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石数字化资源库在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以徐州汉画像石为例

2019-03-15 23:11:50李天慈
关键词:画像石徐州装饰

李天慈,张 旭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徐州 221004)

当前的美术与设计领域,日趋成熟的数字媒体技术将我们带入了计算机图形学的全新时代。针对汉画像石装饰图像,通过数字化整理和搜集,不仅弘扬了博大精深的汉代文化,而且将数字化的汉画像石图像应用到实际的设计中,结合文字和构图的设计,编排出符合现代审美需要的装饰设计艺术作品。

一、徐州及其周边地区的汉画像石资源与数字资源库建设意义

汉代画像石和石刻作为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中国古代祖先灿烂文明的菁华。徐州地区地处汉文化的中心地带,苏鲁豫皖在此交界,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尤其以汉文化的文化特征最为突出。根据现有的历史资料,徐州地区的汉画像石,在西汉末年兴起,东汉中后期最盛,魏晋时代逐渐没落。解放后,随着考古工作者对画像石工作的推进,徐州及周边地区的茅村、苗山、利国、柳新、汉王等地相继出现。尤其在张好、九女墩,燕子埠、占城,瓦窑,栖山等地发现并挖掘了一批汉画像石。目前,徐州地区保存着一千余块汉代画像石和石刻,其中大部分是徐州云龙湖东岸的汉画像石艺术馆收藏的。

汉画像石的发现和研究始于宋,有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金石学阶段,时间约从北宋末年到上世纪初,第二阶段是从上世纪初到上世纪六十年代,这是古代考古材料通过现代考古方法积累的阶段。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起,特别是1970年以来,汉画像石的研究进入到第三个阶段,即综合研究阶段。

现阶段的数字技术方兴未艾,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的交叉融合势在必行,数字化处理既能客观全面地保存汉画像石地原始资料,通过数字化地数据统筹和分类,更加快捷地为研究人员提供各个方面地资料,对于设计专业来讲,其图像化地内容更易于结合数字处理图像软件来实现设计工作人员的设计意图,因此汉画像石的数字化处理与装饰设计相结合,有着特殊的存在意义。一方面既可以弘扬传统文化,探究汉画像石在考古学、建筑学、图像学等学科的跨界与交融,另一方面,新的创意设计思维在设计实践的过程中得以拓展,建立在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艺术深入到了现代装饰艺术表现的各个领域中,可视化的视觉传达使得汉画像石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

二、汉画像石数字化资源在装饰设计中的应用与定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对于审美的消费需求也随之提高,在数字化的大背景下,装饰艺术借助数字媒体技术手段,装饰工艺、造型、色彩、图案、等方面的产业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所包含的内容繁多,人和环境,以及花样繁多的商品通过设计,在实用性的基础之上,增加了视觉美感。在包装、服饰、首饰、工业产品、环境景观的设计中都离不开装饰艺术,而装饰艺术受到地域文化、生活习俗、历史传承等方面影响,展现出不同的面貌与风格,民族文化语境下的设计元素广泛应用到装饰设计中,数字技术拓展了艺术效果的丰富性和多元化。

(一)图像设计形态的多元化

装饰艺术的发展和变化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从纵向看,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工艺水准等方面对现代数字化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审美取向、艺术性和装饰性上受到民族风情、地域环境和气候因素的多重影响。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的饰品呈现出不同的样式和内容。我们可以在少数民族到服装和配饰中找到明显的例证,服装是反映民族特征的重要装饰形式,包含了其民族的特定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我国云南地区的苗族银饰和服装、青藏高原的“服毡袭褐,披毡以为上饰”的西藏人民、用鸵鸟毛头饰和贝壳制品来装饰的印第安土著部落等,在造型、图案、用料、配比选材及形式等各方面都体现出其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征。

当代装饰艺术设计产品加入了更多的视觉化元素,尤其是带有企业标识性的logo或图像,商标、广告语、装饰造型、卡通形象或代表图案、色彩等系统,强化了品牌的辨识度。

(二)市场定位与消费群体

汉画像石在现代装饰设计的实践意义要遵循市场活动的规律,并且对消费群体有着明确的定位。在题材内容上,汉画像石装饰纹样的应用最具有普适性,汉画像石在造型上变化多端,形态夸张、富有韵律,在色调的整体应用上,将古朴厚重与清新雅致相结合,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消费群体一般定位在二十六至四十岁左右的人群,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喜欢具有文化内涵的新鲜事物。生活上崇尚健康环保,对生态环境有责任心,现代化的都市快节奏生活使这个群体容易向往安宁静谧的原生态生活,复古情节的慢节奏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精神上的压力,满足了他们对个性审美的追求。他们在追求时尚的同时,也对传统有相当的认同感,这种民族文化意识在审美个性上得以体现。

(三)图像的解读与定位

以徐州汉画像石为例,其形象纹饰代表了汉代艺术的审美模式,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记录了古代祖先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反映了他们对宇宙万物的理解和精神追求。汉画像石丰富而又灵动的图像形式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其纹饰线条、构图、雕琢技法、风格和形式追求多样而又统一,这种“有意味的形式”恰恰反映了形式美感中蕴含的社会心理和人性的联系,是人和自然在形式美中的对立统一。

现有的徐州汉画像石装饰图案有广泛的题材内容,包括社会生活、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从多种维度展现了当时的生活场景及信仰、哲学思想、审美意识。其题材又既有注重现实的车马、人物和动物,又有非现实的神话、祥瑞和巫术题材,还有一些纯粹的装饰纹样。

1.现实题材

使用SPSS20.0软件对本文12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卡方检验,以%形式展开患者视力提高率,t检验,以±s形式展开各项指标变化情况,两组患者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以P<0.05展开。

汉代的平民文化得到充分的发展,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现实生活,例如徐州出土的表现男耕女织的“牛耕图”和“纺织图”,反映了农耕文化的社会生产情况。其中,睢宁县双沟镇出土的“牛耕图”,图像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是云车华盖,中层是几组人物相对而立,或作揖手状,下层刻有人驾牛耕、挑水植苗图像,旁停一辆车,车上有鸟暂歇,车旁还卧一只狗,“牛耕图”如实反映了当时徐州地区的牛耕场景,把农业生产的情景刻画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此外,像是 “车马出行图”则表现墓主人的身份地位,“建筑作坊图”反映了当时的建筑和财富,“应厨图”、“乐舞图”、“百戏图”等则是表现了娱乐生活中享乐的一面。

2.神谶题材

汉画像石体现那个时代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受到文化传统、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徐州汉画像石描绘了表示吉祥寓意的神仙、祥瑞、图腾。如“伏羲女蜗图”,“月宫图”,“东王公西王母图”,“四神图”等。汉代既有信奉“黄老之说”的道教思想因素,也有“独尊儒术” “谶纬神学”的经学精神。阴阳五行、鬼怪传奇、历史轶事等等题材层出不穷。在“以孝治天下”的社会环境下,对先祖和神灵的崇拜,催生出一系列充满浪漫主义的汉画像石作品,凭借丰富的想象,呈现出瑰丽宏伟的奇幻境界。

徐州汉画像石中刻画了道教仙家们的故事,有神仙方术、修行吐纳、羽化登仙、还有一些神异兽怪,道家长生升仙的概念,与原始巫术交织在一起。

汉画像石形象中,西王母的形象常出现。西王母是当时最受崇拜的神灵,人们崇拜西王母,乞求她能庇佑人间,辟邪怯灾。伏羲、女蜗是中国远古神话中神,二神往往同时成对出现,代表阴阳两极,天阳地阴造化万物,创造了宇宙世界,也是人的创造者。类似题材在徐州汉画像石中大量出现,伏羲、女蜗常常纠缠在一起,代表子嗣绵延。

三、汉画像石数字化图像设计的装饰应用

汉画像石艺术来源于汉代先民的生活,虽然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但他们的表现手段不仅可以尽可能的忠实于物象本身,此外,主题通过夸张、变形得以突出。我们从徐州汉画像石所绘制的场景中可见一斑,例如汉代建筑、车马、烹饪、纺织等,这些为汉画像石数字图像设计提供了大量的造型形式。

(一)汉画像石图像设计的视觉化语言

汉画像石的艺术表现力给人的震撼力量,一方面反应了汉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详实丰富,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其瑰丽多变的视觉化语言。在造型和构图上,普遍采用夸张和变形的表现手法。例如,在徐州出土的汉画像石中,有“铺首衔环”造型,“铺首”利用的即是夸张变形手法,图中的兽面纹源于青铜器上的“饕餮”纹饰,方法上简单而有力量,粗犷的线条与形象浑然一体,在处理兽面眼部时,加强了眼珠和眼眶的对比关系。这些图式纹样往往刻于墓门之上,有镇邪辟凶的寓意,按照“有意味的形式”的美学角度,这是一种狰狞之美,这种狰狞美不乏庄重古拙,又具有其形式所代表的意味之美。

(二)数字化汉画像石“线”的应用与装饰主题设计

线条作为中国传统绘画造型主要的手段和方法,在绘画和书法领域已相当成熟,其渊源可以上溯远古,而汉代是以“线”造型的重要发展阶段。汉画像石艺术把绘画中的用线方式与石刻相结合,同样,我们看到在如今遗存的壁画、漆画和帛画上,用线的表现比比皆是。汉画像石在雕刻技法上层次分明,“阴线刻”、“浅浮雕”技法具有不同的艺术效果,具有绘画性,又有浮雕般的立体感。装饰也由线条勾勒造型,从徐州汉画像石细致入微雕刻我们不难看出,在驾驭宏大场面的同时,又对具体形象有着生动地刻画。

汉代画像石的装饰主体形象有写实、夸张、线刻等特点,从动物种类上看,虎、羊、鹿等的形象,形姿体态的形式基本上是写实的。而一些神话想象的造像,具有超自然的属性,往往是几种动物的集合体,神怪的形象造型千奇百怪,视觉冲击力非常强烈。

我们以徐州汉画像石兽类题材的图案数字化设计为例,以百兽为主题的图案数字化图像设计,设计意图是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以动物、神兽纹样为主要元素,另一部分是以卷草纹和云纹为主要元素。

神兽造型包括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鹿、熊、凤、鸟等,涵盖了最常见的画像石动物。在数字化图像设计中,保留原有外轮廓的整体造型和大的动态,汉画像石的肌理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适当减弱,增加细节和质感,整体更立体。在使用数字绘制图案造型时,根据现代的审美要求,适时地加入设计的元素,我们以龙纹为例来说明,我们在数字化设计中,针对于有翼的龙纹,在其羽翼上丰富了细节和纹理的刻画,使用几何图形、波浪纹、刻线等纹饰进行装饰,无论是有翼或无翼的龙纹,在龙的身体部分填充鳞片细节,使之不再空洞,弥补了剪影式造型的短板,更加生动,富有节奏。虎的造型设计思路与龙基本一致,尤其是翼虎的设计,将翅膀作重新设计,细化肌理,使之更有装饰趣味。虎皮的纹饰增加波浪线和圆点。

此外,诸如神鹿、朱雀、凤鸟、神兽等纹样,皆以原有造型为蓝本,通过删减和补充装饰性元素,并结合现代的审美特征,进行装饰造型的再设计,使原本庄严厚重、朴素无华的汉画像石装饰图案重新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三)汉画像石数字图像在纺织面料上的装饰应用

纺织布匹的面料纹路、质感、光泽度、手感、弹性、舒适度都影响着成衣的质量和品位。就汉画像石数字图像而言,纹样造型和色彩的搭配都要有既复古又有时代感的气息。卷草纹和云纹在图案上的使用非常广泛,这类图案都具有美好寓意,作为装饰性元素作为背景或边饰,衬托主体纹样,这些纹饰勾连起不同造型、姿态各异的汉画像石,在汉画像石图案中起到纽带的作用。云纹图案盘绕连环,并和卷草纹交织在一起,以满足视觉上的丰富感。在数字化设计中可以尝试重组其结构,使云纹、卷草纹适应现代装饰艺术的审美风尚。

在主题轮廓中,基本形式保留原始特征,调整细节,例如,从鸟纹图案拓片中,高度简洁概括的外形,以几何形代替身体和羽翼,外轮廓造型类似剪影,其间以曲线纹、点纹、半圆纹、短线纹、三角纹作为装饰。条纹简化为曲线,身体部分点状装饰。作为主体图案,花卉图案采用对称样式,分布在整幅图的四周,加以星状纹饰点缀,丰富了细节,使得画面有疏密节奏,边框设计要简洁,衬托主题图案,使视觉中心更加集中。

汉画像石的数字化处理也可以结合手绘加扫描的方法进行设计,颜料的本身具有多种质感,手绘的肌理具有其特殊的美感,再利用数码扫描仪转化为数字图像。对于颜色,数字印刷和颜色混合是数码喷绘工艺的优势。数码喷绘可满足各种尺寸、材质、配色、纹样的要求,为个性化需求而设计,通过提高图像分辨率,图像更加清晰逼真,并用数码喷绘技术完成设计。

四、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字化汉画像石资源库的应用渗透到人们文化消费生活,在数字化图像设计过程中,把装饰性与实用性结合,民族传统与现代工艺结合,使数字化图像应用在装饰艺术设计领域更加多元。徐州的汉画像石艺术不仅反映了汉代的社会人文形态,同时还呈现出瑰丽奇幻的神话世界,从视觉文化角度去研究和应用汉画像石艺术,其悠久的文化生命力为装饰艺术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设计思维和创作灵感。

猜你喜欢
画像石徐州装饰
疫散待春回
心声歌刊(2022年3期)2022-06-06 06:31:42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趣味(数学)(2021年3期)2021-07-16 06:45:30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落叶果树(2021年6期)2021-02-12 01:29:18
鲤鱼旗装饰坠
汉代画像石里的成都生活
石材(2020年8期)2020-10-28 07:53:34
沂南北寨——大型画像石汉墓
艺术品鉴(2020年6期)2020-08-11 09:36:52
装饰圣诞树
汉画像石墓出土仿木结构石立柱初步研究——兼谈白杨店画像石墓出土立柱位置
东方考古(2016年0期)2016-07-31 17:45:44
DIY节日装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