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雨竺
(南华大学国际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自2017年3月起根据“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中”的要求可知,中国文化和中国概况已经成为了高等学历教育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程,这门必修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将国内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作为教育教学的纲领,从中国的传统民俗思想、传统文化、中国的古代文物和建筑以及中国的工艺美术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概括,通过学习与分析使学生能够了解和熟悉中国文化的特点。降低留学生在我国的文化差异感,使文化差异得到更为灵活的应对和处理,以此来培养留学生的跨文化社交能力和文化知识视野。
在弘扬中国文化的过程中,中国文化教学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精神的归宿、是灵魂的住所,中国文化的推广工作和宣传工作可以利用高校的中国文化教学来实现,通过高校的中国文化教学,不仅能够使中国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而且中国文化的自信力、凝聚力也会逐渐树立起来,其次中国文化的教学能够增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跨文化交际。在对汉语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中国文化教学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来华留学生通过对中国文化的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对汉语语言的理解,还可以使留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同时中国文化的魅力和精神也得到了传播,相比于传统纯教学工具性质的语言教学,中国文化性质的教学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学生在学好中国语言的同时能够发现中国汉字的内涵、了解中国文化的底蕴。
目前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依旧是以语言性质的教学方式为主,教学的基本目标一般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汉语语言的交流方式,并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汉语进行人际交流,也就是说中国文化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只存在于日常生活上的学习,对于中国文化更深层次的内涵与文化信仰学生根本了解不到,另外在中国文化教学课程的设置上内容较为单一,各个地区高校的中国文化教学大纲出现不一致的现象,这些问题都是阻碍中国文化教学顺利开展的因素。高校领导者在课程设置上大都增添了自己的主观意识,没有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学生发展的角度客观的设置教学课程内容,汉语语言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的系统性对于留学生汉语学习效果尤为重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中国文化的教学效果。
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队伍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由汉语文学院的部分教师担任高校的对外汉语课程教学,汉语文学院的教师在第二语言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这两个方面存在着知识结构不完善的现象;第二部分是由外国语学院的部分教师担任高校的对外汉语课程教学,外国语学院的教师在汉语语言系统上以及汉语语言使用习惯上,与中国汉语学习和教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外国语学院的教师由于长期应用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和教学方式就会形成“定性习惯”,所以在外国语学院的教师在教授汉语语言知识的过程中,教学能力和教学方式上还有待改善;第三部分是对外汉语专业教师、以及国际汉语教育教学专业教师担任高校的对外汉语课程教学,对外汉语教师在实际的汉语语言教学的过程中虽然自身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但是课堂教学经验不足,中国文化与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理解不深刻,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基础。这三种情况直接影响着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的教学效率和小学成果,师资力量的短缺为中国文化教学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目前高校在中国文化的教学中还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使是在新课程改革后教学方式也没有很大程度的改变,虽然说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为授课教师带来了教学便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拥有更好的学习兴趣,但是近两年来发现一些教师为了更加便利,将网络上的一些授课课件下载后直接拿到课堂教学中来,忽视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在课堂教学中减少了与学生的肢体语言交流和眼神交流,长久下去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再有就是课堂教学活动设置不够,教师并没有为学生留出自由交流和表现自我的时间,再有就是高校在设置教学场所的时候比较固定,学生在记忆知识点的过程中常常应用机械形式和死记硬背的形式,这些问题都是阻碍中国文化教学顺利开展的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国内留学生数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高校对外汉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师资力量,一些高校为了改善教学方面的需要就会聘用一些非对外汉语的教师,这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并不能够将教学任务与课堂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甚至个别高校聘用兼职教师进行对外汉语的课程教学,兼职教师和非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教师,实际的教学经验不足,中国文化修养水平较低,不能够满足实际高校对外汉语教学需求。基于这一现状目前我国高校在对这些教师的考核方面常常流于形式,造成了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自己的主观见解和主观意识添加到教学中,而教师专业素质和主观见解的差异直接影响了高校管理者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全面监管。
在弘扬中国文化的道路上,高校的中国文化教育教学人员可以说是中国对外交流的窗口。所以高校教师应该有意识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在实际的中国文化课堂教学中不断的探索教学新路径,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内涵的理解程度,使我国的本土无文化的传播和对外交流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升华。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课堂教学经验和文化素养,还要具备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基础,一方面教师应力求做中国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在践行知识传播的过程中全面的掌握留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语言表述方式,善于应用来华留学生能够接受教学方式和语言交流方式,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做出贡献。另一方面,教师应乐于成为汉语语言的服务者,实际上高校的对外汉语教学的本质就是语言性质的教学,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学也应该讲这种本质作为教学基础,中国文化教学的教学任务应该从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汉语学习效果出发,利用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的规划逐渐培养学生的汉语学习能力和汉语表述习惯。在中国文化教学的初级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中国文化课程系统性的帮助来华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情况,而教学语言的选择上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前将汉语和其他国家语言并列,并赋予其汉语读音,学生可以在观看多媒体大屏幕的时候初步接触汉语语言的表述形式。早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教师主要是通过课本教材内容展开有关中国文化的介绍,值得教师注意的一点就是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应重点为留学生介绍目的语文化,适当的将汉语语言和学生的母语语言进行对比,但是主要的教学语言应该以目的语言为主。
中国文化所涵盖的教学内容较为广泛,在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美德、传统艺术以及中国古代建筑和中国民族风俗等方面涉及颇深,而且这些方面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所以中国文化的教学人员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整合校内、校外有关中国文化的资源,并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融入当地的文化特色,例如一些特色的建筑和博物馆等都可以融入到中国文化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文化感知。
教学方式的创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汉语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对外汉语课程是将语言作为基础将理论与时间结合的一门学科,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还要主要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目前教学方式通常以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课堂演示、探究式学习、等方法为主,教师只有将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熟记于心,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课堂教学方式,才能够使学生的汉语学习效果得到有效提高。再有就是教师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和汉语认知能力。
考评机制的建立能够为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提供必要的保障,高校在聘请对外汉语教学人员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考评制度,对应聘的教师进行专业知识水平以及教学能力进行考核,优先选用专业、有经验、具备中国文化知识背景、第二语言知识能力过关的对外汉语教师。其次就是组建中国文化专题教学小组,结合中国文化对外宣传的重点和相关的要求,指定合理的中国文化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划,组织中国文化教学工作者统一参加专题小组学习,开展集体讨论和集体备课使授课教师做到中国文化教学有深度零盲点。最后就是实施教学全过程的监控,实行随性听课制度建立教学反馈制度,全面评估授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学期末可进行教学评比与教学奖励,使授课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一直保持在良好的水平线上,从而确保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能够实现预期的计划。
在传播中国文化的基础上促进留学生对汉语语言的学习和应用,利用中国文化进行对外汉语的教学实际上是教学方式的改变,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不断的加强自身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掌握,应用教学策略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效果,从而在提高自身教学质量的同时使中国文化得到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