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前芝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过程中,曾为苏联浴血奋战的苏联红军却选择了靠边站。这看似不正常,背后其实有着其合理性。
当时苏美正在进行军备竞赛。为了不落下风,苏联将超过GDP五分之一的经费用于国防。在当时的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看来,这种结构是苏联经济陷入困境的罪魁祸首,于是他开始削減军费,并伺机对军队领导进行调整。
1987年5月28日,一个西德青年驾驶一架小型飞机在莫斯科红场降落。此举在苏联国内引发轩然大波,苏联民众对军队防空能力产生强烈质疑。戈尔巴乔夫借此撤了索科罗夫元帅的国防部长职务,约150名军官受到军法审判并被撤职。而这只是戈氏对军队改革的一个开始。此后到1988年年底,苏联军队的高级军官几乎全被撤换。有人评价,此举比1937—1938年斯大林对红军的大清洗更甚。
苏共对军队情感上的疏离,更是伤了军队的心。为保持改革形象,戈尔巴乔夫及部分苏共领导人刻意与军队保持距离。1985年年初,苏联军队撤出阿富汗回国时,没有一名国家领导人,或者是国防部的领导人前来迎接。这种疏远感直接决定了苏联解体过程中军队的表现。
1986—1991年,苏联国内先后发生多起民族主义分离事件。军队参与了其中的平乱工作。然而,每当部队与民族主义运动分子发生冲突时,戈尔巴乔夫及苏共政治局都直接或间接地指责军队。
值得一提的还有1989—1990年的苏联裁军。最初,裁军规模为50万,不料到了1990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海外驻军陆续全部撤回,原来的裁军数字被远远突破,从而更加激化了矛盾。而这,也成为恶化双方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