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姑娘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最传统的春节被妖魔化,拜年短信群发不真心,满世界都是调侃亲戚朋友、压岁钱的段子。可每当年关将至,我心底都会涌起一种期盼混着酸涩的情绪。
看到街边的烟花,会雀跃;看到街头写红对联的人,会驻足;看到拖着行李箱回小城的人,会热泪盈眶……
小时候家还住在老城区时,家里有个二楼,是露天的楼顶。我不喜欢听《难忘今宵》,李谷一一开口,我就拉着爸爸陪我到楼上放花炮。看着我爸被“疯狂的老鼠”和“小蜜蜂”炸得嗷嗷乱叫,我笑得躺到地上起不来。
长大一点儿后,我家搬去了新城区,没法玩儿花炮了,好在除夕那天,我们全家人会一起聚在奶奶家吃团圆饭。有了中午一起吃饭的亲戚的一票压岁钱,傍晚堂哥会带我跑去买花炮,潇洒地抽出一张粉色大钞,买来各式各样的摔炮,我们就玩儿得不亦乐乎。
有一次,我们点燃了一根摔炮,半天不响,紧张兮兮地挪过去看,真的是哑炮,正准备踢到旁边雪堆里,“砰”的一声巨响,堂哥吓得摔了一跤,被我嘲笑了好久。还有一次,点燃了正准备往楼下扔,来了一个路人,我们一惊丢在了自己脚边,然后尖叫着往楼上跑……
总之全是小事,但每一件都满是幸福感。后来我们长大了,家里又多出个小堂弟,我们继续带他玩花炮,然后依旧很怂地等大人来点烟花,周而复始。
烟花一闪,新一年的路都被照亮了。
我心里第二治愈的春节项目,就是逛超市了。倒也不一定非得办年货。春节了,家家户户大多会一起去超市,平日再冷清的地方都热闹非凡,再加上大亮的灯和暖到冒汗的空调,光是走进去心里就有莫名的喜悦呀!
一到春节,商场里的悲伤情歌全换成了《新年好》和《恭喜发财》,喜庆呀!
小时候我每次都瞅准了往那些平日我妈不给我买的零食、玩具旁边一站,我妈的表情也会柔和起来:“过年吃一次垃圾食品就吃吧,买!”到了现在,没什么想买的,也依旧觉得一家人推着购物车东摸摸、西摸摸是件温暖的事。
多半是我爸说:“买袋饺子吧?”
“能有我做得好吃?”我妈眼一横。
又或者是,我妈问:“前面排那么长队抢购什么呢?”
“卫生纸特价。”
“不跟你一样吗?去年抢的今年还没用完。”
一定是春节气氛的调和吧?我抓起一把糖,觉得心里比它甜。
我说看《春晚》是件很治愈的事情,会不会被嘲笑啊?
电视机声音开得很大,几位主持人在那边插科打诨,穿插着各式各样的节目,然后准备年夜饭,不管是几个人一起,都是件有仪式感又温馨的事。
一起准备的饭,就没人能跳出来抱怨难吃,然后跟着冯巩、沈腾的小品“嘻嘻哈哈”乐一会儿,再趁着不那么感兴趣的歌舞表演贴对联。
通常是我不情愿地站在那指手画脚:“哎!高了,又低了,往右,别动!”我爸就手忙脚乱地涂胶水。
“咔嚓”,高楼里平日形同陌生人的邻居也正巧开门,提着对联冲我们一笑,“过年好啊!”
笑着回应时觉得,一切都是淡淡的温柔与美好。
你赶过春运的火车吗?疯狂地抢票之后,挤进逼仄、嘈杂的车厢,有人甚至席地而睡,脑袋藏在硬座椅下,双手却护着瓶瓶罐罐想带回家的特产。
我虽然不是个传统的人,但心底却有个根深蒂固的想法,不管别的节日多欢喜,能真正让一家人团圆的,始终是春节。
不管是寒冬归故里,还是热闹又平凡的一天,团圆,都是盛大的治愈。
亚洲老铁有话说:真的每一件都是春节里的小事,它们甚至都没能比平日里的事更让人记忆犹新,可就是这些琐碎、微小的温暖,总是在我们心底沉淀,一年又一年开出朵朵素丽的迎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