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辉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其正确性和科学性。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正是培养创造力的关键时期,将学生的创造力融入进数学学习中,会对数学教学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提高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科学性,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创造力,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4-0045-01
1.有效训练。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首先要使学生打好基础,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没有较为坚实的基础,那么培养创造思维也没有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从基础人手,小学的数学,多数题型都可以通过基础数学公式进行解答,教师应该把握住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多以基础公式人手向外延伸教学,通过对各类题型的剖析,从而使学生了解到某一类题型的精髓所在,从而对其产生一些自己的见解,创造性思维,就会在这种学习模式中慢慢形成。比如说,在讲解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程“除法的应用”时,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分子,分母等数学元素,教师在教学时,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来教学。例如:A比B重1/5,问A的体重是多少?这种类型的题目,是有关于除法的基本题型,大部分学生,在解答这类题型时,都可以正确的算出答案,教师就可以对此类基础题型进行改写,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从而使学生继续深入此类问题的本职,如:A比B轻1/6,A是B的5/6,A+B之和是6/11等,使简单的式子复杂化,让学生在解答这类式子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题型,又能加深对此类问题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在反复变换的题型中,形成属于自己的认知和见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思维能力这一目的。
2.深刻解析。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学习起关键性作用的,就是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只有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更主动的去学习数学,研究数学。所以教师在授课时,不要单纯的去讲解,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教师所讲内容,才能更有学习欲望和学习劲头,如果学生对于所讲知识始终处于一种懵懂状态,久而久之,累积下的问题将会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绊脚石,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又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劲头。
多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多会存在这样一种错误认知,就是小学生年龄小,心智不成熟,必须要手把手带领他们学习。其实这种认知,是错误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心智发育的黄金时期,大多数学生已经有了自主思考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进行过多的限制,往往会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始终铭记将课堂交给学生这一理念,但是这并不代表学生可以在课堂中为所欲为,这种教学理念,是将教师的适当引导作为基础,带领学生进行知识探索,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1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创造力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阶段,练习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之一,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数学也是一样的,只有孰能生巧,才能培养出自己的答题思路,清楚自己的答题方向,而教师的任务,就是带领学生分析试题。分析试题,与其说是分析答案,不说说是单纯的分析试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并剖析题目所要表达什么,需要从哪些方面对其进行解答,哪些类型的题目往往包含更深层的含义,在分析试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一步步的设问学生,将学生所能想到的知识点一一列举出来,并分析其是否有存在的意义,当学生们的思维不断涌现,想到的答案越来越多时,无论最终结果是否与学生所想的一致,都说明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在一步步提高。
2.2不拘一格,发挥学生想象力
想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生有了一个活跃的思维,才能有更强大的创造力,教师在日常授课时,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增加学生们的想象力,比如说教师在对学生讲解长方体正方体这一知识点时,就需要着重的去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长方体是三维物体,而课本中的只是二维图片,学生在进行听讲的过程中,难免会对此产生许多疑问,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教学屏幕中,通过教学软件,绘制出3D的长方体立体图形,使学生们可以详细额了解到长方体的构成,每个面之间的关系。教师也可以通过实物来引导学生理解,比如說在找一些盒子等物品来代替本节课所讲的长方体,通过对盒子的拆解和还原,使学生对此有更全面的了解,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对于长方体,正方体这类物体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提高,为学生的思维能力打下基础。
3.结语
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一定不能急于求成,因为思维能力这种东西,并没有一个标准的评判手段,只有通过教师的坚持以及教师对日常教学的改变,提高学生的学习习惯,打好学生的学习基础,从而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