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华卿
摘 要:社区是城市最基本的生活单元,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国际社区是指以一定地域为基础,包容各类文化和生活方式,不同国家、种族、民族背景的人能够和谐共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认真学习、把握、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的总体部署,以及关于“国际社区”试点建设工作的要求,充分依托江北新区的政策体系,结合水城社区基础条件,通过加强国际交流,着力打造集“居住休闲+文化交流+创新创业”功能为一体,具有新区特色、国际视野、开放包容、美丽幸福的国际社区样板。
关键词:社区;国际
一、实施过程
2018年初,基于对辖区内各类公共服务资源的充分调研,水城社区选定映江路(水城13街区和14街区路段)、天华东路、江山路(水城13街区路段)首期核心区,进行重点建设,并确立利用该区域现有的13街区居民活动中心、14街区鼎梦众创空间等载体的硬件基础设施,为中外居民提供创新创业、休闲、娱乐、学习、健身等多样化文体活动场所。
国际化社区建设工作开展半年多以来,水城社区积极拓展和完善现有公共服务体系,提供针对外籍人士的专业便捷服务,通过加强国际化交流,帮助社区内现有常住国际居民更好地融入社区。
二、举措及成效
一是打造了一批中外居民服务阵地。
依托“水城十三街区便民服务中心”和“水城十四街区鼎梦众创空间”,打造“中外居民服务阵地”,设置外籍人员服务窗口,提供法规咨询、政务服务、签证咨询、信息登记、创业咨询等便民服务。在外籍人口相对集中的小区、商超、银行、酒店等机构设立“中外居民服务分站点”,让服务场所更贴近外籍人员的生活圈。同时,坚持“互联网+”理念,建设外籍人员服务线上平台,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集网上办事、网格管理、生活服务于一体、与国际接轨的智慧化社区服务管理体系。通过微信、QQ、APP等新媒体手段,优化智能服务体验,进一步提升智慧服务能力。
二是制定了一套中外居民服务清单。
组织专业人员进入小區调研,系统发掘、梳理外籍人员突出服务需求。结合社区工作实际,制定外籍人员服务需求清单和社区外籍人员服务事项清单。制作外籍人员便民服务手册,涵盖政策、法律、生活、交通出行、休闲、美食、景点、日常用语等各个方面,并在社区、各服务阵地、各服务分站点进行发放和宣传,让外籍人士更加了解社区,为辖区内外籍人员办事和生活提供便利和指导。
三是开展了一系列中外居民国际化交流活动。
以社区为主阵地,联合辖区内外籍人员积极开展联谊活动,加强社区内中外人士之间的内部沟通与交流。例如:承接江北新区“美丽的未来”中澳学生交流活动、在端午节假日期间,邀请外籍居民参加“包粽子”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活动。通过营造传统节日氛围、展示优秀传统技艺、开展语言文化互动、举行睦邻守望活动等多样化的方式,搭建社区文化交流平台,着力营造具有浓郁传统文化气息的社区环境。让外籍人员通过参与活动,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国人民的友和亲善,从而进一步融入社区。
四是组建了一支中外居民志愿者队伍。
在开展各项服务及活动的同时,通过进一步考察和了解,在外籍人士中充分挖掘一批积极分子,加以引导和培养,使其真正成为社区的一份子,充分发挥他们联结外籍人员和社区的纽带作用。鼓励外籍人士积极加入到社区治理当中,参与社区民主协商、参与社区平安巡逻、文明劝导等活动,争做议事会成员、小区楼栋长、兼职网格员等。加强对积极分子先进事迹的宣扬,吸引更多的外籍人员走进社区、融入社区,成为社区的一员。
三、创新意义
(一)构建了国际化的社区管理服务体系。
在社区的组织管理、公共服务、社区治理等方面,形成了科学、完善的制度和机制;使社区的卫生环境、文化氛围、功能性空间和设施的建设布局等均达到较高水准,能够满足中外居民的需求。
(二)建立了多元文化交融发展的交流平台。
包容社区空间内的人群呈现出多样化的背景、文化及生活习俗等,组织多样化活动促进社区文化融合,对于打造多元文化交融发展、和谐共存的精神家园,提升社区文明程度和社区的国际化品质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三)形成了外籍人士智力输入的良性机制。
即持续加强国际化交流,打造集“居住休闲+文化交流+创新创业”功能为一体的国际化社区,有助于在水城社区形成外籍人士智力输入的良性机制。社区空间内能够有效吸引、集聚具备一定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外籍人士,参与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
(四)提升了生产生活的配套服务能力。
从中长期发展的角度出发,水城社区围绕江北新区及沿江街道产业功能布局,开展国际化社区建设,通过国际化社区建设支撑人口国际化的要求,以外籍人才为重点服务对象,能够有效提升社区生产生活的配套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