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投资万亿级加码

2019-03-15 07:48降蕴彰
财经 2019年5期
关键词:基建投资重点项目基础设施

降蕴彰

投资、消费、出口,一直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面对经济增速放缓趋势,在消费贡献已占比超过六成、出口增长面临不确定情况下,投资拉动再次成为政府与市场各方共识,与以往所不同的仅在于,谁投资?投什么?

自2018年下半年中央提出“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之后,中国新一轮基建投资浪潮已经到来,在2019年新春之际,这一浪潮从中央到地方,落实为令人瞩目的万亿级真金白银和一系列具体建设项目,涉及交通、制造业、房地产以及5G商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建设等多个领域。

外界注意到,2019年1月-2月,国家发改委等部委以及地方投资项目的审批节奏明显加快。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018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发展趋势监测报告及2019年投资形势展望》,2018年全国拟建项目(指已经办理审批、核准或备案手续的项目)数量增势较好,同比增长15.5%,其中基建项目数量增5.3%,制造业项目数量增24%,房地产业项目数量增长达32.8%,为2019年投资平稳运行提供坚实的项目储备基础。有关机构初步预计,2019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将呈现企稳态势,在个别领域还会有明显增长。

近日,《财经》记者梳理发现,全国31个省份公布的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明确提出了“稳增长”一系列措施,绝大多数省份把“稳投资”排在第一位。同时,各地“稳投资”措施主要集中于基建补短板和重点项目投资。

具体来看,基建补短板既包括“铁公机”、“电气水”等传统基建项目,也包括以新技术、新科技为主要方向的新型基建项目,比如,5G商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建设等;重点项目投资主要涉及高端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这些重点项目投资有望支撑2019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回升。

图1:城投平台市场融资和地方政府置换债规模

目前已有20多个省份公开了2019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万亿级投资规模比比皆是。

比如,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推进数字经济、生命健康、高端装备、文化旅游、能源环保等五个千亿投资工程,提升八大万亿产业竞争力;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则明确2019年要“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形成经济发展新支撑”,开展“双百攻坚”行动,即推进100个重大项目加快建设、100个重点招商项目签约落地。黑龙江的“百大项目”、江西的“大干项目年”、青海的“百项万亿”等纷纷出炉。

从公开的2019年投资计划看,陕西、湖北、四川、贵州的总投资均超过4万亿元,河南、福建等省份的总投资均超过3万亿元。还有中国一线城市,有的重点项目投资高达一两万亿元,有的重点项目投资数千亿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为63.56万亿元,同比增长5.9%,从增速上看是近年来比较低的,但由于基数巨大,2018年实际上新增的固定资产投资也达到3.5万亿元。

展望2019年,多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专家测算认为,从各方面态势看,全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应当会超过6%,亦即新增投资将超过3.8万亿元。更有激进的测算表明,2019年的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有望超过4万亿元。但目前为止,尚未有官方机构对此表示明确态度。有权威人士提醒,即使今年新增的固定资产投资接近或超过4万亿元,这也不应当和十年前的4万亿元投资简单对比,无论中国经济体量还是具体投资领域,均有所不同。

亦有市场人士担忧,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盘子已经超过63万亿元,2019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要反弹回升,若超过6%的增速,意味着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的总盘子将超过67万亿元左右。如此庞大的投资资金从哪儿来?在各级政府稳投资、稳增长的诉求下,是否会步入盲目举债、加大金融风险的老路?有人提出,民间投资活力不足,国企投资效率偏低,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风险并未消除,2019年的中国基建投资发力仍存隐忧。

2月19日,国家發改委、财政部等18部委联合印发“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的行动方案”,明确提出鼓励地方政府依法合规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方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建设,看来PPP清理整顿暂告一段落,今年PPP 落地执行阶段的投资额将可能增加,PPP融资对自筹资金的拉动作用将有所提升。

固定资产投资触底反弹

面对并不乐观的出口形势和增长平稳的居民消费,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滨、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所所长李迅雷等专家认为,2019年中国经济稳增长主要取决于稳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有所加码,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必然选择。

根据公开资料,在2019年重点项目的计划总投资超过4万亿元的省份中,陕西计划安排重点项目600个,总投资超过4万亿元;湖北计划安排重点项目1171个,总投资约4.26万亿元;贵州计划安排重点项目2738个,总投资超过4.4万亿元;四川计划安排重点项目700个,总投资超过4.6万亿元。仅这4个省份,2019年计划安排的重点项目投资总规模就高达17.26万亿元。

在各省发布的2019年重点项目的投资计划之外,有不少一线城市也单独发布了2019年的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南京、武汉、成都是省会城市,2019年,南京市将实施50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为1.69万亿元; 武汉市计划实施216个重点项目,总投资为1.92万亿元;成都市拟实施109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3.4万亿元。

北京市近日公布了“三个一百”工程,即“集中精力推进100个基础设施、100个民生改善和100个高精尖产业项目”。其中,100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多个项目,京雄铁路(北京段)、京张铁路(北京段)等7个铁路项目,京雄高速、延崇高速(北京段)等11个公路项目11个,轨道交通11号线西段(冬奥支线)等21个轨道交通项目等;100个重大民生改善项目包括国家速滑馆等11个体育项目、北京口腔医院迁建等25个医疗项目,以及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等10个文化项目等;100个高精尖产业项目包括中芯北方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等29个先进制造业项目、阿里巴巴北京总部园区等31个服务业扩大开放项目等。

图2:2019年基建投资资金来源分布估算

据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谈绪祥透露,2019年,北京实施300个重点工程,预计将投资2354亿元。相对于去年北京市的重点工程投资,稳中有升。

在各省2019年重点项目的投资计划中,《财经》记者注意到,目前全国已经有20多个省份公布了2019年交通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总额累计超过2万亿元,其中,浙江、江苏、广东、武汉、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省份的交通重点项目投资计划都在千亿元以上。2月以来,四川成都、湖南永州、河南郑州、山东青岛、江苏徐州、湖北武汉等多地都密集上马了一批重大交通项目,重大交通项目开工火热程度远超2018年同期。

不仅地方政府的基建投资加码,各部委公布的投资计划也释放出投资加码信号。

国家发改委2月26日发布《2018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发展趋势监测报告及2019年投资形势展望》,报告预计2019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将企稳,中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投资将可能成为“稳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情况将略有好转。国家发改委预测,2019年中西部地区的陕西、甘肃、河南、湖南、山西,以及东部地区的福建、浙江将成为投资增速较快省份,将引领区域投资增长。2月28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对外表示,2018年,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的总投资大约3.2万亿元。有专家提示,预计2019年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的总投资有望达到3万亿元以上。

一直以来,基建投资是“逆周期”调控和“稳增长”的主要政策工具。2013年-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有下行压力,此间基建投资增速总体高于总投资增速,然而,2018年以来基建投资增速则一路下滑,至当年9月末已降至3.3%的低点,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回落到5.3%的低位。

然而,2018年下半年以来,政策信号和领先指标均显示基建投资增长有望加速。多项促基建政策陆续出台。2018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将提振基建投资增长列为稳增长的主要政策之一;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就本轮促基建的重点领域及具体落地执行做出部署。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显示,从2018年7月到2019年1月间,发改委新审批通过的基建项目计划投资额达1.34万亿元,这与2018年上半年项目审批基本停滞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表明政策层下决心推进投资增长已经是不争的共识。

关注“新基建”两大投向

本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消化此前积累下来的某些领域不合理的固定資产投资,特别是在重工业和制造业,关停并转过剩产能的压力巨大。因此面对新一轮固定资产投资浪潮,外界一直担心会否形成新的固定资产投资过度或闲置。

自2018年下半年中央提出“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之后,从目前批复项目和未来的投资方向看,本轮基建投资主要两个投向:

首先,城市轨道交通取代“铁公机”,成为新一轮基建投资的重要方向。铁路、公路、机场依然是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一、二线城市前期被叫停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今年被重启。发改委近日公布中国都市圈建设计划,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对外联系通道,提升内部联通水平,推动形成布局合理、运作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这样的区域协同体系需要一批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投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告诉《财经》记者,铁路投资的重点在从之前的高铁投资转向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从2018年四季度至今,国家发改委已批复涉及城市轨道、铁路、机场工程等领域的一系列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总投资规模超过1.5万亿元。

乡村建设补短板,也是2019年中国基建补短板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未来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徐洪才分析认为,2019年在环境治理和产业融合相关方向的硬软件建设将成为乡村建设补短板的主要着力点,看好受益于此的污水和固废垃圾治理,以及乡村电商物流建设。

其次,本轮基建不局限依托于房地产、大型路桥建设等传统基建,而是投向包括以5G商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建设等为主的“新基建”项目。

比如,充电桩,国家工信部已经启动了燃油车退出时间表的研究,新能源汽车将再次被推动。充电桩作为重要的配套设施,必将加大投资力度;在5G网络的整体搭建中,基站系统和网络架构属于5G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基站系统亟待建设。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以及政策的支持,人工智能产业链继续升级。

海通宏观分析师姜超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际上是将传统基建的范围做了扩展,这些设施的建设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兼顾了稳增长和促创新的双重任务。许多新产业和新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完善,与未来科技发展相配套的基础设施投资是新经济茁壮成长的必要条件。“以工业互联网为例,作为制造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工业互联网需要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基础设施,因此需要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扩大网络覆盖范围,优化升级国家骨干网络。”

国泰君安证券看好5G领衔中国新基建的发展趋势,认为作为网络基础的5G技术将在2019年进入落地建设期,在5G商用初期,设备制造产业链将率先获益,整个产业链包括系统、芯片等高端制造业,也将迎来高速发展。同时也看好5G下游终端的材料和电子产品、应用端带动的智能网联汽车、远程医疗等新技术突破。

基建投资资金缺口待解

虽然投资前景可观,2019年基建投资仍将受到资金来源有限的约束。

基建投资资金主要分为预算内资金、自筹资金、国内贷款、外资和其他资金渠道。海通证券研究分析表明,近几年国家预算内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的比重有所上升,占比从2010年的11.6%提高至2017年的16.1%,但是与2017年占比超过50%的自筹资金相比,一般性财政支出在基建投资中的占比仍然不算高,自筹资金的变化才是决定基建投资的关键。

自筹资金主要来自政府专项债、其他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债融资和非标融资。海通证券研究报告预测,2019年,城投公司的非标融资仍然会保持萎缩,但是减少幅度不会进一步扩大。而城投公司其他融资渠道扩张幅度有限。2019年政府对基建投资的支持主要体现在政府专项债的扩张。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较大幅度增加专项债券”,这意味着2019年专项债规模可能存在较大扩张空间。

国务院在1月中旬经过全国人大已授权提前下达了1.39万亿元地方债,比2018年发行的专项债券多出4000亿元。据悉,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预计中央还将进一步加大专项债券的发行力度。吉林省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张依群向《财经》记者透露,2019年,全国发行专项债券和一般债券预计将达到4万亿元以上。

多方信息表明,2019年政府外包委托建设的PPP项目有可能提速。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PPP项目清理基本结束,PPP项目落地速度有可能加快。据海通证券姜超分析,如果2019年新增落地项目投资达到4万亿元,则考虑到项目三年的建设周期,2019年PPP项目整体投资规模将达到4万亿元左右,其中民间资本金投资规模大概在8000亿元左右。

2月19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等18个部委联合印发《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其中明确提出,鼓励地方政府依法合规采取PPP方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建设。

中金公司报告分析,PPP项目库总投资额自去年下半年重拾升势——PPP项目库总投资额继去年上半年为环比下降5.7%后,下半年实现了2.2%的环比增长。此外,PPP项目落地进度显著加快,落地的PPP项目投资额在2018年下半年环比上升了12.0%,同时PPP项目整体落地率在加速上升。

2019年基建投资面临资金来源的挑战,多数研究机构和业界专家們相信,随着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财政手段的多样化,特别是专项债券的陆续放行,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融资腾挪应当会有足够的空间。

猜你喜欢
基建投资重点项目基础设施
成本控制理论下A公司基建投资业务转型升级研究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IPO&并购
IPO&并购
IPO&并购
IPO&并购
中国今年基建投资规模有望达20万亿元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我国基建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