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梅
摘要:新课改明确指出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故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成了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情感熏陶、潜移默化地把德育知识贯穿于教学过程,以达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本文主要从小学语文德育的现状出发,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德育涵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4-0169-01
引言:小学语文是一门具有思想性和工具性的基础学科,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会潜在地受到语文中的人文精神的感染,这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很大助力。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传道受业解惑,还要将德育蕴含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共同进行教书与育人的工作,促进学生的思想如春雨一般“润物无声”。
1.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现状
(1)部分小学语文老师德育观念淡薄,缺乏在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理念。长期受传统教学理念的禁锢,有的老师还是沿用考试成绩作为检验学生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唯一参考标准。在语文教学中,走马观花地将教材知识和内容灌输给学生,因为对教学任务的认识匮乏,难以清楚地意识到学生的思想道德、审美水准等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容易将德育和智育混淆。所以,致使了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德育渗透的部分,仍然沿用填鸭式教学,阻碍了学生德育的发展要求。
(2)德育与现实脱离,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小学生因其身心发展的特点,其是非分辨能力尚不成熟,而且在进行丰富的人文内涵的语文学科中,德育渗透具有先天的优势条件。通过对这一方面的了解,就需要小学语文老师深入教材,充分挖掘隐含的德育知识,并将其运用于课堂。但其实在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还是忽视了德育渗透,不会主动将挖掘到的德育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也无法真正领悟语文中的德育内容,进而产生了德育与现实脱离的现状,致使小学是难以获得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3)德育渗透方式单一、枯燥。在语文德育课堂教学中,只有采用合适的渗透方式,才能有效实施德育教学。但是有的语文老师在上课时要不采用生硬的说教方式,要不就用单一的讲述方式,简单粗暴地进行思想灌输,导致德育效果适得其反,甚至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用这样的方式,不仅达不到德育教育的目标,还易影响语文知识传授的效果,致使学生根本掌握不了教材的德育内涵,使他们在德育进程中方向跑偏。
2.小学语文德育的渗透策略
(1)在课题解读中渗透德育。课题就是文章的“眼睛”,老师在此环节渗透德育,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吸收和理解。例如,在《棉鞋里的阳光》一课时,首先问学生“为什么棉鞋里有阳光”,有的同学说是因为太阳晒过的。“明明是太阳晒过而致棉鞋很暖和,那作者为什么要以《棉鞋里的阳光》为题?”我从课题人手,先让学生浏览课文,然后互相讨论解决问题。以文章题目入手,直击作者的心灵,使学生学会体贴长辈,潜移默化中以主题让学生受到了思想教学。
(2)在预习课文中渗透教育。文章因其背景的不同,其反映的内容也不同。通过让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同时也利于德育的渗透。例如,在《太阳是大家的》一课时,学生可能认为太阳几乎每天都能见到,哪有什么探讨的意义。对此,我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搜集其他国家小朋友生活情况、文化习俗等方面的资料,结合自然知识理解为什么说“太阳是大家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体会到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让学生带着感情去学习文章,提升德育的认识,实现高效的课堂效果。
(3)在词句诵读和分析中渗透德育。文字是文章情感表达的工具,通过朗读和分析,理解文章的内涵,从而实现德育渗透的目的。例如,在《父亲和鸟》这一课时,我首先让學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从文中找出“父亲”爱鸟之情和“我”护鸟心愿的语句,让学生对句子进行品析。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品读,让学生领略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燃起一种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决心。
(4)在归纳总结中渗透德育。归纳总结是语文教学中进行渗透的一个重要部分。经过对文章的归纳总结,使学生的知识高度掌握、思想得到升华。例如,在《我是什么》一课时,在文章的总结环节,我提出一个问题:“你们读了这篇课文,有哪些感想和启发?”通过问题的提出,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踊跃发言。有的学生说读了这篇课文,知道了“水”的千变万化,它的作用有好有坏;有的说“水”变成雹,就会给我们带来灾害;还有的说“水”帮助了人们工作……基于此,我引导和教育学生要正确看待“水”的作用,就像我们做人一样,要分清利与害。以总结的形式,让学生在课文中领会到德育的知识,逐渐养成正确的德育观念。
3.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涵盖着丰富的德育知识和育人事例,需要我们充分挖掘,不断开拓。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把握文章德育的内容,深入教材,选用合适的德育渗透方式和分寸,使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概念浮出水面;还要让学生在无形中养成辩是非、分黑白的能力,从而达到“春风化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