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3-18 09:52:31李美霞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年9期
关键词:会计制度预算编制会计核算

李美霞

一、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会计核算体系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强化其规范性、提升其高效性,对于单位会计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真实性具有较强的保障作用,对于维护正常的财经纪律,避免财政违规违纪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数据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在单位管理者制定单位发展决策时提供有效支持,保障单位正常健康运转;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可以更好、更全面地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收支进行详细掌握,及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合理利用率;系统、有力的会计核算能够准确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本的增值程度,同时能够有效堵塞单位财务漏洞,避免如侵吞、挥霍、随意处置国家资产等违纪现象的发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防范风险的能力。可见,会计核算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性。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不足

1.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多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之处,比如会计原始凭证填写不规范,主要是漏填、少填、错填等;虚假会计原始凭证,主要为重复报销电子发票、故意增大报销金额骗取报销费用等;记账凭证缺乏规范性,尤其是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背景下,很多会计科目发生了变化,比如,新政府会计制度将“购房补贴”支出由原来的“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转为“工资福利支出”,并进行相关的会计核算工作,这就要求单位会计工作者高度重视,并积极学习及熟练掌握新会计制度,尽量避免会计原始凭证不规范现象的发生;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对新政府会计制度及相关法律知识的更新做不到及时学习掌握,使其在会计核算中常常出现一些屡禁不绝、屡查屡犯的会计基础问题。

2.预算编制与执行存在偏差

在预算编制方面:首先,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考核等各个环节不够完善,单位人员对其也缺乏深刻的认识,由单位财务部门负责整个预算工作,其他部门欠缺参与的积极性;其次,在进行项目预算编制时,项目部门往往会依据传统的基数及其他各方面因素所调整的方法进行,并未结合项目部门的实际,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与计算,加上单位项目立项通常是想获得较多的资金,降低了单位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最后,单位预算编制不够细化,缺乏详细的列支依据,导致资金使用过程中随意性较大,常常发生项目资金被挪用的现象。

在预算执行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在很多项目上会出现预算执行与项目进度不匹配的现象,预算申报程序的不合理及资金到位慢等影响了项目的进度;另外,预算执行过程中并未严格按照相关的制度进行,项目资金挪用现象频频发生,加上外部监督考评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很多项目资金的社会效益并未发挥出来。

3.监督检查机制成效不高

行政事业单位内外部监督检查机制的不完善、检查力度不足、处罚不严等导致单位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影响了会计核算工作。加上受传统制度及工作方式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存在项目工作进度缓慢、执行能力较弱等问题,导致相关监管部门难以及时对其项目工作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也为一些违规违纪行为开启了便利的大门。比如,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依旧存在一些违规发放福利、转嫁差旅费的现象;在差旅费报销过程中存在分拆报销的现象。

三、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相关对策

1.优化会计科目,强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新政府会计制度对很多会计科目进行了优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者应积极学习并将其应用于工作实践中,尤其是在会计信息化核算过程中,应该根据最新的会计制度,规范会计记账凭证的录入。比如新会计制度规定将员工的住房补贴由原来“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变为“工资福利支出”,会计人员在录入时应该特别注意。另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会计原始凭证填写的规范及相关审核,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及报销手续进行,并标记已经报销了的票据,防止相同票据的重复性报销。比如,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机票差旅费报销中必须按照相关规定通过政府公务机票系统出票,机票标有GP 标志。最后,加强对单位财会工作者在会计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会计信息化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提升单位会计工作者的综合素养,有效避免其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必要的问题。

2.完善单位预算机制,降低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偏差

在预算编制环节,行政事业单位应以“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为原则,有效避免赤字预算的出现,应用科学的方法,将单位一切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编制,提升其科学性与质量;其次,单位相关项目部门必须依据财政部门制定的统一报表格式和口径对项目、数据、报送程序进行编报;再次,应用文字对一些特殊不稳定的收支事项进行详细说明;最后,预算编制部门应结合单位实况,科学计算获得预算数据,保障数据的真实性,避免虚报、谎报问题的产生。

在预算执行环节,单位应构建项目责任机制,责任到人,以提升执行力度;构建预算执行动态监督机制,实时监督项目预算执行进展情况,最大程度地降低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偏差;进一步规范资金支出审批程序,做到专款专用。

在预算监督环节,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应积极落实财务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大众的监督检查;另一方面,单位内部由内审部门、人事部门、纪检部门等共同组成监督部门,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单位预算执行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在预算考核环节,应该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应该对预算的实际效果进行追踪,以增加单位预算的科学合理性与客观真实性。

3.提升会计核算的监督检查效果

一方面,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资金流动情况的真实性进行跟踪监控;另一方面,对单位资产进行定期核算,提升会计核算的监督检查效果,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平稳运行。

四、结束语

新政府会计制度与内控规范全面实施背景下,会计核算在行政事业单位愈加重要,针对会计核算在会计基础工作、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监督检查机制等几方面存在的不足,笔者结合自身知识储备及前人研究成果,提出相关解决措施,期望可以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时效性与准确性,保障单位会计数据信息的全面、真实、准确性,为单位管理者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推进单位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会计制度预算编制会计核算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 03:26:54
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与重点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16
切合实际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27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9:29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27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中国商论(2016年34期)2017-01-15 14:24:13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
中国商论(2016年34期)2017-01-15 14:24:05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