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各格
格子的话痨时间
周末由于各种机缘巧合,陪一位不是很熟悉的学姐逛街买衣服,在商场晃了几圈后发现了一个情况:每次在店里看到好看的衣服时,我能感觉到她是喜欢的,然而当工作人员来询问,或者建议她试穿时,她却都拒绝了。
一开始我以为是因为价格的原因,于是特别留意了一下,却发现,即便是她能负担得起的漂亮衣服,她也不会试穿。
这就有点奇怪了,毕竟多数人如果看到喜欢的衣服,总是会忍不住想试试看适不适合自己,这么克制的,我还真是头一回见。
我这人向来藏不住疑惑,立刻就把这份好奇给委婉地问了出来。
“这么好看的衣服,感觉穿在我身上是一种浪费,还是留给配得上它的人吧,我看看就好了。”
哈?这是什么话?!
虽然不认同这样的说辞,却也不妨碍我们继续就这件事情交流下去。而过程中,我有点明白学姐说出这些话的原因了。
这其实涉及到人内心的一种常见情绪——“羞耻感”,它的存在能够使人心存敬畏,懂得谦卑。然而当这种情绪打破了边界,成为“过度羞耻”时,人们就很可能深陷其中,甚至造成“自我羞辱”,产生“我太差劲了”“我不够好”“我不配”等自我否定、自我攻击的情绪。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过度羞耻”甚至“自我羞辱”者,如果有的话,那么对于今天的讨论,可能更有体会。
原来我不是一个人
Nicole:感觉我室友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怎么说呢,可能跟家里的教育有关?她是从来不化妆的人,然后学校演出活动需要化妆(是好看的妆容,妹子们上妆后都忙着自拍的那种),她就一直很不自在,觉得化妆的自己很奇怪,觉得很不好意思,觉得自己丑,分分钟想着卸妆。
安辛辛:“感谢”我爸妈打小开始的“挫折教育”,从来只有批评没有赞扬,让我意识到自己是个很差劲儿的人,学习没有别人家小孩好,长得没有别人家小孩好,什么都没有别人家小孩好。虽然我的成绩很好,老师也经常夸我,但是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优秀的人,相反,我很自卑,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配不上任何的表扬,觉得自己特别糟糕。
君拂:是这样没错了,每次在商场看到好看的衣服,都不敢试穿,觉得穿在自己身上简直是种浪费,简直就是癞蛤蟆还妄想吃天鹅肉。虽然在朋友的帮助下慢慢意识到了自己这样很不好,但真的很难改变。
夏至:会对自己犯的错耿耿于怀,哪怕只是非常微小的错误,根本没有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在别人看来完全不是事儿,转眼就忘,然而在我这里却是过不去的一道坎。
田园喵:说出来可能没人会相信,甚至觉得难以想象也无法理解,我以前会用特别恶毒严厉的话来训斥羞辱自己,就是对着镜子的那种,觉得自己是个特别一无是处的人,永远生活在自己给自己的压力之下。
白酱只会打配合:我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也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大概是因为小时候父母离婚之后,我妈一不高兴就会骂我,说都是因为我,我爸才会和她离婚,所以从小就觉得自己是被嫌弃的存在,是多余的,一直在否定自己。
心理学告诉我们的事儿
一般而言,多数人的羞耻感都维持在一个常规的额度内,往往只有在事件发生时才会出现,如波浪般形成一种强大的压倒性情感体验。这种情绪持续的时间通常是有限的,使得人们能够迅速恢复正常,甚至从中有所感悟。
但对于“过度羞耻”者而言,羞耻感更偏向于螺旋式的,持续时间远比波浪式长得多,甚至会使当事人回溯以往的羞耻体验。比如,买东西一时忘记付钱这样的小事,被提醒的那一刻可能会觉得难堪,但只要付完钱就能弥补。然而“过度羞耻”者就极易触发各种类似羞耻事件的回忆,从而放大这种耻辱,产生“我怎么这么蠢,老是犯这种低级错误”,從而陷入自我否定的情绪中。
长此以往,人的精神力会被削弱,常常处于否定自我价值的状态,明明很多时候问题不在自己身上,却无可避免地先从自己下手,最终变得卑微、软弱、渺小,甚至自我厌恶和蔑视。更有甚者,觉得自己不配拥有任何美好的事物,与他人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觉得人生无意义,生而为人,实在抱歉。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人的“过度羞耻”呢?
心理学上认为,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常见的有童年经历、家庭关系、人际关系等。童年的遭遇和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负面的压力过多,往往容易使人自卑,失去自我,甚至轻贱自己。虽然可以依靠自我调节或者外部的介入来调整(例如心理咨询等),但这种影响之深远,绝非一年半载就能轻易扭转。
还有一种可能,则是“过度羞耻”者是拥有完美主义特质的不完美主义者,Ta们对自己极其严苛,希望一切事物都尽善尽美,无法容忍一丝丝瑕疵。然而Ta们对自身的不足也非常清楚,因而总是盯着自己的缺陷,以至于无法认同自己,觉得自己是无能的。
对于“过度羞耻”者而言,“理解羞耻,正视它的存在,遇到问题时尝试着从问题本质而不是自身出发去看待,寻求他人的帮助”等做起来虽然没有说起来那么容易,却值得一试。
毕竟,没有谁生来就应该被厌恶或者自我憎恶,生而为人,你一点都不需要感到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