景观。借鉴 BIM 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对城市交通景观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及运维等各阶段都具有一定的革新意义。总体来说,BIM 技术的优势得以全面推广是信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