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职业学校是培养各种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学校。当前用人单位对职业人才的要求不仅是具备“一技之长”,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职业情操。德育课作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形式,是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德育课教学在五年制高职基础阶段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探索了五年制高职基础阶段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问题,以期更好地发挥德育课的素质教育功能。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基础阶段;德育课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1B-0021-02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工业4.0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具备“一技之长”,同时还要求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职业情操。五年制高职的基础阶段正好是中职阶段,上好这一阶段的德育课显得尤为重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其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精神教育、道德品行教育、法制知识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在全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之际,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然而,十多年来,德育课教学在某些学校已经变成了“鸡肋”,甚至到了让人痛心疾首的地步。教师在五尺讲台上声情并茂,而学生却在抱着手机打着游戏看着电影,上课睡觉、聊天者比比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学生不感兴趣还是教师不负责任?笔者认为,在深入探究问题的根本原因的同时,还必须去努力探索德育课的有效教學方法,增强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是提高德育教学实效性的基础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着主导性的作用。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知识储备、教学能力与方法、人格魅力等都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要想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先提高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自身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就是这个道理,这是真正提高德育教学实效性的根本。作为新时期下的职业学校教师,笔者认为,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能力
高尚、充满自我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生动而富有活力的教科书,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受益终身的。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包括教师的言行举止、外在形象,所谓的言传身教就是这个意思。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表率作用非常明显,他们的一言一行会深深地影响着学生。教师树立了良好的道德修养,就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二)吸收先进教学理念的能力
一个人从大学毕业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后不能只顾吃老本而放松自身学习,信息社会中一切变化得都很快,如果只是简单地将大学学到的知识和教育理念照抄照搬地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这肯定是不行的。知识经济时代已不是一个简单照葫芦画瓢,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了。教师要不断地通过学习和接受培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如以生为本的理念、师生角色互换的理念、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教与学统一的理念、知行合一的理念等等,这样才能改进教学方法,融汇贯通地在德育教学上创新教学模式。
(三)提高整合信息的能力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自媒体的日益繁荣,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单纯依靠教材照本宣科地传授教材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需求了。碎片化阅读成为学生主要的阅读方式之一,这就要求广大思政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素养、广泛的课外阅读量和有效整合信息的能力,把零散的信息有机地整理加工成完整的、有逻辑的有效信息。一位上课内容丰富、知识面宽广、整合信息能力强的教师往往更能让学生信服和崇拜,其人格魅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提升信息化教学的能力
信息化教学,就是通过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近几年,从国家到各省市区都在提倡和推进信息化教学,并通过举办各种培训和各级比赛加以推广落实。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信息化教学辅助的教学手段有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及时切入、云班课APP的课堂现场互动和评价等,如通过“蓝墨云班课”,实现了对课堂教学的翻转,让学生在“玩”中学。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学生的感官受到教学手段多维度的刺激,学生的角色也已经从被动受教育转换成积极主动参与,过去的一支笔一张嘴的单一式教学手段被打破,沉闷的课堂氛围被激活,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优化。因此,教师必须要积极主动地掌握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努力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二、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观念是提高德育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进入职业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是未能考取重点高中的学生,崇尚精英教育的大多数中国人在现有的观念中往往会认为,凡是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后进生。这种“传承”几十年的错误的观念已经在许多家庭中生根发芽,往往在家长平时的教育中就传递给了下一代,在这些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内心深处常常会因为敏感而感到自卑,又因自卑而自暴自弃。因此,对于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而言,要想提高德育教学实效性就必须引导学生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并对德育课树立正确认识。
(一)规范学生的养成教育
自暴自弃下破罐子破摔理论往往会使他们特立独行,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行为的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乱抛乱扔现象严重、文明礼仪不规范、言行举止不文明等方面。要想规范学生的养成教育,首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通过谈心谈话、心理疏导等形式拉近师生距离,所谓锅不热饼不靠,只有教师烧开学生内心这口锅,学生这块饼才会贴近你。对于短时间难以改正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而言,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对这部分学生暂时适当降低要求,给他们时间以恢复他们的自信心,这也是践行陶行知老先生伟大教育理念的有效实践。其次,学习身边成功的典型案例。通过找寻身边成功的典型案例启发他们,如江苏省开通了“3+4”和“5+2”高考和专转本考试,职教生通过在校3年或5年的认真学习可以进入更高层次的本科大学深造,还可以通过参加各级各类的职业技能大赛,从中获得好的名次并能够以此在各行各业中崭露头角,成为中国制造2025以及大国工匠精神的缔造者和传承者。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五年制高职基础阶段的学生往往会认为,德育课就是思想品德课或者政治课,都只是对理论知识的空洞说教、照本宣科,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德育课其实是一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课程,是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所以,提高德育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德育课的思想认识,要求他们从内心深处重视这门课,培养他们课堂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心,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人才,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
上文筆者提到当下很多学校的德育课,是教师在五尺讲台上声情并茂地进行讲解,而学生却在抱着手机打游戏看电影等。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自律能力差、自控力不强。如果教师不能在第一时间及时地加以教育和管理,学生就会产生这位老师也不管我们,随便我们怎样的错误观念。那么,这样的德育课堂将会失控,对校风、学风建设会有极大的负面作用。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种行为必须加以制止,必要时需通过纪律处理和严格的考核,让学生认真上课,杜绝以上事件发生。同时,作为思政教师的我们也要反思,是不是备课不足?信息量较少?教学方法不当?教学手段不新颖?才导致学生不愿参与课堂学习?
(四)指导学生的自我学习
五年制高职生基础阶段在学习上的表现肯定不能和进入普通高中阶段的学生相比,由于没有升学压力,特别是初中阶段老师的“家长式管理”在新的职校的突然缺失,学生不能一下子过渡到职教阶段的自我管理,往往在入学后不久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无所事事。再加上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效率低下等原因,学生的成绩自然就会不理想,这就会增加学生的学习挫败感,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一定要利用德育课堂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转变学生学习观念,指导学生自我学习,增强学生学业成就感。
综上所述,五年制高职基础阶段的德育课教学实效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和素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唐明基.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J].广东教育(职教),2013,(1).
[2]张惠.增强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探索 [J].速读(上旬),2015,(3).
[3]朱明.“蓝墨云班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