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将生物学类和语言学类的硕士学位论文的摘要进行了及物性的对研究,旨在探究两者存在哪些及物性过程?两者的存在什么差异以及存在差异的原因?本文通过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两类学位论文的摘要中,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最多,其中物质过程占比最高。生物学类论文的物质过程要高于语言学类的物质过程。
【关键词】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及物性对比分析
【作者简介】李玉,贵州师范大学花溪校区,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一、引言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法的研究角度,从CNKI网站选取了6篇知名大学收拾硕士毕业论文,其中语言学学类的论文3篇,生物学类的毕业论文3篇,对这两类论文的摘要进行了及物性对比分析。如今许多学者都将及物性研究应用于语篇分析之中,最初也是Halliday将及物性研究应用于语篇分析之中。Kennedy (1982) 将Cornard的小说The Secret Agent进行了及物性分析。然后分析发现在小说描述被谋杀的人的时候,更多是运用了心理过程和不及物动词。Pandya (1977) 就将及物性应用于广告语的研究中,并且他发现一些特定的及物性过程可以被用于给整个广告语增添亮点。语篇分析中应用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及物性,在国内,近年来才出现一些學者应用及物性于分析诗歌、小说、演讲和新闻等语篇。黄国文(2002)对《清明》及其译本进行了及物性对比分析并且评估出了那种译本是最佳译本并且能够最好的表达出原句的含义。司显祝和方草(2010)将同一新闻的英汉版本进行了及物性的分析后得出结论英汉新闻中,物质过程出现的频率极高。本文从及物性的角度出发,将语言学类及生物学类的硕士论文的中文摘要进行及物性的对比研究,以期望能够从差异中找到进步。
二、语料的对比分析
1.语料来源介绍以及分析方法。本文的语料来源于CNKI网站,从中下载6篇硕士学位论文,为了保持信度,文章都选自于国内的知名大学硕士毕业生论文。其中3篇论文为语言学类论文,另外3篇为生物学类论文。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硕士毕业论文的中文摘要,所以笔者对于语料的研究方法及顺序如下:(1)每篇硕士学位论文的摘要中的句子进行及物性的分析,主要分析两个问题,其一:该句子是否具有及物性?其二:如果具有及物性,那么是属于哪种及物过程并进行记录。(2)将每篇摘要的及物性过程进行统计,最后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探究其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
2.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统计,生物学类的论文摘要中出现及物性过程的次数(112次)要明显多于语言学类(73次)。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两种学科的不同性质决定的。差异体现在两类学科的性质不同。对于语言类硕士论文摘要来说,大部分的篇章都会被用到研究背景或者是研究理论的介绍与阐述。描述客观事实的语句,比如对研究背景和研究理论的介绍,及物性过程出现的几率较小。与之相反的生物学类的硕士论文,常常是以实验为基础,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并期在论文中找出解决问的方法。所以在生物学类的硕士论文摘要中,大部分的语句都将用于描述作者的实验室怎么设计以及怎么实施的,这类型的描述,大多都要依靠及物性语句才能实现。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不管在语言学类或者生物学类摘要中,物质过程在所有的及物性过程中所占的比例很大(75%、56%、87%)。在语言学类硕士学位论文摘要中,“笔者”、“作者”一般作为物质过程的动作发出者,在生物学类的硕士学位论文的中文摘要中,某种实验方法一般作为物质过程的动作发出者。对比而言,生物类的硕士论文大多基于某一实验,所以其出现物质过程的评率就更高,因为在描述实验过程时,需要运用大量的动词来表述,而这些动词大多都体现为做实验时的行为动作,而这类动作的发出,是属于物质过程。
同样,关系过程在两类文章出出现的频率比较可以看出关系过程在语言学类摘要中出现的频率(15%、40%、13%)明显高于生物学类论文(7%、20%、5%)。这是因为语言学类硕士学位论文的中文摘要主要是以说理为主,一般描述的都是一些纯理的概念。因为希望表达自己描述的理论或者概念是被普遍接受的,所以在语言学类论文中会出现较多的关系过程来证实作者的观点。而对于生物学类的论文来说,实验是论证观点的最好证据,所以详细的描述实验过程是最直接的论据,这也是生物学类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中出现较多物质过程的主要原因。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语言学类和生物学类硕士学位论文的中文摘要进行及物性的对比分析发现:1.两类论文中物质过程出现频率最高,生物学类硕士学位论文的中文摘要中出现的物质过程高于语言学类。2.语言学类硕士学位论文的中文摘要中出现关系过程的频率高于生物学类,因为生物学类的论述主题是实验,所以实验的实施与进行的描述是最好的论据,不需要太多的关系过程的出现。然而对于语言学类摘要,说理性的叙述偏多,为了使读者了解所论述的主题是被普遍认可的,所以运用了较多的关系过程来论证观点。本文由于选取的语料有限,所以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笔者的眼界和阅历有限,希望得到批评与建议,从而更好的优化研究。
References:
[1]Pandya,I.H.English Language in Advertising:A Linguistic Study of Indian Press Advertising[J].Delhi:Ajanta,1977.
[2]黄国文.功能语言学分析对翻译研究的启示——《清明》英译文的经验功能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05:1-6.
[3]胡秋梅.语言类与物化类论文英文摘要的及物性分析比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04: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