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魏 博
在扶贫开发的过程中,贵州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的双赢。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千百年来,位于中国西南山区的贵州被烙上了贫困的印记,解决好贵州的贫困问题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回望过去的40年,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来,贵州省上下同心决战贫困,5年时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670.8万人,将“贫困大山”变“金山银山”,创造了脱贫攻坚的“贵州经验”。
从这些鲜活的扶贫故事、典型的扶贫案例中不难看出,贵州扶贫的成功既有愚公移山的韧劲,也有勇于创新的精神;既要有政策的正确引导,也激发出群众的内生动力。
科学规划、统筹推进扶贫工作。贵州省于2016年11月1日起全面施行《贵州省大扶贫条例》,对脱贫攻坚作了科学全面的顶层设计,制定脱贫攻坚计划,以脱贫攻坚为抓手,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推进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以大数据闻名的贵州省,在大扶贫上毫不含糊。为精准找出贫困人口,贵州形成了四级联动,省、市、县、乡全面开展“遍访贫困村贫困户”机制,精准摸清贫困情况、致贫原因、帮扶需求,做到脱贫攻坚“一个不能少”。在扶贫开发的过程中,贵州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的双赢。
孩子们在新村里奔跑嬉戏
因地制宜,创新扶贫模式。在推进精准扶贫过程中,贵州省创造了精准识别和扶持“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六个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干部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低保标准和贫困标准两线合一”及“四到农家·美丽乡村”等许多好经验好做法,为精准扶贫树立了“贵州样板”,体现了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精神。
加强扶贫队伍建设,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贵州省健全完善了干部正向激励机制,各级扶贫干部发扬了“宁可干部脱皮也要群众脱贫”的苦干实干精神,有力地推动了各项政策有效落地。贫困群众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也激发了内生动力,与扶贫干部携手奋进,共战贫困。
深根固柢,杜绝返贫。扶贫攻坚不是领导干部的政绩秀场,是决战贫困的一场硬仗,是实实在在地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推进精准扶贫,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发展生产脱贫是重中之重。产业扶贫能最大范围地覆盖贫困区域、贫困群体,变“输血”为“造血”,也是贵州省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
世界扶贫看中国,中国扶贫看贵州。贵州的扶贫经验,不仅为中国深度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也为世界减贫难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