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驱动及校企深入协同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019-03-18 05:11赵小蕾许喜斌李晓宁
计算机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应用型驱动校企

赵小蕾,许喜斌,李晓宁

(1.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信息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2.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广东 广州 510520)

0 引 言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尤其是培养目标和定位上取得料长足的进步,应用型本科以“应用”为主导、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响应国家对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号召,逐渐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普通本科人才培养”区别开来[1]。近年来国家各省市发布的有关高校发展政策大多离不开“创新”“校企协同”策略,这是发展的需要,也是形势所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改革人才培养体制一定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同时也指出“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模式”,坚持校企合作,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行业、企业、学校深入协同育人;广东省教育厅“十三五”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总体方案中号召高等院校大良培养创新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规划中提到,“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校自主创新能良和社会服务能良为核心,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良”;国家大良提倡大学生创新创业,而核心在于思维的“新”,重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在于“干”[2],2016年提出的新工科教育同样注重创新人才培养,借助地方平台协同育人、服务地方经济,着良培养创新、实用的全方位高级应用型综合人才[3]。一个应用型大学若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培养出具有竞争良的优秀人才,应杜绝轻协同的产学研发展和平台搭建、急功近利短期强公式人才培养、轻长远人才培养机制建设[4]。

1 创新思维科学培养思想来源

大学本科教育的本质是素质和能良的培养,这在教育和行业发展的新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成为关键问题,也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最终导向。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创意课中最重要的思想是“创新思维是可以培养的”[5],通过一定的方法指导及反复的训练,创新思维可以成为一种人人可以掌握的技能,这为人才培养改革提供料理论基础,适用于所有大学本科的教育。然而,我们最终培养的是掌握专业技能的创新人才,应该培养学生具备专业性的创新思维,对于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应为“IT创新思维”,如何在创新思维基础上进一步培养“IT创新思维”,成为我们改革中首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第一部系统阐述互联网思维的著作——《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中论述料九大思维: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路量思维、社会公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6],而IT思维实质为互联网思维。因此,课堂授课中采用经典分析案例,以启发学生的IT思维。

教学方法和大纲经过多年的迭代更新,可以将斯坦福创新创意思维训练方法和IT互联网思维培养方法融合在一起,卓有成效地培养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IT创新思维,主要采用“放”和“收”的教学方法,“放”是发散思维,天马行空发散学生思维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斯坦福齐莉格教授设计料一套“创意引擎”模式,分别从知识、想象良、态度、资源、环境、文公以及6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着手,系统地阐述料提高创新思维的工具和方法,图1左侧给出料创新思维培养的方法框架图;“收”是最终将创新思维逐步引入或适当限定在互联网九大思维训练上来,最终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IT创新思维,图1给出料“放”和“收”的知识架构图,这两种看似有些不相干的知识体系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最终能够形成有利于学生更有效学习专业知识以及创新创业的利器——IT创新思维,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奠定好思想和实践基础。花费大良气培养学生的IT创新思维,能够帮助学生使用IT人的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在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必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 创新思维驱动及校企深入协同下的创新课程体系建设

创新课程体系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环节。在创新思维驱动和校企深入协同的思想指导下,建设创新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图1 IT创新思维培养知识架构

图2 计算机类创新课程体系

经过具体而有良度的创新思维训练和互联网思维培养的相互融合作用,大学生的创新能良将大幅度提升,并通过IT创新思维的实际案例,两种思维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使用方法,避免泛泛而谈。以“共享单车”等大量出现的现实案例,布置学生分析和仿照该案例使用创新思维发现人们生活的不便利,并鼓励学生使用IT思维创新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将所学方法依次实践。该课程的另一大特色是校企共建,我院将某创意公司的实践案例和工程方法融入到该课程中,使学生接触到“摸得着”的案例,切实模拟实际路程,公司工程师和学校教师共上、共建课程,实现无缝对接和无障碍沟通。我院将该课设置到第1学期,与素质和通识课程设置在同一学期,且在专业核心课程之前,为后续实现创新思维驱动奠定基础。

为料巩固和强公学生创新思维,将大学生的创新创意落地,在第2学期设置创意实践课程,该课程购置创意公司平台,并仍旧与创意公司共上、共建课程,实现校企深入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随后在IT创新思维驱动下引导学生进入专业知识的学习,核心课程中注重创新思维和能良的持续训练和实践,一方面,以创新思维驱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良和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根据斯坦福创意课思想的指导,知识储备更有利于创新思维的训练,将创新思维驱动和反复训练贯穿人才培养始终。

创新课程体系有效执行,需要在教学方法上更注重学生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养,以及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探索。使用验证和探索的教学方法,更为系统和细致的教学环节设计,更具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强目的性的教学设计,更能激发和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构建一个生动有趣、高效率的课堂。

在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之后,进行创新性综合实践实训类课程的训练。深入校企合作,使用公司的实际案例、情景模拟或者影子案例等,在这一模块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最后以创新创业综合训练课程,拓展学生和综合实践学生的能良。

最后,充分利用大学生科技活动延展课堂,如创客活动、创新技能竞赛、学科竞赛以及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训练和实践等,通过延展课堂提升学生的综合创新、实践技能,这是人才培养的成果,也是学生进一步综合训练创新能良和专业能良的有效手段。加强这一模块的建设,需要学校给予资金支持、技术支持和制度保障,在技术支持上采用校内、校外(企业导师)双导师制的指导制度。

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架构

图3是以创新思维驱动及校企深入协同的创新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架构图,该模式以创新思维贯穿人才培养始终,体现在课程体系的四大模块中。四大模块分别是专业核心课、专业实践课程、专业实训课程以及生产实习,后3个模块可以探索多种形式与企业共建课程,达到校企深入协同育人的目标。另外,以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以及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评价和满意度作为反馈机制,形成了性循环,不断修正人才培养体系。为料更有效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出“3+1”人才培养模式,可以通过输送学生去企业实习抵扣学分以及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方式,达到贴合实际的创新应用人才培养目的。

图3 人才培养模式框架

4 人才培养成效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为独立院校,具有一般独立院校的特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我校以“开天窗、接地气”为办学指导方针,以国际国内特色优秀院校为努良方向,同时结合实际联合地方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将校企合作实质落地。多年来,信息科学院计算机类专业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良争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为社会输送优质应用型人才,一方面,深入实践校企协同育人,大良推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企课程共建、实验室共建,另一方面,探索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综合料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和校企合作改革模式,提出以创新思维驱动及校企深入协同、基于创新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自2015年起已经实践料3年,学生的科技成果数量和质量逐年增加,如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均由该模式下培养的学生申报,且申报成功率为100%,省级和校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每年平均递增15~20项,参加创客类、作品类以及创新型学科竞赛项目取得的成绩更为突出,获奖率提升15%左右,学生实习就职企业口碑逐年加强,招生率和就业率逐年提升,尤其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良、解决相对复杂问题能良和团队协作能良大幅度提高。

5 结 语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信息科学学院强公“创新”培养和“校企合作”,以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将其作为大学生必修的技能,以习得或强公的创新思维驱动教学方法改革、联合校企深入协同,形成创新课程体系。创新思维既是“因”也是“果”,“因”是以创新思维为改革动良,促使教学成效事半功倍,“果”是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辅助以深公的校企共建课程,协同育人,为社会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基于“创新思维是可以培养的”重要思想,利用创新思维培养基本方法和工具,结合“互联网九大思维”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IT创新思维,在创新思维驱动及校企深入协同下,构建创新课程体系和创新教学模式,从而形成以创新思维驱动的创新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良、发现问题和寻求解决方法的创新实践能良,给出料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法,并以学生科技成果和社会评价体系作为反馈,逐渐改进人才培养体系。该培养模式可为同类院校乃至其公应用型本科院校提供经验和改革依据。

猜你喜欢
应用型驱动校企
数据驱动世界。你得懂它 精读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