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爱是教育的基础。在平时教学教育中,我始终把爱融进学生的心中。我在本文结合多年教学体会对如何对待学生如何做到“爱”作了一些探讨。并且结合自己教学经验,提出了三点建议。
关键词:教育 爱 学生
马卡连柯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人,惟有爱,教师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把辛苦的教育工作当作乐趣来从事,它使教师感觉到每个学生的喜悦和苦恼都在敲打他的心,引起他的思考关怀和担心。”① 对待倾注爱,这既是一种教师对学生的关怀,也是一种教育,更是一种鼓励。笔者从多年的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深刻体会到:爱是教育的基石,爱是教师的灵魂。所以,作为一名辛勤的园丁必须要把强烈的、深厚的情感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因此,在教学教育中,我一直以爱来“经营”学生,不仅在学习上给予学生关爱,在生活上也给予学生关爱,爱与教育相结合,在教育工作中养成“爱学生”的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关爱,用爱去“经营”每一个学生,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真正实现教书育人。
一、对待学生要无私给予“爱”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②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都处于关键阶段,这个阶段学生的自尊心、好奇心、叛逆心理都处于较强时期,而且这个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特别强,如果这个阶段的学生引导不好,如果在学生犯了错误,不多点关爱学生,多点理解、包容和鼓励学生,对学生一味地进行批评,那么学生很容易出现叛逆心理,甚至故意与教师作对。如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叫王军,王军一直纪律不太好,成绩一般。有一次,他违反了课堂纪律,我当即在课堂上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自从这次后,我的课堂上王军都是在搞小动作,时而做下搞怪的动作,时而闹一下其他同学,无论怎么批评他,都是不改。然后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反思,最后改变了方式,通过多关注王军,无论在课堂上,课间里,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多给他关爱,在关爱中引导他改正缺点。果然这个方法效果明显,经过一个多月,王军纪律好了,成绩也提高了。因此,对学生多点关爱,比一味批评教育效果来得更明显。所以,作为教师对学生应该少点批评,多点关爱,将教育融于关爱中,真正实现教育学生的目的。
给学生多点关爱,这是可以给学生鼓励和激励,让学生进步的、让学生改变的。这在我曾经教过的另外一个学生良友身上也得到了验证。我曾经教过一名学生叫良友,是一名典型的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广州务工,留他与年迈的爷爷在家,父母一年只有春节回来一次,而爷爷岁数大了,对良友管教不到位,所以从小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如说谎、调皮捣蛋等,同学们都比较讨厌他。面对良友的这种情况,我并没有急于批评他,于是在了解情况后,对良友特别关注,关注他的言行举止,慢慢发现良友也有着一个良好的品质——热爱劳动。由于与爷爷在家,所以良友放学回到家里都会主动去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因此,在学校中看见教室脏了,他会主动为班级打扫卫生, 于是我推荐良友担任班劳动委员,并且他也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在担任劳动委员后,良友更加勤奋劳动了,把教室卫生管理得非常好,还为班争取到了第一个“清洁卫生”先进班。于是,我为此事召开了班会课,在班会课上表扬了良友,并且对她加以了引导,引导他改变自己的缺点,遵守课堂纪律,勤奋学校,团结同学,做一个不仅热爱劳动,而且成绩也优秀的学生。此后,良友慢慢改变了自己,提升了自己的学习成绩。
二、德育班会课要贯穿“爱”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笔者一直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在德育教育过程中,逐渐摆脱以往的以说教形式为主一味灌输的教学模式,不断的进行创新,以相对比较灵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在举行以“念亲恩”、“爸爸妈妈的爱”、“互帮互助”、“同学之间”等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中,以讲座、演讲、讨论、辩论等创新形式,将“爱”的理念贯穿始终,使学生在参见主题班会的同时感受到爱,在爱的感染下努力学习。在召开《关爱他人》的主题班会时,发动学生及学生家长积极参与,针对一些学生不关爱同学,不关心长辈的情况,通过诗歌朗诵、集体游戏、合唱“感恩的心”“念师恩”“我与老师”等温馨环节,让学生懂得长辈对晚辈的爱,体会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和关爱,理解懂得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爱,此主题班会不仅渲染了浓厚的氛围,还迅速拉近了学生与长辈之间的距离,还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孝心,让学生更加懂得去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也让长辈、老师懂得如何去关爱学生。
三、与学生相处要体现“爱”
要教育好学生,做好学生的楷模,不仅要当好“老师”的角色,更要做好“朋友”的角色。在与学生相处的时候,不仅要体现“老师”对学生的爱,更要体现出学生“朋友之间”的关心与爱护。
在平时与学生相处时,我非常注重转换自己的角色,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威严,更要让学生感受到“朋友”、“同学”之间的温暖。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可以尝试改变自己与学生的交流方式、交流语气等,方式要更加接近学生的交往方式,语气要更加接近学生的交流语气。例如学生之间的赞扬“你真牛!”、“棒棒哒的!”等,如学生受到别人的表扬时,学生的心里一定会特别的喜欢,但是学生的心里一定会很谦虚地回答一句“不是啦。其实这很平常而已。”因此,如果在这种情景下,教师要与学生成为“圈中好友”,就必须要迎合学生这种“谦虚”的态度,老师也可以谦虚地说“向你学习。”、“向你看齐!”、“你以后可要多点指导我啦”等等之类的话语。这样的话,老师和学生就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了,老师就能多一点与学生沟通,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学生自然格外开心、放开心扉,师生之间形成一种默契,很自然地就会把老师当作自己的朋友,从而接受我这个“朋友”的教育,和我这个“朋友”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成长。如我教过一名叫月琴的女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差,不爱说话,在平时我以朋友的身份加强与月琴交往,在轮到月琴卫生值日,我和月琴一起打扫教室,当月琴在学习时候,我拿出课本与月琴一起探讨……通过一段时间的交往,月琴深刻感受到我对其的爱,在学习上勤奋了、也变得爱说话了、与同学的交往也多了,成绩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③教师的职责就是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用真诚呵护学生的自尊,用自己的愛教学生知识,教学生做。几年教育教学经历使我深有感触:爱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因此,让爱成为教育学生的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教好学生。
参考文献:
[1]彭兴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关键[J].湖南教育,2014,(03).
[2]洪敏辉.批评教育的艺术[J].茂名教育,2016,(08).
[3]钟健.让爱成为教育学生的习惯[J].科技资讯,2009,(26).
[4]颜淑杰.浅议教育爱[J].华章,2010,(34).
[5]申秀芝.浅议教育过程公平与“学困生”的转化[J].青春岁月,2011,(20).
[6]张健新,孙玉文.高效师范生教育信仰的危机、确立与保持[J].现代教育论丛,2011,(01).
[7]赵桂芹,魏林方.唤醒真爱——一次终生难忘的家长会[J].新课程(下),2011,(06).
(作者简介:吴贵芳,学历:本科,职称职务:初中学段数学中一教师,单位:广东省阳江市实验学校,研究方向:初中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