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香飘凉水岸

2019-03-15 06:31白全安
牡丹 2019年3期
关键词:花椒树凉水下坡

白全安

黄河,源远流长,波澜壮阔。

黄河,中华文明发祥地,华夏儿女的摇篮。

凉水岸,黄河古渡口,延河入黄处。它是一个历史悠久、民风淳朴、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村子。

凉水岸行政村原名为“下坡村行政村”,辖凉水岸、上坡、下坡三个自然村。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凉水岸的群众惊喜地发现,这里的土地虽然贫瘠,但种植花椒树得天独厚,出产的大红袍花椒“穗大粒多、皮厚肉丰、色泽鲜艳、香味浓郁、麻味适中”,堪称“中华名椒”。

20世纪80年代中期,凉水岸的村民开始试种花椒树。三十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推动下,凉水岸花椒产业蓬勃发展,并影响带动了周边村子,成为延长县雷赤镇群众重要的脱贫致富产业之一。

深秋的一天中午,阳光灿烂,天高云淡,我们一行五人前往凉水岸村调研花椒产业。临近黄河,沿路下山,映入眼帘的是,山坡和沟洼全都覆盖着高高低低的花椒林。

驻足村子,只见黄河从村旁安详地缓缓流过。潺潺的山泉,流淌在村中的山坳間。古朴的土窑洞,新建的平房,无不洋溢着其独有的景致。尽管今年受冻害影响,花椒歉收,但每一个农家院里都晒着刚采收的花椒,铺展得像一块块红地毯似的,格外美丽。秋风中,混合着泥土和草木清香的淡淡椒香,在天地间盈溢和弥散……

午饭后,村主任王继明召集10多位村民代表,聚集村党教室,回顾过去,畅谈未来。

“出门就爬山,坡里石头料胶多。”“地无三尺平,产粮不够半年吃。”“有福的生活在州城府县,没福的生活在黄河两岸。”这是对凉水岸人过去生活困境的生动描述。

原下坡行政村支书冯斌感慨地说:“过去,我们河坡里人虽然粮食产量不够吃,但是这里是红薯、花生、棉花、最佳种植区,所产的红薯个大、皮红、味道甘甜;花生籽仁瓷实,色泽鲜艳,香脆可口;棉花雪白,纤维度长,很有名气,可与新疆棉花相媲美。我村人常拿这些跟塬面上人换粮食,勉强维持生活。”

冯斌,74岁,担任村干部20多年,2012年前卸任。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他就时刻谋划着如何带领群众发家致富。但究竟发展什么产业才是凉水岸人的最佳选择,乡亲们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

就在冯斌带领群众思谋产业方向时,时任中共延长县委书记的郝福财来村调研农业生产情况。看着宽广平坦的河滩地,郝书记当即决定下坡村栽植枣树,发展红枣产业。于是,在当地政府的指导、支持下,冯斌带领部分村民从延川县买回枣树苗。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下坡800亩河滩地全部栽植了枣树。让人无奈的是,每年秋季,下坡村多雨,尤其连阴雨,足以将细皮嫩肉的红枣泡裂,终至腐烂。连阴雨过后,红彤彤的枣儿落了一地。村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期盼和即将到手的收获打了水漂。发展红枣产业,因此偃旗息鼓。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1990年春季的一天,县委、县政府在罗子山乡政府组织召开罗子山、安河、南河沟黄河沿岸东三乡乡、村干部会议。冯斌参加了会议。会议要求黄河沿岸乡村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围绕林业办农业”逆向发展思路,结合各乡实际情况,大力发展酥梨、花椒产业。这一政策的提出和实施,冯斌几乎铁定有发展的希望。因为他清楚地知道,下坡村的冯邦银老人,前些年自认为年龄大了,上山下洼地种地无能为力了,就在自家门口栽植了半亩花椒,以便贴补点家用。没想到,几年后,收获颇丰。临近过年,老人用卖花椒的钱,一次性买回10袋麦面,乡亲们别提有多么惊奇和羡慕了。次年,纷纷仿效老人栽植花椒树。实践证明,花椒树耐旱,适合干旱的黄河岸边大面积种植。东三乡会议的决策,与凉水岸人的实践不谋而合。

回到村里,冯斌立即在村里组织召开了党员会议、村民大会传达了上级的指示精神。村民们积极响应,纷纷在自家地里栽植花椒树。当然,实施过程中,也有对此一举措不怎么看好的村民。耋耄老人冯义,不乐意儿子冯焕群在自留地里大量栽种花椒,开导儿子说:“好娃哩!你栽那么多花椒树干什么?那只是个调料,栽上几棵就够了,又不能当面吃。”尽管如此,在冯焕群的坚持下,自留地仍然全部栽上了花椒树。

花椒树一般三年挂果,五年见效。1995年秋,下坡行政村花椒树几乎连成了一片,总计达600多亩,年产值近35万多元,人均增收700多元。村民们的日子宽裕多了。从此,下坡村被誉为“延长县花椒第一村”,陆续迎来很多慕名参观的群众。产业致富带头人冯斌,仅在全县乡村干部大会上做经验介绍,就达五六次之多。

绿与富是山川秀美工程建设的两大目标,绿是基础,富是根本,只有山绿才能实现民富,只有民富才能保住山绿,绿富互动,才能进入良性循环。世纪之交,延长县紧紧抓住退耕还林机遇,将其与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全面发展梨果、草畜、棚栽产业,确保钱粮补助八年结束之后,能够退得下、不反弹。对凉水岸村来说,因其天成地势和土壤条件,发展花椒产业依然是最佳选择。

2003年3月的一天,当新一轮太阳悬在峡谷之巅,黄河两岸灰暗的山脊被沐浴得金光闪亮的时候,凉水岸人早早聚集在黄河岸边的麦场上,七嘴八舌,兴高采烈。原因是,县委副书记薛平给大家带来一个好消息:按照退耕还林政策,县上决定在凉水岸栽植2000亩花椒树,并免费提供树苗。这一惠农举措,更加增强了凉水岸人快步致富的信心。

空谈误农,实干兴村。先后,县、乡领导陆续亲临村里指导,当作全县一件大事来抓,要把凉水岸建成全县花椒示范村。前村主任冯志刚记得,栽树那段时间,原南河沟乡政府干部与村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日夜奋战在栽植花椒树第一线,令村民们感动。

盯着2000亩的目标,村民们挖掉了800亩枣树,上千亩的河滩地全部栽上了花椒树。最难办的是山坡上的胶泥地,土质硬,加上尚未完全解冻,地硬堪比石头,根本谈不上工效。乡上一干部突发奇想:地这么硬,为什么不用爆破的方法呢?他当即协调买来炸药。用钢钎在地上打个洞,投注炸药,引爆。危险性不大,效果很好。一炸一个坑,恰好是栽一棵花椒树的所需。于是,一炮引发百炮鸣,咚咚咚地炮声,在黄河峡谷里持续回荡,战场一般……

花椒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花椒树栽上后,凉水岸人更加勤快,视椒树为宝,男女老幼齐上阵,为花椒园施肥。而且,首选农家肥。很多户都从外村外地买回牛羊粪,在自家硷畔上理净细滤,再一筐筐挑进地里。通过辛勤的付出,凉水岸人终于打造出了至今兴盛的花椒业。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精务细作同样重要。开始阶段,下坡村民对花椒树的管理相对粗放,如施肥、打药等。秋季,县、乡干部组织下坡村民代表参观了宜川县集义镇的花椒园。大家这才知道,原来花椒树也需要修剪。回村后,开始推广修剪技术,却遇到了不理解的村民们的质疑。“胡弄。椒树肯定是枝繁叶茂才结粒多。”他们不明白枝简叶长果大的科学道理。面对责难,前村主任冯志刚先修剪了自家的花椒树。

“其实,看着剪掉在地上的花椒树枝,我也很心疼。政府让我们学习集义的经验,肯定有它的科学道理,也肯定会有好的效果。”冯志刚挺了挺身子接着道:“果然,第二年就看出成效了。不仅花椒产量提高,而且收入也随着质量的提高而增加了不少。”

没有富裕的农民,就没有富裕的中国;没有农村的稳定,就不可能有稳定和谐的中国社会。2006年,我国全面实施史无前例的政策——取消农业税。这一利好政策,减轻了农民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使得他们不再为乡村干部催缴税款忧愁。下坡村土地贫瘠,广种薄收,退耕还林粮食直补,取消农业税,村民们彻底卸掉了身上的所有负担。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下坡人从此开始走上坡路了。”

2011年,下坡行政村花椒面积达3000多亩,年产值150万元,户均1多万元,人均3000多元。之后的每年收入,都随着花椒产量和价格的提升,水涨船高,甚至成倍增长。

2014年,组建“上坡村专业合作社”,向集约式、规模化迈进。

现任村主任王继明,自由职业者,擅写空心字,会画画,见多识多,健谈,交游广,曾当选延安市政协委员,现为延长县政协常委。多年来,他一直在城乡边缘行走,心中始终记挂造福乡亲们的梦想。无论走到哪里或者是见到谁,他都会把“凉水岸”三个字说个没完。正因了他的这股韧劲和一腔情怀,感动了各级领导,很多建设项目先后在凉水岸得到落实,把村子打造得日新月异。

2014年底,撤乡并镇,南河沟乡并入雷赤镇。2015年4月,王继明当选凉水岸村村长。同年,下坡行政村更名为凉水岸,花椒树栽植数量增至5000亩。

新官上任三把火。每逢秋季采摘花椒时,是凉水岸最热闹的时候。漫山遍野的采椒情景,成为凉水岸的新景。但收获天然携带着艰辛。每三个采椒人,就得配一个担椒人。因山高壑深路远,担椒回村道路崎岖,险象环生,常有不安全事故发生。王继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上任之初的第一把火,就是兴修凉水岸生产道路。经过多次奔走,用尽三寸不烂之舌,终于得到了上级领导的支持。2016年初,修路工队进驻凉水岸村。施工没几天,部分村民阻挡施工。王继明当即赶往现场。原来,施工爆破,飞石落进椒园,甚至压着了花椒树。“初心是为花椒,却不想弄巧成拙。”他立马协调交通部门和施工队,改用钩机破碎方式,一寸寸掘进。虽然进度慢了些,但维护了椒农利益。历时一月,工程竣工,凉水岸欢呼、鞭炮声齐鸣,响彻黄河岸边。

随着下坡花椒声名雀起,各种荣誉扑面而来。2016年8月,凉水岸行政村被延安市林业局授予“延安市林业产业一村一品花椒专业村”,延安电视台追踪报道,引起广泛关注。一位曾和王继明有过交往的市上老领导看到电视新闻,当即给王继明介绍了一个开有很多连锁店、花椒需求量很大的卖羊肉的客户,对方以每斤40元的价格合同订购凉水岸花椒。王继明兴冲冲地去送花椒。没想到,客户不满意,因为花椒混杂着叶、杆、籽,且没有经过脱椒清洗。经恳求,客户勉强收货。这件事促使王继明下决心走精细化经营管理之路。

精细化管理模式,须具备厂房、设备、商标。怎么办?苦苦思索之后,王继明再次多方奔走,上下呼吁,申请协调资金10万元,于2017年5月建起了5间凉水岸行政村花椒加工厂房,6月申请了“千年古渡凉水岸”商标。

无疑,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2017年7月,中粮期货公司包扶延长,拨付了一笔产业扶持资金。考虑到凉水岸花椒形成了规模,县上决定将这笔资金主要投放给凉水岸村。不久,这笔资金帮助凉水岸人度过了新的困境,真是雨中送伞。当年秋季,凉水岸阴雨连绵,眼看着收获的花椒开始发黑,椒农们心急如焚。王继明立即申请从这笔资金中撥付10多万元,按照贫困户60%、普通椒农50%的比例补助乡亲们,促使每户购买一台价值5000元的花椒烘干机,立竿见影地解决燃眉之急。

2017年底,凉水岸花椒树增至6000亩,椒农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全行政村收入305万元,户均3万元,人均1.5万元。其中,达10万元以上的5户。其间,前村主任冯志刚卖花椒的过程,一波三折,险胜收关,传为美谈。因在价格和椒商没有商量妥当,冯志刚的5500斤花椒被迫全部库存。没想到,2018年花椒遭受冻害歉收,价格猛涨至每斤55元,冯志刚因此大赚了一笔。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值得信任,谁能带领大家致富,谁就能担当大任。2018年3月,凉水岸行政村换届选举,王继明当选为村主任。之后,王继明又次撸起袖子加油干,发誓要把凉水岸的美好蓝图绘成现实。还是那股韧劲,还是那套说辞,他又陆续争取资金买回了价值14000元的三台花椒清洗机,以及加工机、分装机、包装机、打码机等设备。2018年年底,县上相关部门利用中粮期货拨付的剩余资金,在凉水岸、上坡自然村各修建花椒加工车间两间。一切都已俱备,期盼来年大丰收。

王继明还计划从明年开始,每年在凉水岸举办“花椒节”,提高凉水岸花椒的知名度;扩大规模,进而将凉水岸花椒加工基地移驻延长县白家川产业园区,进一步完善花椒产业链。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有人曾问王继明:“你在凉水岸没有一分花椒地,却如此地拼命,究竟图个啥?”王继明铿锵有力地回答:“我不仅爱国爱家,更爱黄河和生我养我的凉水岸!”

(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政协)

猜你喜欢
花椒树凉水下坡
试论花椒树种植特点及施肥技巧推广
画与理
吃凉水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凉水泉村变了样
高速公路长下坡交通安全预警系统设计
妙趣横生话反冲
站在一株花椒树面前
花椒树
高速公路长下坡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