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霞 时伶俐 吕 凤 梁莹莹 吴昕霞 朱皓晨 陈晓宇
目前,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普遍采用家庭固定伴侣干预方法,在伴侣的持续监督和鼓励下,患者进行饮食、用药和自我检测等活动,帮助患者改善不良生活习惯[1]。但是,对于老年髋部骨折、脑出血等这种意外伤害因素后需要的家庭固定伴侣干预措手不及,需要加强健康管理教育[2]。本文综述近年国内外老年髋部骨折采取家庭固定伴侣干预的健康管理模式进展情况。
髋部骨折是指发生在股骨头、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部分的骨折,是骨科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23.8%。年龄是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之一,全世界每年约150 万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髋部骨折[3]。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脚步加快,髋部骨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威胁老年人群的健康,目前已经排在老年骨折全部类型的榜首[4]。
手术治疗可使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尽早活动,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成为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手术方式包括复位内固定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时间长,积极有效的康复锻炼,是患者恢复肌力和协调性的保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因此,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患者的康复锻炼受到医护人员的广泛重视。
2.1 国外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康复锻炼现状 国外认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功能锻炼的最佳时期为术后前3 个月,为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常采取择期手术,术前1~2 天到康复门诊参加培训,指导术后康复训练;术后患者出院后主要在康复机构进行康复锻炼。近年来,国外学者[6~7]从功能恢复、医疗成本、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分析康复中心与家庭康复,认为家庭康复是可行的且能提高患者依从性、主动性,同时减少费用。
2.2 国内老年髋部骨折康复锻炼现状 目前,国内通常是以医护人员主导的住院期间功能锻炼,髋部骨折患者缺乏系统的、完整的围手术期康复锻炼,而髋部骨折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交待复查、药物用法和康复锻炼[8]。由于老年病人身体虚弱,并发多种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等内科疾病,给老年髋部骨折的康复带来很大的困难[9]。有报道[10]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5 年的病死率超出预期的20%,且多发生于术后6 个月;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 年,仍有约40%的患者不能独立行走,60%的患者存在穿衣、沐浴、购物等至少1 项不能完全自理现象;究其原因主要为患者能动性差,终日卧床休息或静坐,康复锻炼不足。
3.1 家庭固定伴侣 家庭固定伴侶是指与患者长期居住在一起的家庭成员,但不包含保姆,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照顾患者的责任。家庭固定伴侶可以协助医护人员及早干预患者不良的生活行为,督促患者功能锻炼,并且能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协助患者建立起定期运动、自我检测等健康的生活方式[11]。干预模式多样,参与到患者疾病管理中。
3.2 家庭固定伴侶干预的目标[12]①实施家庭固定伴侶,干预的内容主要包括3 方面:疾病基础知识,包括疾病的症状、应急措施等;健康生活方式,包括按时用药、健康饮食、规律运动等;明确健康需求来源,包括医院门诊、电话联系责任护士或医生等。②干预的途径:包括家访、电话干预、三人小组干预(患者、家庭固定伴侣、健康教育者)、团体干预。③干预实施时间:约6 个月。④干预媒介:健康教育手册、幻灯片、影像资料等。⑤结局指标:包括患者生活质量、疾病自我管理能力、相关生理和生化指标。⑥实施家庭固定伴侶的意义[13]:加强患者与家庭伴侶,患者与医护人员,家庭伴侣与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帮助患者获得疾病相关健康知识和技能,增加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疾病相关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患者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自身需求。
3.3 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存在的问题 国外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出院后恢复常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14]。我国目前由于医疗体制的制约、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发展不完善等问题,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5]:①患者在家绝大数时间是卧床休息或终日静坐,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不高,不能持之以恒。②患者及其家属康复知识缺乏,患者康复效果不理想。③目前家庭康复训练不规范、不系统,内容单一、枯燥,患者难坚持。④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紧缺,医护人员以外的资源未能有效利用。
目前,家庭固定伴侣干预在国外主要应用于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中。髋部骨折术后早期规范的功能锻炼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家庭固定伴侣干预能提高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主动性,是患者家庭护理中极重要的一个部分。家庭固定伴侣作为患者主要照顾者,是患者接触最密切且信任的人,可作为患者功能锻炼的指导者、监督者、协助者,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提供一种新的简易、持续长效的健康管理模式,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