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安东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贡献

2019-03-18 05:44文|
岭南音乐 2019年1期
关键词:安东乐队广州

文|

何安东先生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重要的音乐家之一,是广东地区普通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的开创者之一,他为我国普通音乐教育事业的建树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1907年正月24日何安东先生出生于广东江门,原籍广东顺德。其父亲何福嗣曾任广州岭南大学的教师,对音乐非常喜爱,并且很喜欢弹风琴。受环境影响,何安东从小热爱音乐,1926年,何安东师从一位名叫Gonzalez的菲律宾籍教授学习小提琴。由于他从小就具有音乐秉赋,耳朵又十分灵敏,乐感丰富,很快就能够较自如、熟练地掌握小提琴的演奏技巧,与此同时,他与冼星海在岭南大学认识,并共同参与岭南大学的银乐队。1928年冼星海离穗赴沪求学,入国立音乐院学习,指挥一职就交由何安东接任,这为何安东创造了更好的音乐实践机会,充分地发挥了他在音乐上的才能。他们的演出活动,不但丰富了学校和社会音乐生活,而且为广东培养了一大批音乐后备人才。

1929年后,他先在岭南大学附中任音乐老师,后又在培正中学继续从事音乐教育兼乐队指挥工作。这一时期,何安东辛勤耕耘,认真地为培养音乐新人而工作。可以说培正中学乃至广东和港澳地区的一些中小学校一直坚持音乐素质教育的传统,是与当年何安东等老一辈音乐家的努力分不开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震惊全国,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次年1月28日又发动了上海的进攻,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疯狂侵略和掠夺,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眼看着祖国山河沦丧,全国各地掀起了救亡歌咏运动,何安东也意识到一个爱国音乐家的神圣使命,慷慨愤笔,谱出了《奋起救国》(1931年)、《民族精神》(1932年)等著名歌曲,表达了人民要求团结御侮、救亡图存的呼声,富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1932年,这两首歌曲被美国胜利公司(R.C.A.Victor)灌了唱片,影响更大,在当时全国的知识阶层和工人、学生中广泛流传,对于激励中国人民的抗战热情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在1991年中共广州市委举办的“建党70周年回顾展”中,唯一的音乐作品就是陈黄光作词,何安东作曲的《奋起救国》。

1931年广州戏剧研究所管弦乐队,该所为我国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创办。这支乐队是我国音乐史上第一支全由华人组成的乐队。前排中间为乐队指挥陈洪(我国现代高等音乐教育的开拓者,培正校友)前排左四为乐队首席何安东。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揭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把救亡运动推向了高潮。这段时间,何安东以更高的创作热情投入新的音乐创作,写出了富有号召力的群众歌曲《保卫中华》《全国总动员》《大众的歌手》《我们已失去了国土》《烽火恋歌》《保卫大广东》《七·七进行曲》《八·一三进行曲》《生死关头》等大量的优秀作品。同年,这些优秀作品由英国歌林(Colombia)和声公司灌了出品,流行非常广泛。其中《保卫中华》《全国总动员》《大众的歌手》3首歌曲很快就在各地传播开来,唱遍全国,不仅在抗日群众中听到这些歌声,而且在敌人的军队里,也都响起了这些歌声。直到1980年代,当年北平学生战地移动剧团杨易辰、荣高棠、张丹、程光远、陈荒煤到山东、河南农村和士兵中开展工作,每当小青年们情绪不稳之时,杨易辰便教大家唱《大众的歌手》,使得情绪即时开朗起来。可见何安东创作的这些歌曲在当时的影响是多么深远和广泛,对发动群众投入抗日爱国斗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促进革命歌曲的创作和歌咏运动的发展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显示了中华儿女的抗敌决心和民族精神。这是广东省的骄傲、中国的骄傲。

何安东先生不仅是我国抗战歌曲创作的先驱者之一,而且是20世纪30年代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当时他是广州青年学生歌咏团体联合演出的总指挥,在陈洪先生主编的《广州音乐》三卷一期(1935年)“本市音乐消息”栏内就写着“本市各教会学校联合合唱音乐会已于去年十二月二十日在青年会举行。总指挥为何安东君,据何君告人,曾经令人满意”。1936年《广州音乐》四卷5、6期合刊上报道“6月6日晚岭南大学青年会在该校开一音乐会,由何安东君主理。内容有军乐、弦乐、声乐等,何君所作的《壁画词》亦在是晚初次当众唱演”。何安东深得青年学生的拥戴,在社会上也颇有声誉。

1936年,何安东在缪天瑞主办的音乐刊物上发表了译作《音乐今昔观》,译文中曾说:『我们当今的态度当是:不要丢弃已完成而有价值的作品,同时要创造一点新的而有留存价值的。我们需要一种新的「贵重的」艺术,贵重是指美,成熟,不朽,简括与伸诉的而言。所有二十世纪初期的试验都要着实做去,而且要打破「一成不变」的风格。』

何安东在岭南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挥高唱岭南大学校歌(于中山大学岭南学院)(1987)。

陈洪与马思聪创办广州音乐院时,就因为“何安东先生提倡新音乐,有名于时,特聘何先生为该院董事”。(《广州音乐》三卷,6、7合刊,1935年7月)并聘其为兼职教师。何安东欣然接受,并在1935年该院筹建新校舍时,在120名捐款者中,何安东捐款的数额最高,为65银元,一般捐5个银元,何安东这种热爱教育事业的行动,正体现了他良好的道德修养与高尚的精神境界。

1930年,何安东与陈洪、马思聪一起在广州创办了一支单管编制的管弦乐队,由陈洪和马思聪出任指挥,何安东出任乐队的首席,这支乐队可以说是南国第一支比较正规的管弦乐队。成立以后曾多次举行音乐会,演出海顿、贝多芬、莫扎特等人的作品,深受听众好评,尤其是何安东娴熟的技巧和悦耳的音色给乐队增添了许多色彩。

前排右一为何安东,后排右二为其儿子何东(1980年)。

何安东学识渊博,视野开阔、精通英语,他对中国音乐的贡献是多方面的。1936年,他在缪天瑞主办的音乐刊物上发表了译作《音乐今昔观》,原作者蒲索尼(Busoni,1866-1924年)是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意大利作曲家、钢琴家、新古典主义的倡导者之一,译文中曾说:“我们当今的态度当是:不要丢弃已完成而有价值的作品,同时要创造一点新的而有留存价值的。我们需要一种新的‘贵重的’艺术,贵重是指美,成熟,不朽,简括与伸诉的而言。所有二十世纪初期的试验都要着实做去,而且要打破‘一成不变’的风格。”这说明何安东在音乐审美思想和审美情趣上主张突破传统、创新求变。1937年他又翻译了施密特的《钢琴试奏的学习》,对我国钢琴表演艺术的研究起到推动作用,至今仍有实用价值。

作为音乐家,他一直没有中断他的音乐创作,先后谱出歌曲《祖国颂》《一把剪》《将仲子》《月下独酌》《长相思》《节妇吟》《海鸥》《饮酒歌》《广州儿童福利园园歌》《道青小学(夜校)校歌》《新儿童》《广州绅维女中校歌》《香港华南中学校歌》《培正中学创校60周年纪念歌》等;器乐作品有提琴独奏曲《婚礼日》《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小歌剧《蝴蝶鞋》《黑骨头与白骨头》等。还对我国古典诗词进行英文翻译并谱写成歌曲,如唐代刘禹锡《陋室铭》、《竹枝词》,孟郊的《游子吟》,曹植的《七步诗》,李白的《月下独酌》(一)等,以自然纯朴的音乐语言,结合优美动人的古典诗词,不但有益于青少年学习音乐和英语,而且起到了潜移默化、陶冶情操的良好作用,独具创造性。

何安东先生的音乐作品,能收集到的已基本收入2004年1月出版的《何安东作品集》,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留下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相信何安东先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定会得到发扬光大,我国的音乐文化与教育事业定会走向更加灿烂、繁荣的明天。

猜你喜欢
安东乐队广州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花的乐队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梦想乐队
安东奎,愿尽一己之力推动中韩产业合作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花的乐队
滑雪初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