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基荣, 汪爱娥, 邹建华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土木工程系, 安徽 合肥 230051)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1]。2014年以来,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等多份文件部署现代学徒制工作,对“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2]做出具体要求,标志现代学徒制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的重要战略。2019年,国务院发布职业教育重磅文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3]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教育部确定第二批203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自2016年以来开展了“巢湖路桥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工作。同时自2018年开始在土木工程系按照现代学徒制模式与中铁四局等九家企业合作共组建了十个现代学徒制班级。为研究现代学徒制提高就业质量路径提供了很好的观察样本。本文结合在学生就业工作中的若干实践和思考,探索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质量路径的策略建议。
现代学徒制特点之一是校企联合招生,招工招生一体化。学生由校企联合招生,校企双方首先达成合作协议,学生基于对企业的深入了解,在校企双方协议的基础上还要签订《校企生三方协议》。学生有“约”在手,拥有了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员工”,没有了后顾之忧,对自己所属企业表现出了强烈的归属感。较之普通班级的学生,现代学徒制班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较强,且由于企业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了切合专业实际的指导,学生的职业规划和企业人才发展规划相契合,学生的职业目标更加明晰,对职业发展的路径有着较明确的规划,提高了专业兴趣,降低了学习盲目性,学习动力增强。同时缓解了求职焦虑,提高了学生在所学专业就业的成功率,专业契合度高。
校企联合培养、“双元”育人是现代学徒制最鲜明特点,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方案、教师的实践培训和企业骨干的教学实践等校企融合提高了教学质量,丰富了教学形式。
1.校企双方共同设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岗位技术标准、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实习实训实施方案。校企共建基于工作内容的专业课程和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中及时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不同企业还会融入适合本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个性化课程内容。由于企业深度融入学生培养的教学全过程,学生增加了对专业的认知,所学课程内容符合工作岗位实际需要,凸显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体现了“学以致用”。
2.校企“双师”交流,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学校教师“走出去”。教师到企业一线参与岗位实践。通过学习,教师不仅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深刻领会岗位职责,熟练掌握工作岗位技能。还了解了行业最新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实践中所需的工作技巧。二是企业技术骨干“请进来”。通过企业选派技术专家、技术骨干到学校来担任兼职教师、客座教授等,对现代学徒制班级学生进行专业课程、企业定制课程的授课和培训等工作任务,体现企业“双元”育人的主体性。提高了学生培养质量,增加了学生对未来岗位的适应性。
现代学徒制是新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重在强化实习实训。首先,在时间上,学生在大一和大二假期就参与企业在建项目施工工艺流程等短期实践培训,大三在实际工程项目建设中进行跟岗实习、顶岗实习,既提高了学生对签约企业发展状况充分了解,加深了对大一、大二课程的理解程度,提高了专业兴趣,又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提升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其次,企业因深知实习学生同时也是自己的“员工”,在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和指导师傅的安排上,也会精心考虑,精准安排。如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现代学徒制“巢湖路桥班”在安排学生实习时,精心挑选企业中层骨干力量担任学生的师傅,举行了“拜师仪式”,对学生开展“一对一”的精心指导。普通班级学生实习针对性不强,企业对其关注度不够,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与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有差距,学生就业难以很好地适应。[4]反之,现代学徒制班级学生实习实训效果更加显著。如“巢湖路桥班”的学生在企业领导和师傅的精心指导下,在大三下学期实习期间,有些优秀学生已经担任工程项目上部门副职负责人、分项工程的技术负责等。学生既对自己就业能力充满信心,又深得企业领导的满意。校企协力深度融合的现代学徒制培养让学生顺利完成由学生——学徒——合格员工的嬗变;帮助学生树立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信心和从基层做起的职业价值观,大大提升了就业满意度。
职业教育是培养行业高技术技能型人才,而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工匠精神,将企业文化融入并付诸实体运行的现代学徒制能够有效解决实践主体问题。培育优秀的工匠,是职业教育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共同目标。[5]
1.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纳入企业元素,如校园文化节评比邀请企业参与、文体活动企业参与冠名、选送企业节目、企业赞助奖品、企业的文体活动学生组队参与等等。这些校企文化交流促进了学生对企业的文化精神的认同,企业也对现代学徒制班级学生的个性特点有了深入了解,有利于企业帮助学生选择成长成才的主攻方向。如学院合作企业安徽力聚投资集团是民营企业,学生一开始签约意愿不强,但是,随着该企业深度参与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并在企业年会活动、集团篮球赛项目中邀请现代学徒制班级学生积极参加,既展现了企业的综合实力,又凸显了企业的文化建设特色,大大提高了企业对学生的吸引力,为校企文化共建融合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2.在企业实训期间,由企业的技术骨干担任“师傅”,学生作为“学徒”,这些“师傅”在与学生结成现代性的师徒关系后,“师傅”工匠精神的示范效应将对学生形成强烈的冲击,有利于营造强烈的工作氛围,因此现代学徒制可以与“工匠精神”有效融合。[5]最后,通过邀请合作企业的技术模范、优秀校友、人力资源主管等来学校举办报告会、交流会等,与学生开展面对面的交流,介绍工作经验、传承工匠精神、传递从基层做起的职业发展理念等。现代学徒制班级通过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强化职业教育特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了“工匠精神”的传承,对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学生和家长对现代学徒制培养方式了解甚少,部分毕业生职业定位不准,对自身就业专业对口率、就业质量的提高认识不足,存在本科学历情结等,有意开展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的单位很多,但对学生吸引力不足。
1.不同企业对以现代学徒制校企深度融合模式的理解和认识差别较大,合作意愿不强。大部分企业对校企合作认识还停留在订单培养、冠名培养等浅层次合作中,局限于吸收学生实习就业、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合作范围不宽、深度有限。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合作企业数量较少,深度融合不足。与《职业教育改革方案》中所提的课程改革、资源、信息、技术整合、社会服务、校企文化融合等合作方式和内容要求距离甚远。
2.不同性质企业对于现代学徒制的态度和实际参与度各有不同,如央企和省属国有企业等大型企业对学生吸引力很强,但这类企业对高职专科人才需求逐年降低,受企业用人制度和用人计划的约束,无法签订《校企生三方协议》,导致校企无法采用现代学徒制方式进行深度合作。中小民营企业由于发展需要,对人才储备非常重视,对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十分认可,有合作意愿,合作方式也很灵活,但是对具体合作中应当如何深度融合缺乏思考,亟需学校发挥主导作用,制定校企合作相关统一标准和工作任务清单,体现出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双元育人”的主体地位。
因此,学生感兴趣的单位现代学徒制合作意愿不强,合作意愿强的单位对学生吸引力又不足。这是制约现代学徒制培养的重大难点之一。
1.学院作为发挥校企深度融合的主导单位,对现代学徒制校企深度融合的方式和内容的调查研究仍不足,对校企合作业务指导有限。
2.学院对现代学徒制运行中配套制度安排不完善,作为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教学内容由校企共同制定,加入的企业定制课程涉及到个性化的教学安排,往往会和学院教学计划有所冲突,教学内容的改变和教师工作量的统计等等多方面工作需要学院打破惯例。
3.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不充分。院系均缺少专门工作人员,各企业性质、规模均有不同,需求更是各异,“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等这些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校企间沟通交流、调查研究,亟需完善专门机构和人员。
学院应充分发挥现代学徒制校企融合工作的主动性,加强校企间的合作交流,把校企合作推向纵深发展,调动校企双方合作的积极性,夯实现代学徒制各项基础工作,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就业质量。
打破制度瓶颈,研究完善学分银行制度,“实现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不断凸显“校企双元育人”办学的新特色。研究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成果,制定一系列的制度和管理办法,在今后的现代学徒制班级中加以推广应用,让更多学生接受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场竞争力。
近年来,不少行业在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组织下组建了职教集团,如安徽交通职教集团、安庆职教集团。这类集团往往企业众多、行业专业差别很大,属于较松散的联盟,校企合作深度有限。随着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的增加,校企深度合作离不开各相同类型专业企业的合作和交流,不同企业在合作中都有自己的创新、特色做法等。因此,成立相关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职教子联盟(产教联盟)尤为必要。
1.职教子联盟中企业作为职教“双元”主体之一,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全程参与教育培养过程,开展深度合作,培养属于企业自己的“员工学生”。一是校企共同招生,发挥企业在各地的影响力,参与宣传招生工作,拓展生源。企业对自己招来的生源有吸引力,学生对企业有归属感,降低了企业后期通过招聘入职的员工的流动性。二是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采用活页式教材,加入企业定制课程,紧密联系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工法,融入企业个性化需求。三是强化学生实习实训,建设高质量实习实训基地。
2.发挥职教集团协调机制,通过每年召开现代学徒制子联盟交流会、校企合作研讨论证会议等,既要展示企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根据自身需求采取的不同措施,又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交流,互相学习共享不同企业间的特色做法,调研不同企业的人才发展需求,研究制定适合企业需求的个性化合作方式和内容。调动企业对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的认同感,也可以提升企业参与深化产教融合的积极性。
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最终既要获得学生认可,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又能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因此,加强校企文化融合,开展各项校企联合文化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凸显企业实力,促进学生对企业的文化精神的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企业的认可和对未来的工作岗位的满意度。如学院融合合作企业安徽路桥工程公司的“家文化”品牌,开展的“毕业校友周年纪念访母校”、“杰出校友报告会”、“优秀校友交流会”等校企文化共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既增强了学生对职场的了解,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又提升了企业对学生的吸引力。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符合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6],是全面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质量的有效路径,对发展我国职业教育有着重要意义。改善现代学徒制在高职学校全面推广的制度瓶颈,夯实现代学徒制的基础工作,精准对接合作企业,提升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传承“工匠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全面提升学生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