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桃妹
从艺术语言中分析雕塑的概念,即用雕、琢、刻、磨、塑等手段制作出具有实体的各种艺术形象;从某些经典词汇中分析雕塑艺术,它的含义虽有模糊性却更直观,如“朽木不可雕也”“雕梁画栋”“雕栏玉砌”,这里的“雕”字都是动词,都是对硬材料的加工;但是只从术语中给雕塑下个界定不是易事,因为简单的定义很难适应实物的复杂情况,纸糊一扎被称为软雕塑,废铜烂铁一堆叫金属雕塑,凡是加工了的硬材料都被视作雕塑。
一、雕塑的基本形式和材料的运用
雕塑的基本形式一般分圆雕和浮雕两种,圆雕是指占据空间的立体构成的雕塑个体或群体,可以从各种角度欣赏的三维雕塑。圆雕可以不受任何背景的影响,主要通过物体本身以及相对应的环境,形成和谐的艺术效果,在独立存在的外在事物上自由表达主体思想。浮雕是指在平面上雕刻图像的一种雕塑形式,通常需要一块底板作支撑,然后在底板上运用可塑性的材料来表现。浮雕可以分为浅浮雕与高浮雕,区别在于它们的厚度与深度,高浮雕较厚,例如,印度雕塑的手提鸟笼戏逗鹦鹉的女药叉属于此类。浅浮雕较薄,如波塞波里斯宫的波斯卫队、埃及神庙和陵墓墙面上的浮雕等。
雕塑作品的存在,首要前提是本质性材料,它也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作为雕塑材料,它必须看上去稳固,因此雕塑中可以运用的材料丰富多种,如黏土、石、木、金属、石膏和树脂等。然而,不论在雕塑中采用哪种材料,其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不会改变的。雕塑是一种可触的空间造型艺术,雕塑本身的形象不存在透视关系,例如雕塑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因放置角度、环境和光线的不同,甚至是制作的材料不同,雕塑能给人带来各种不同的视觉体验。
二、关于雕塑的艺术特征
(一)雕塑的可塑性
这里的可塑性实指人对于物体本身的可塑造性,人们通过雕塑艺术的概念可以了解到,雕塑是以雕、刻、磨、塑等手段,塑造出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雕塑的可塑性是其他种类艺术所难以企及的特殊属性。这种特征体现在进行雕塑创作时,为了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其间可以进行适当调整与塑造,而最主要的是,在塑造雕塑形象时,观赏者在不同的角度与距离观察雕塑时,同一對象的精神面貌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二)雕塑的局限性
与其他艺术类型相比,雕塑在选择材料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人物现实生活活动的某一环境,不便于做直接的写照,而要求形式要像传统歌剧中的一个字符,从歌剧中精彩部分的某一旋律的特殊点暗示出来。只有个别浅浮雕才可以再现直接的、具体的事物之间、人物之间,以及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雕塑适宜选择那些具有概括性的一瞬间的情感表现和形体动作,借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审美理想。
(三)雕塑的单纯性
由雕塑的局限性可知,雕塑难以表现最复杂的描绘,因而要求形象的单纯性。这里的单纯意指从有限中见无限,以小见大,寓丰富于单纯之中,即单纯就是美,单纯不是单调化,它是单纯中表现更为丰富的内容,就其对于一件艺术作品的个别特点的深刻认识。因此,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往往要对人物活动和现实生活进行更具体、更集中的概括。雕塑的单纯性其表现与摄影中的特写镜头有相似之处,它有利于突出表现某些特定人物或事物的精神面貌,引起事物所想表达的情感。
三、关于雕塑艺术之鉴赏
(一)鉴赏的基本含义
所谓“鉴赏”,是一种审美实践的活动,是指人对艺术作品的感知与分析,并给予判断的思维过程。鉴赏总是从对审美对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基于审美的感官而又超越审美,实现由文化修养到理性思考的飞跃。鉴赏是在理性层面所作出的最直接的分析与判断,即受到审美感官的抽象思考内容的制约,同时又根据完整的理性思想、具体的生活经验和坚实活泼的心灵对审美对象加以补充和丰富。鉴赏强调主体审美的敏感和评价的创造性,是发挥主体与客体效应的必要手段,即人与对象的矛盾。
(二)鉴赏的分类
本文探讨的是关于艺术鉴赏的性质。于是,笔者把鉴赏归纳为直觉鉴赏、情感鉴赏与智能鉴赏三种性质。直觉鉴赏是指对审美对象美与不美的感受与反映,往往产生于瞬间的直觉,是在生理层面所做出的最直接的感受。情感鉴赏是指主体寓情感于理念之中,对艺术对象激发的情感,是活跃于美感与情感构成之间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实现情感判断。总的来说,即以内在的心灵认识美、感受美。智能鉴赏是指审美主体透过艺术作品挖掘文化内涵的现象,是对艺术对象做出理性的判断及创造性的评判。直觉鉴赏、情感鉴赏与智能鉴赏相互迎合、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产生强烈的心灵感悟,紧接着在全面感悟中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最终完成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融合二为一的艺术创造。
(三)雕塑鉴赏
作为审美鉴赏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雕塑鉴赏,同样包括直觉鉴赏、情感鉴赏与智能鉴赏三个性质。其中直觉的判断是基础,智能的反映是结果,情感的分析是中介,只有超越直觉的判断,跨入情感的分析,结合智能鉴赏的结果,才能抵达雕塑鉴赏的最高境界。但是,实现这种最高境界的基本前提是必须有文化修养和深刻的认识,如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艺术特征、形态类型、艺术家及其作品等等。雕塑作品作为不同于其他艺术作品的存在,除了具有上述三种鉴赏层面外,同时雕塑本身也处于永恒的静穆与本质上的自在自为中。首先,对象在雕塑里表现也是心灵本身的表现,不会受它的外在形状及情欲的影响而四分五裂,而是安静幸福地矗立在那里,用心灵表现于它的外在形状,使理念与感性显现直接统一起来。
(四)对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大卫》进行分析与鉴赏
米开朗基罗是西方艺术史上最具灵感与创造力的艺术家之一,他不仅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的最高峰,也将艺术和艺术家的价值提升到了一种无可比拟的高度。雕塑作品《大卫》是米开朗基罗众多雕塑作品中堪称完美的作品。下面从直觉鉴赏、情感鉴赏与智能鉴赏三个层面来分析判断。首先,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储备,如了解艺术家及创作背景、流派风格特征、艺术特征等,通过阅读与研究,人们可以知道米开朗基罗在塑造《大卫》之前,生活在意大利社会动荡的年代,对生活的时代产生了怀疑,为寻求自己的理想,创造出大卫这样充满力量的英雄形象。因此,从直觉思想上来说,《大卫》雕塑可以称得上近乎完美,令人惊叹、振奋。从情感层面来看,大卫双眉紧锁,全神贯注地怒视前方,充分体现了一种坚毅果断、充满力量的精神气质,因而在艺术上显得更有力量。在艺术技巧方面,米开朗基罗运用人体解剖学,对于拿捏人体组织肌肉已是极为精准。以上耐心细致的欣赏总结有助于实现对雕塑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通过对象外在形状的实践探索,分析且参悟其中的艺术意蕴和思想内涵。
雕塑作为一种古老而极具艺术特质的古典艺术类型,以圆雕、浮雕、高浮雕、浅浮雕等类型,体现出这种艺术高度的空间性与再现性。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感知手段,在认识、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完成对雕塑艺术美的终极领悟。这种领悟即是满足事物的感性显现与理念的过程,也是在所见所闻中所感的真实内容。最后,在实现雕塑鉴赏的过程中,人们不仅需要一定的文化修养,更需要心灵与理性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科学、客观的审美标准来实现和谐统一的艺术美。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