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照昌,杨毅,李玉荣,杨立明,文雪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中高职衔接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国中高职衔接有多种模式,比如“五年一贯制”模式、“3+2”模式、“3+X”分段式模式及模式“3+3”等[1]。这些衔接方式各有其优点和缺点,具体到人体形态学这门课程上,出现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导致课程目标不明确。中高职课程难以衔接,课程内容重复。培养目标是课程体系开发的起点,也是教学运行管理的终点。当前,《护士条例》和《护士执业注册管理办法》是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对护理人员准入的唯一标准,不同工作岗位没有层次之分。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是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中职护理教育和高职护理教育都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为教学标准。这样就导致中高职护理教学没有区分度,中高职衔接培养目标不明确,使中高职人体形态学内容重复率较高,教学效果不好,既浪费了教学资源,又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职业教育标准和课程体系实现的首要前提就是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2]。中高职人体形态的衔接应围绕中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通过典型的工作任务得出相对应的学习领域课程,采取分层设置、螺旋式上升的衔接模式。贯彻和遵循“中职为基础、高职为主导”。中职教育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满足护生获取护理执业资格证、中职升高职的知识需求。高职教育应以护生从事中高级护理工作和进一步提升为培养目标,适当加深加宽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并充分融入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强化知识、技能、素质的综合培养。
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人体形态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的拟定首先必须以专业人才调研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结果为基本依据,满足行业用人的基本需求,将岗位-任务-能力要求分解为具体的知识点、技能点、素质点,进而融入到相应知识中。其次,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人体形态的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的拟定必须以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为基本准则,满足行业准入的基本要求,为学生顺利通过执业资格考试奠定基础。
3.1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中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上是有区分的。中职护理主要面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及农村基层卫生院,培养掌握基本护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技能型人才”。高职护理主要面向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行业第一线,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护理人才为己任,不仅要重视技术技能特别是动手能力的培养,还应教会学生一些深层次的理论和知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清楚了,人体形态学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就能有效的衔接。
3.2 加强中高职院校沟通交流,重组人体形态教学内容 中高职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必须贯彻和遵循“中职为基础、高职为主导”的原则。避免中高职课程教学内容重复、脱节,最有效的解决途径就是加强中高职院校的交流合作。对于人体形态学教学内容不是简单的删除,而是要进行最佳的重组。中职教学内容以基础为主,高职教学内容主要突出人体形态的临床应用。为做好这些工作,中高职教师必须座在一起,讨论研究将人体形态学的教学内容科学的设计成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中设计成不同的学历层次,明确中职的教学内容和高职的教学内容。通过中高职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是中高职人体形态学有效的衔接,既节约了教学资源和时间,有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3 教、学、做相结合,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 增强人体形态学知识的连贯性,体现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统一性和整体性[3]。人体形态学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初学者有较大的兴趣,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由于名词多,结构复杂,难记难懂,学习积极性会下降,甚至有少部分学生有畏难的情绪。根据中高职学生的知识素养和认知规律教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课程教学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做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中职教学以基础为主,高职教学以临床应用为主,突出“必需够用”的原则。
运用现代网络技术辅助教学。课前学生可以通过智慧职教进行线上学习,在线检测;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观察标本、模型和切片进行线下学习,通过网络平台、微信、QQ等进行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学习。课中运用翻转课堂,通过网上在线测试-标本模型辨认-小组讨论-知识探究,让知识内化入心,拓展学习能力。同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小组互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护理岗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对护理人员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培养更多优秀的护理人才。人体形态是学习其他护理课程的基础,为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优秀护理人才的需求,我们需要借鉴国内外成熟经验,不断探索,找出一条成熟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中高职衔接课程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