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革命家鲁迅”到“人间鲁迅”:广州鲁迅纪念馆历年鲁迅生平展览主题的演变

2019-03-17 13:02谷红梅
关键词:生平陈列鲁迅

葛 涛 谷红梅

(1.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100034; 2.北京四中 北京 100034)

1957年11月,中共广东省委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决定把大钟楼前的广场命名为“革命纪念广场”,在鲁迅曾经居住过的大钟楼建立广州鲁迅纪念馆(以下简称广鲁馆),并把广鲁馆的筹备工作交给广东省博物馆。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工作,广州鲁迅纪念馆在1959年10月1日正式开放。

广鲁馆是广东省博物馆下属的一个小型纪念馆,只有少数几位工作人员负责该馆的日常运行。直到2012年8月,广鲁馆才单独建制,成为独立的人物类纪念馆。但是因为大钟楼年久失修在2007年成为危楼,并开始维修改造,所以直到2016年广鲁馆新的鲁迅生平展览才重新开放。

回顾广鲁馆历年的鲁迅生平展览,大致可以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初创期(1959年鲁迅生平展览),异化期(1966年鲁迅生平展览,1973年鲁迅生平展览,1976年鲁迅生平展览),拨乱反正期(1980年鲁迅生平展览),深化期(1986年鲁迅生平展览,1996年鲁迅生平展览),高峰期(2016年鲁迅生平展览)。从这些展览大纲的主要内容中可以看出广鲁馆所塑造的鲁迅形象的变化过程。

一、 初创期:1959年的鲁迅生平展览

广鲁馆1959年的鲁迅生平展览由时任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的蔡语邨负责设计,展览大纲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序幕厅

(二)1927年1月至3月底,鲁迅在广州中山大学担任教务主任时居住的房间复原。

(三)第一部分,1881年9月至1918年4月,鲁迅在绍兴、南京、日本、杭州、北京情况的陈列,共分4组。第1组:童年及书塾生活;第2组:日本留学,提倡科学与文学生涯的开端;第3组:参加旧民主主义的革命团体——光复会;第4组:1909年从日本回国后的鲁迅。

(四)第二部分,1918年5月至1926年12月,鲁迅在北京、厦门情况的陈列,共分4组。第1组:五四;第2组:北大;第3组:1925年的鲁迅;第4组:1926年9月,鲁迅到厦门大学。

(五)第三部分,1927年1月到9月底,鲁迅在广州情况的陈列,共分4组。第1组:(1)中共二大宣言,(2)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3)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4)北伐誓师大会,(5)北伐军进军路线图,(6)郭沫若同志推荐鲁迅来中山大学,(7)两广区党员要求中大当局聘请鲁迅,(8)鲁迅表达去中大的愿望,(9)陈延年烈士,(10)毕磊烈士;第2组:鲁迅来到中大;第3组:中共就“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致民众的宣言;第4组:(1)芳草街北新书屋旧址,(2)香港基督教青年会,(3)黄埔军校,(4)鲁迅作《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演讲。

(六)第四部分,1927年10月至1936年10月,鲁迅在上海情况的陈列,共分13组。第1组:景云里;第2组:毛主席《新民主主义论》中关于鲁迅的论述,鲁迅50岁生辰照,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的讲话;第3组:1931年的鲁迅(照片),柔石等“左联”五烈士;第4组:1932年,鲁迅与瞿秋白会见;第5组:(1)1932年的鲁迅(照片),(2)高尔基,(3)中苏建交电文,(4)鲁迅《祝中俄文字之交》,(5)鲁迅《答国际文学社问》,(6)鲁迅等祝贺高尔基创作四十周年的贺电,(7)鲁迅翻译的高尔基童话《俄罗斯的童话》,(8)鲁迅翻译的《毁灭》,(9)鲁迅《我们不再受骗了》;(余略)[1]

从上述展览大纲的内容,可以看出这次展览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鲁迅一生的重要经历,紧密结合中国革命的形势来突出鲁迅的革命活动,以及鲁迅与中共的亲密的关系,试图塑造出革命家鲁迅的形象。而文学家鲁迅的形象在这个展览中被有意地遮蔽了,即使展览中提到的鲁迅的几篇文章,和鲁迅的一些文学活动,也是为了突出革命家鲁迅的形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展览还紧密结合中苏友好的背景,以较多的篇幅叙述鲁迅与苏联的关系,特别是鲁迅与苏联革命作家如高尔基的文字之交(同时遮蔽了鲁迅与俄罗斯作家如果戈理、安特莱夫等,以及被打倒的托洛茨基,《阿Q正传》的俄文翻译者王希礼等的文字之交)。此外,这个展览还结合当时的文字改革等活动,专门设立了鲁迅与文字改革的板块。总而言之,这个展览把鲁迅的人生经历与当时国家的一些方针政策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鲁迅来宣传当时的方针政策。

二、 异化期:1966年到1976年的鲁迅生平展览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急剧变化的政治形势使广鲁馆在1959年制作的鲁迅生平展览需要做出重大修改。广鲁馆在1966年8月1日发布了《有关鲁迅纪念馆修改的一些说明》,指出修改鲁迅生平陈列的原因:

现在由于革命形势发展的要求,我们觉得,现在有的陈列基础上有进一步调整、提高的必要。根据纪念馆的特点,我们觉得应该以毛主席思想为指导,以鲁迅跨越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两个时期的活动为主体,明确指出三十年代作家,并没有而且也不可能系统地解决“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和“文艺工作者与工农兵相结合”的根本问题。

……

鲁迅所走的道路正是一个从旧知识分子改变为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道路,鲁迅“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进到无产阶级的劳动群众的真正的友人以至于战士,这一伟大转变,是“从痛苦的经验和深刻的观察之中”得来的,是伟大的党帮助、支持下得来的,这也正给现阶段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改造成为无产阶级知识分子以光辉的榜样。[2]

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广鲁馆在1966年8月制定了新的鲁迅生平陈列大纲,主要内容如下:

序幕厅

鲁迅石膏头像

毛主席语录:《新民主主义论》中关于鲁迅的论述

第一部分:鲁迅的青少年时代

陈列中心意图:通过介绍鲁迅诞生前的时代背景,青少年时代的学校生活和辛亥革命前后的活动,表现鲁迅如何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成长为爱国主义者和革命民主主义者。其中着重指出,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使鲁迅感到怀疑、失望,他在冷静中再去摸索新的政治力量。这部分共分4组。第1组:鲁迅诞生的时代背景;第2组:早期的爱国主义思想;第3组:从事文艺活动,参加辛亥革命;第4组:对辛亥革命的失望,摸索新的革命道路。

毛主席语录:《新民主主义论》

第二部分:在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鲁迅找到了革命的新道路。

陈列中心意图:由于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发生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入了新阶段。时代推动鲁迅,在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鲁迅看到新世纪的曙光,以革命文学作为战斗的武器,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黑暗势力冲锋陷阵。这部分共分4组。第1组:五四运动,中共的成立;第2组: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第3组:对封建社会无情鞭挞,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

第三部分:在革命斗争中不断成长

陈列中心意图:随着革命的深入发展和知识分子的分化,鲁迅思想中的矛盾也在发展。小资产阶级立场的局限性,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同新的革命形势战斗要求的不能适应,已在他的心中深有抵触。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革命胜利进展的鼓舞下,1927年1月,他毅然来到广州。在此,他得到中共粤区党委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以高度的革命热情,开始了新的战斗。不久,大资产阶级叛变了革命,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个剧变,特别是对广州“四·一五”反革命血腥罪行的目睹,鲁迅陷入极度的悲愤。他的进化论思想,彻底破灭了。共产主义者的英勇牺牲,鲁迅看到了他们是真正的中国民族解放的英勇战士,这促使鲁迅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的马列主义书籍。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鲁迅自己的丰富的战斗经验联系起来,不仅使他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前途,而且用阶级斗争的观点代替了了进化的观点,坚决地站到了无产阶级的立场。这部分共分6组。第1组:北伐进军前后的广州;第2组:党给予鲁迅的力量;第3组:号召青年读书不忘革命,提倡平民文学;第4组:坚决抗议蒋介石反革命的血腥暴行;第5组:顽强的斗争;第6组:认真研究马列主义,向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前进。

第四部分:高举无产阶级文化革命旗帜(后修改为:为共产主义事业),战斗到底

陈列中心意图:鲁迅离开广州到上海后,在中共的直接领导和帮助下,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中,在文化战线上的反“围剿”斗争中,鲁迅继续向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鲁迅为共产主义事业战斗到最后一刻钟,成为文化战线上空前的民族英雄。毛主席语录……

这部分共分9组。第1组:在“左联”;第2组:揭露蒋介石法西斯的“民族主义文学”,批判“第三种人”“自由主义”;第3组:在白色恐怖中,进行英勇的战斗;第4组:鲁迅和党的密切关系;第5组:(后删去介绍苏联革命文学,)提倡革命的木刻艺术;第6组:抗议法西斯的暴行;第7组:对党中央毛主席的坚定信念;第8组:拥护毛主席的正确路线,提出“民族革命战争中的大众文学”的口号;第9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结束厅

陈列历年举行的有关纪念活动的图片,及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鲁迅著作的各种版本。

毛主席语录:鲁迅的两句诗……[3]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这个展览完全是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把鲁迅的人生经历与中国革命的进程紧密地结合起来,片面突出鲁迅的革命活动,从而把鲁迅塑造成在中共的影响下从旧民主主义者改造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榜样。另外,因为中苏关系破裂,展览内容也删除了鲁迅与苏联有关的内容。鲁迅与瞿秋白、冯雪峰等共产党人的有关内容也因政治形势的变化而删除。

“文化大革命”期间,广鲁馆鲁迅生平陈列的部分内容因为政治形势的不断变化而无法公开展出,不得不闭馆。1972年底,广东省革委会为了教育广大工农兵群众,也为了给前来广州参加商品交易会的外宾提供一个可以参观的文化场所,决定重新开放广鲁馆。[4]为此,广鲁馆又在1973年5月再次修改了鲁迅生平陈列,这次修改后的鲁迅生平陈列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

一组: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

二组:五四文化新军的英勇旗手

第二部分:

一组:大革命高潮中来到广州

二组:依靠共产党,开展革命斗争

三组:血的教训,轰毁进化论思想

四组:严于解剖自己,在斗争中前进

第三部分:

一组:刻苦学习马列主义

二组:击溃形形色色反动文艺的猖狂进攻

三组:在白色恐怖中英勇战斗

四组: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卖国,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五组:批判“左”右倾机会主义,坚决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

六组:为共产主义事业战斗到生命最后一息[5]

从上述内容中可见,这次展览在1966年鲁迅生平展览的基础上又结合当时的政治形势,进一步突出鲁迅的革命活动的经历,塑造出鲁迅的革命家的形象。1976年,广鲁馆又结合不断变化的政治形势对这个展览大纲进行了部分修改,但是展览的主题仍然是塑造鲁迅的革命家的形象。

三、 拨乱反正期:1980年的鲁迅生平展览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广鲁馆在1980年修改了鲁迅生平陈列。为了提高展览水平,广鲁馆在1980年1月11日邀请了广州部分鲁迅研究学者就鲁迅生平展览的修改提出参考意见。广鲁馆吸收了其中的一些意见,在1980年5月设计出新的鲁迅生平展览大纲,主要内容如下:

序幕厅

第一部分:在绍兴、南京、日本、杭州、北京(1881—1918)

一、家庭的破落和对农村的接触

二、寻求革命的道路

第二部分:在北京(1918—1926,8)

一、向封建宗法社会制度猛烈袭击

二、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及其附庸作斗争

第三部分:在厦门、广州(1926,9—1927,9)

一、认为“世界都正由愚人造成”

二、在中山大学教学活动中

三、坚定地站在共产党一边

四、要建设革命文学,必先改变旧社会

五、在血的教训中轰毁进化论思路

六、抨击国民党右派的叛变罪行

七、确信“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

第四部分:在上海(1927,10—1936,10)

一、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文艺理论

二、发展左翼文艺运动

三、击溃各种反动文艺理论的进攻

四、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法西斯统治

五、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共、卖国政策,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六、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七、伟大的革命友谊

八、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五部分 :纪念鲁迅 学习鲁迅[6]

从上述展览大纲的内容可以看出,新的鲁迅生平陈列在形式上拨乱反正,恢复了1959年鲁迅生平展览的按照时间叙述鲁迅生平经历的形式,已经完全摆脱“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单纯地叙述鲁迅思想变化的鲁迅生平展览的形式,另外,这个展览最明显的变化,是删除了“文化大革命”期间鲁迅生平展览中大量使用的毛主席语录,不再把鲁迅塑造为毛主席的红小兵。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展览结合当时国家准备对外开放的政策,专门增加了鲁迅“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相关内容,另外,这个展览还结合当时平反冤假错案的政策,设立了“伟大的革命友谊”一节,恢复了鲁迅与瞿秋白、冯雪峰等共产党人交往的内容。但是,这个新的展览在展览的主题上,仍然较为突出鲁迅的革命家的一面,淡化鲁迅文学家的一面。因此,这个鲁迅生平展览体现出历史转折期的特点,虽然转变了“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展览的形式,但是在展览的主题上仍然没有完成转型。

四、 深化期:1986年到1996年的鲁迅生平展览

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国内鲁迅研究的进展,广鲁馆在1980年设计的鲁迅生平展览大纲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了,因此,广鲁馆在1986年又再次修改了鲁迅生平展览大纲,新的展览大纲的主要内容如下:

序幕厅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屏幕上方覆字)

鲁迅雕像一座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鲁迅自传(《集外集》)

目录

第一部分:在绍兴、南京、日本、杭州、北京(1881—1926)

一、诞生在民族危难的时代

二、发出科学和民主旧中国的呼声

三、向封建宗法社会制度猛烈袭击

四、扩大文艺阵地,搏击黑暗风暴

第二部分:在广州(包括厦门)(1927,1—1927,9)

一、奔赴革命策源地,开辟文艺新战线

二、号召读书不忘革命

三、宣传改造旧社会,建设革命文学

四、抨击国民党右派叛变的罪行

五、赞美“地火”,瞻望前程

第三部分:在上海(1927,10—1936,10 )

一、高举左翼文艺运动的旗帜

二、扶持青年创作,坚持革命文学方向

三、倡导版画,培养青年

四、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五、怒向刀丛觅小诗

六、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共产党人并肩前进

第四部分:纪念鲁迅,学习鲁迅[7]

应当说,这个展览在1980年鲁迅生平展览的基础上有了明显的深化,重点叙述鲁迅的文学活动和文学贡献,从而淡化鲁迅的革命家形象,突出鲁迅的文学家的形象和思想家的形象。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个展览把鲁迅与共产党的关系首次定位在与共产党人并肩前进,不再像以前的展览那样刻意突出共产党对鲁迅的影响,乃至共产党对鲁迅的领导了,这无疑是鲁迅生平展览设计思想的一个重大的转变。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以及鲁迅研究的深入,广鲁馆又在1996年对鲁迅生平展览进行了修改。这次修改是在1986年鲁迅生平展览大纲的基础上有所增补,没有改动1986年鲁迅生平展览的框架。[8]另外,广鲁馆在1991年按照上级机关的要求,在钟楼大礼堂恢复了国民党“一大”的会议场景,并在大礼堂左侧附属建筑内设立了“国民党‘一大’展览”,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原来的鲁迅生平展览的空间,但拓展了广鲁馆的发展空间。

五、 高峰期:2016年的鲁迅生平展览

进入新世纪,国内的鲁迅研究也有了新的变化,其中广东的鲁迅研究专家林贤治撰写的《人间鲁迅》等著作引起了较为强烈的社会反响。2007年,因为大钟楼维修,广鲁馆闭馆。2012年,广鲁馆脱离广东省博物馆单独建制,成为独立的法人机构,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为了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八十周年,广鲁馆在2016年设计了全新的鲁迅生平展览。这次展览大纲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人生之路——鲁迅生平掠影

第二部分:南下之梦——鲁迅的广州岁月

第一单元:中山大学的大忙人

第二单元:朝花夕拾白云楼

第三单元:大作家的寻常生活

第三部分:名人之交——鲁迅与广东名人

第四部分:青年之谊——鲁迅与广东木刻青年

第五部分:风子之爱——鲁迅与许广平[9]

从上述展览大纲的内容可以看出,这次展览不仅完全摆脱以前按照时间叙述鲁迅生平经历的形式,采用专题的形式,重点展示鲁迅在广东期间的生活与创作,以及与广东人的交往,更是首次展示鲁迅与许广平的恋爱经过。另外,这个展览在展示手段方面也有突破,不再是单纯地用文字、图片等展示,而是引入多媒体技术,用动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出鲁迅与许广平的甜蜜的爱情,此外,展览还突出展示了鲁迅在广东的日常生活,设立了鲁迅与许广平在艳芳照相馆拍摄照片的场景,以及鲁迅在广东期间足迹所到之处的地图,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塑造出“人间鲁迅”的形象。

回顾广鲁馆从1959年以来到2016年的鲁迅生平展览,可以说,广鲁馆历年来的鲁迅生平展览有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鲁迅形象在中国社会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中国的政治形势的变化, 可以说,鲁迅的社会形象在一定程度也是中国政治形势的一个症候。

广鲁馆从1959年首次对外开放鲁迅生平展览,到2016年首次作为独立建制的法人机构对外开放新的鲁迅生平展览,其间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公众宣传要实事求是,不能歪曲鲁迅的真实形象。即使通过歪曲鲁迅的形象来宣传某些政策,在当时取得了社会效果,达到了宣传目的,但这些都不会长久的。

总之,对于鲁迅纪念馆来说,传播鲁迅精神的功能与面向公众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的功能,两者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尊重史实,鲁迅纪念馆才能发挥好这两个功能。

猜你喜欢
生平陈列鲁迅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傅忠诚教授生平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鲁迅,好可爱一爹
民国时期北平古物陈列所的陈列展览
曾巩生平
包何生平考述
鲁迅《自嘲》句
泼尽水墨是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