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徽派园林智慧 服务合肥园林建设

2019-03-14 13:39
安徽园林 2019年4期
关键词:徽派水口徽州

园林是在一定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筑山、理水、叠石和种植树木花草,以及营造建筑与铺设园路等手法,形成美的人造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中国园林作为文化和思想的载体,是中国古典园林不同时期思想和文化的立体表现,留给后代人的文化瑰宝。安徽的徽派园林则是以徽州园林为代表,中国江南园林中的一个派生体系,始于南宋,兴盛于明清,延续着中国古典园林师法自然的造园理念,晓山水之趣味,得自然之真谛,突出以山水园林为主。它包括徽州本土上的园林,又包括存在徽州之外,以徽文化理念为指导,具有徽派建筑风格的园林,在中国园林中占有重要位置,尤其是村落的水口园林,作为中国农业社会中的公共园林而享誉中外。

一、徽派古典园林的主要类型

古徽州辖一府六县,号称有古村五千,遍及山水间,灿若繁星。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加之徽商有充足的资金,使徽派古典园林与生态和文化完美结合,呈现出具有地方特色风格的寺院园林、宅第园林和水口园林。

1.寺院园林

此种园林包括寺庙、祠堂、社稷、书院等以建筑为主体的园林,因为徽州较大的村落均建有祠堂、寺庙、书院。“祠堂”是同一姓氏子孙供奉本支始祖的庙堂,也是制定族规教育子孙和决定重大事宜的场所,更是男人死后理想归宿之地,有的还附属女祠。一般祠堂多置于村镇两端,其平面规整,呈中轴对称,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三合院组成,形成天井或庭园。祠堂前后有广场、后院,通常以牌坊等作为入口建筑。大多数祠堂顺山度势,位于溪清林茂的显要处,其布局特色明显,往往是村镇中的主体建筑。如: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歙县呈坎罗东舒祠和绩溪县胡氏宗祠,最具代表性。

2.宅第园林

俗称花园,通常与私宅后院菜园结合,主要是一个生活的场所。徽州园林大量是以宅第庭园的形态出现,园林规模较小,是自然空间与室内空间的过渡。这种以建筑为主的庭园,除了借大自然景色之外,一般内部没有很多的山水花木布置,大多是借一个天井、一个小庭院,对于生命之源、财富之源的水采用“肥水不流外人田”,居家讲究“四水归堂”,并往往点缀若干花木假山,象征性地与自然联接。因此,园林的建造最为重要的是选址而不是营建,首先要考虑建在哪里,其次才考虑怎样建造,追求的是一种“随机美”。创造的是具有一定寓意和情趣,适合人生活起居的园林空间。

由于园林是建筑空间向自然空间的延伸,扩大和丰富了居住环境,因此依据规模的差异而区分为中型和小型两种,以小型为主。

中型庭院,相对来说规模稍大,布局较为完整。庭院内植树种花,堆砌假山或点缀景石,一般有较完整的道路系统,甚至有的还划分景区来体现不同的意境。庭园中的建筑小品,或凿有水池围以石栏,或在周围布置书房、绣楼、庙榭等不同功能的建筑,形成景观。在使用功能上,往往与住宅分开,或基本分开,使庭院具有较独立的园林功能。黟县的培筠园与胡宅花园(西递村口)、休宁的曹家花园等属这一类型。

小型庭院,这类庭院分布较普遍,规模较小,大者一、二百平方米,小者数十平方米。庭院内多种有花木,或摆放盆栽植物、或置山水盆景、或散置景石、或垒有花台、或砌有小水池,有的还喜种攀缘植物,可供人从不同角度欣赏,使人产生小中见大、回归自然的感受。这种小型庭院,一般景物布置紧凑而活泼、尺度合宜,往往还借助矮墙、漏窗、门洞将院外的自然山水收入园内,达到扩大园林空间、丰富景观层次的效果。

此外,在古道驿站的荒野路边多建有路亭茶亭,仅绩溪一县记录在案的就有近百座。今虽原始功能丧失,但遗存充满乡愁,成为稀缺景点。

3.水口园林(村落园林)

徽州万山环绕,川谷崎岖,峰峦掩映,山多而地少。徽商富贾往往利用水流与地形形成独树一帜的水口园林特色。在山区一般多选择在山脉的转折或两山夹峙,溪流左环右绕之地,距村庄近者数十米,远者千米,有一层水口或多层水口。“水口者,一方众水所总出处也”,即聚落水流之出口处。水口园林则是基于风水学的空间营造艺术,依照风水学“水出处不可散漫无关锁”要求,介于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交接处,按照中国古典园林师法自然的造园理念,在水口处建造桥台楼塔等物,增加锁钥气势,握住关口。同时,基于风水“障空补缺”理论,种植许多树木花草,形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敞开式村落公共园林,不仅是聚族而居的村落风水的咽喉,更是村落外部空间的重要标志,村落整体建筑格局中的“门户”,是村落的“脸面”,起到村落客厅的作用,供当地人迎亲送友,短暂停留和游赏憩息。这种村落水口由于采用了“延山引水”手法,又广植树木,形成了以村落水口为中心的生态体系,既有山林野趣,又富有园林意境,被称之为水口园林。例如:歙县唐模村的水口园林、黟县宏村的“南湖”等。

平原处虽无山可依,但多选流经村落的河流下游,“郊野择地”建成水口园林,成为村庄与外部空间的界定,也可以说是不确定的村界。

二、徽派古典园林的主要特色

徽派古典园林寓情于景,达到了高度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自然与人工完美结合的作品,把徽州这块古老大地装点成一座大园林,使得生活其中的人“在城如在野”、“山水引入家”、“人在画中居”,通过师法自然的营建,为人们提供了优越的园林环境景观。

1.徽派园林是以聚落村庄景观为本底的园林

自古以来,徽州每一村落聚族而居,多不杂他姓,村庄星罗棋布,凡五里、十里,粉墙矗矗,鸳瓦鳞鳞,棹楔峥嵘,鸱吻耸拔,宛如城郭。古徽州重视徽俗民情,荟萃生活情趣,使山水和谐,情理相通,形神合拍,充满无穷的魅力。一代宗师朱熹作为徽州人,集唐宋以来儒家思想之大成,重整伦理纲常、重铸道德规范和思辨色彩的理论框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哲学体系,被世人称“朱子学”,让徽州人建立起一套宗法祠堂的自治体系,确保了农耕社会对封建制度文化的传承和徽州地域文化即徽学的兴起。正因它以利于宗族发展为出发点和终极追求,而与游憩功能为主的园林不完全相同。它主要是村落聚居景观生态环境的园林,更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自身的和谐。在确保游乐休憩、美化环境、改善生态这三个主要功能基础上,注意与地域文化紧密结合,创造出一个生态平衡的生活境域和生态良好的可居可游的空间。

在表现形式、表现手法上,可概括为把社会引入自然,将自然风景与园林建筑咬合在一起,使建筑就像从地上长出来的,自然天成。借景不仅仅是园林之间互借景色,更多的是借大自然之景。这种园林规模一般较大,造园艺术水平较高,又能突出木雕、砖雕、石雕等工艺,属于文人山水写意园林。尤其是水口园林,其功能除满足园主的需要外,主要供村民们共同享用。通过榭、亭、牌坊等最基本园林元素和广植树木,形成村落的“脸面”,被喻为人丁兴旺,财富实力的象征,故选址远重于建造,成为徽派园林鲜明的主要内涵特征。

2.徽派园林是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园林

徽派古园林正因为与传统的封建宗法思想有关,徽州人长期重视宗族和乡土利益,借助徽商的兴盛,雄厚的经济实力,自幼多受过良好教育,形成儒释道互补的文化心理结构,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重视人伦道德,较自觉形成保护自然的生态意识和生态伦理观,以及改造自然的生态选址观、天成自然的生态审美观、自然生态的生活观。徽州人认为自然是创造生命的本原,人类必须尊重天地万物,尊重每种有生命的生物,必须与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在徽州大地上,由于宗族社会崇文重教和行善尚义的影响,捐资建筑亭阁、路亭、水榭楼阁、水口亭和文昌阁、魁星楼等,尤其古道多建有凉亭茶亭,供行人休憩,到处充满着浓浓乡愁。在营建理念中高度重视节约土地、爱惜山林、爱惜水体。尤其是对庭院中的天井,注意接受自然阳光、保持空气新鲜,与日月星辰、云霞雾霭相通相亲。体现着古代环境工程的朴素科学原理,注意自然通风、形成相邻空间的气体交换,促进冷热空气流动。再则,利用天井四水归堂和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理念,进行雨水收集,让天井地下蓄水池调节气温,产生冬暖夏凉效果,成为农业文明时期,处理人与自然生态的一种价值观。园主人既是造园者,更是享用园林的主人,其生活方式对园林有着较大影响。人们的生活资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后,很自然地会转向道德修身和教化阶段,不鼓励过分拓展财富,而以乡规民约方式要求加强山林和各式园林的维护与管理,体现了徽派园林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的特色。

3.徽派园林是坐落在真山真水中的乡村园林

徽派园林是以徽州文化为内涵、徽州地理山水为背景,以众乐乐的基本设计思想,营建天人合一、幽静怡人的共享环境空间,不同于一般传统园林,是坐落在真山真水大自然中的乡村园林。它受益于得天独后的徽州大好河山,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使村庄被相对地封闭和隐蔽起来,令人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感。徽州园林以水口关锁缠绕、变化多端的真山真水为基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筑质朴,山水天然。多应用青松翠竹、花木山石,融远山近水、绿树亭阁、田园建筑于一体,成为大自然与人居环境的天然绿色屏障和过度带。

水口园林作为我国农耕文明时代特有的村落公共园林,具有自然性、生态性、公共性三大现代特征,而以追求生态效益为首要目标。它融远山近水、绿树亭阁、田园建筑于一体,在美化村落景观,为村民创造游憩交往空间环境的同时,为村庄筑起了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

4.徽派园林是集中体现徽派建筑风格的园林

徽州山区的地理环境、建筑材料、经济状况、社会形态、精神意识和文化氛围是徽派建筑形成的主要条件。由此延伸,产生了对徽派园林奇思妙想的设计与创作空间。园林建筑往往以其独有韵味和美感而融于绿水青山环境中,成为园林的中心。通过粉墙黛瓦,飞檐天井、鳞次栉比的兽脊斗拱,高低错落层层昂首的马头墙等徽派建筑作基调,在远山近水的大背景下,散落着水口园林,点缀着祠堂、牌坊、亭阁、古桥、水街,甚至庭院住宅,达到人工与自然和谐的高度境界。同时,在建筑装饰上采用青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特别是重视砖雕、木雕和石雕工艺,让三雕融入建筑之中,达到最佳艺术效果,彰显出鲜明的建筑风格和园林特色。

5.徽派园林是体现中国人居环境理想的园林

古代聚落人居环境营造的核心就是在自然山水中构筑一个理想的聚居场所,正如老子所言:“安其居,乐其业。”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既是社会理想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更是人们的根本追求。

徽州人从村庄择址到建造整个人居环境过程中,遵循“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风水理念,要求枕山、环水、面屏堂居。在营造中,水口即相当于人居村庄(堂居)通往外界的隘口,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先民“逐水而居”的择居理念。因此,以水口、水园、水街为独特景观形态而形成的古徽州园林,不仅有环境美学价值,更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居环境营建的科学和实用价值。

徽派园林通过与建筑、绿化、文学艺术、诗词书画、书法等各种艺术的触类旁通,与园林艺术相结合,融铸于徽州自然山水,使徽州成为饱含着浓浓的诗情画意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人居环境的园林,满足了中国古人崇尚自然,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追求安定祥和、充满田园诗意的生存环境。呈现出:

(1)构图完整,布局紧凑。既可建大尺度的园林,又能够在咫尺之幅上构建园林,手法简练、布局紧凑,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2)布置灵活,空间开敞。通常根据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和园主的经济状况,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进行非常灵活的布置,再现自然山水之美,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

(3)静谧、幽雅的艺术风格。园林建筑也和民居一样,轻盈的造型、淡雅的色彩、朴素的点缀、精巧的装修,给人以静谧的艺术感受。

(4)鲜明的地方特色。源于徽州园林的形成与发展,除了受社会经济文化影响之外,还受到自然地理条件和传统习俗、文化、审美观念的影响,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

徽派园林正是强调把村落内部的构成元素和村外的山川流水看作一个有机整体,依据天然山水地形,加以改造利用,以求能收纳远近景观,充分体现出文人化、艺术化的人居环境理念。使村落环境的形式和布局正适应了当今城市发展与追求良好人居环境的愿望。

三、让徽派园林智慧为今所用

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公园城市建设,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2018年4月,习总书记在北京义务植树时提出“一个城市的预期就是整个城市是一个大公园,老百姓走出来就像在自己家里的花园一样”,为新时代园林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遵照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又是首批国家园林城市,必须做好表率。现以合肥为例,传承徽派古园林智慧,为今所用,具有现实意义。

1.合肥环城公园吸纳了徽派园林的智慧

合肥早在上世纪改革开放之初,通过敞开式环城公园建设,打造公园大门广场和敞开式公园布局,在一定程度上践行了徽派园林中的水口园林智慧和手法,形成“翡翠项链”公园系统。在此基础上,倡导的楔形加环状城市绿地系统,又曾让合肥在上世纪中等城市规模时,形成“园在城中、城在园中、园城相融、城园一体”的城市格局,成为国家首批园林城市。世纪之交时,合肥的环状加楔形绿地系统,又作为“21世纪生态城市发展方向”一文,成为现代城市的范例,载入高中地理教科书本。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吸纳徽派园林中的智慧,尤其是选址、布局和敞开式手法的运用。

合肥环城公园,是在老城墙基础上建设的公园,它所围合的合肥老城,近千年来始终北靠江淮分水岭,即风水学上的玄武;城市东西两侧的乡野分别有肥东、肥西绵延数十公里的山脉,风水学上称为左青龙、右白虎;而城市母亲河的南淝河,由北向南经老城东侧流入城市以南的巢湖,即风水学上的朱雀。此外,合肥作为北半球城市,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可将巢湖湿润的空气,通过沿南淝河两侧低洼地带的通风道引入城市,让城市中污浊的空气通过东北、西北的风口散去,保证了城市有新鲜空气和生态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此外,老城区还有环绕城市一圈的护城河水系和流经老城区的二里河等从老城东门口汇入南淝河,使这里处于城区众水出口处。因此,实施中很自然地应用了水口园林元素,把东门广场作为公园大门,与河滨游园首尾相接,将原国务院常务副总理万里题写的“环城公园”四个金光大字的园碑石和具有合肥文化底蕴的九狮雕塑,安放在大门广场上,让公园景物呈现街头,使古老的水口园林智慧,成功地被体现在现代城市公园建设中。

同时,环城公园从规划设计入手,在环形带状公园中,很自然地融入老城“三国故地、包拯家乡”的历史文脉,并联结起老城四角的逍遥津、包公园、杏花等块状绿地,以及具有徽派建筑符号的琥珀山庄现代居住区和稻香楼国宾馆,形成公园抱老城于怀,融新城之中,而以“翡翠项链”城市特色享誉全国园林界。特别是水口园林敞开式的布局,很自然地应用到长8.7公里的环城公园一圈,由城区交通道路分隔成特色各异的6个景区和通过植物造景,在城市四角形成不同色彩的季相景色,打破了城园相互分离的旧格局。此外,公园在南半环上建成的10组园林建筑又自然成为各景段的中心,特色各异。环绕城市的城墙基,由于还承担着老城区的防洪功能,当年拆除城墙后建设环城路,没有大动土方,仅保持两车道宽度,两侧高低起伏的土地上普遍植树造林,形成环城林带,为公园大规模建设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之初,国家在不富裕的情况下,建园本着“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动员全市人民本着有力出力、有钱出钱的精神,分段包干给省市各系统单位,栽植景观树、筑园林步道、水体清淤和岩石驳岸。尤其,在新老城区近十处出入口,让公园景物呈现街头、与城市相融,让居民就近入园,充分体现“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2.让徽派园林智慧在合肥市进一步发扬光大园林绿化不仅是提高城市品位和档次的重要举措,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抓手。2011年,随着国务院批准的区划调整,合肥市新增巢湖和庐江两县,面积从7,776平方公里扩大到11,433平方公里;城市从濒临巢湖发展到环抱整个巢湖。因此,2016年,经国务院批复的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明确2014至2020年《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空间结构:既能传承“环城公园形成的环状和绿楔嵌入”的经典模式,又能结合市区不断扩大的用地布局,为合肥更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今天,合肥已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副中心,早从环城时代迈向了环巢湖时代。新建的环巢湖大道,串联起12个特色乡镇和10座湿地公园,与被誉为”翡翠项链”的环城公园,正好处于合肥母亲河——南淝河的上下游两端。打造好南淝河景观带,可以更好展现今天大合肥的生态绿地系统和环境的新特色,承载着合肥二千多年历史文脉和乡愁的延续。现位于城市南侧、巢湖北岸的滨湖新区己承载起合肥科技新城的功能,加之合肥西郊又正在开挖江淮运河,将巢湖与北侧江淮分水岭上的潜山干渠连通,这样干渠在城市北侧可连结上南淝河的源头董铺水库,又能形成环抱近千平方公里的现代大合肥的环状水系。若所有水系两侧通过绿化与景观建设,必将构建起城市特色鲜明的生态廊道。滨湖新区的科技新城作为高新科技的集中区,将名符其实的成为城市众水总出处,财富的集聚之地。因此,打造好这坐城市新水口更显重要,必将成为带动全市、甚至全省经济和科技文化事业大发展的龙头。

合肥建设新时代的公园城市,在城市水口选择新地标和形成城市新客厅,必然离不开徽派水口园林的智慧。园林作为诗意栖居的第二自然,选准建设公园城市的突破口十分重要。近期安徽省省委书记李锦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果断提出利用巢湖附近原机场的土地建设中央公园,明确建园宗旨:“使之成为充分体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代表之作,成为留给子孙后代一块‘幸福绿肺’的情怀之作,要面向现代化,突出生态、科技、人文,把合肥中央公园打造成对标世界一流城市公园的生态工程,建设绿色美丽长三角的示范工程、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民心工程”。同时,他以身作则,亲自在园内栽下了第一棵树。省委书纪李锦斌这一目光长远的决策,正是从合肥的实情出发,抓住了合肥甚至全省新时代发展的牛鼻子。

合肥科技新区领导班子坚决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主动作为,诚邀国内外多家知名设计团队,对老机场这块数平方公里土地,提出多个规划方案。总的原则是打造好创新和生态的公园城市这一门户形象,让公园融入城市、辐射到整个城市。希望通过中央公园的建设,为合肥承接未来国际峰会和举办国际国内园博会创造条件。同时,又能成为集聚高新技术企业总部和科技中心的平台,形成集商务、休闲、航空、文创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中心枢纽和旅游目的地。还可通过保留长2公里、宽60米的飞机跑道,打造成世界最长的大地艺术景观和网红的新地标,为构建“一城花园半城湖”的公园城市注入新内容、新特色。使中央公园成为人、园、城、景高度和谐统一,引领未来合肥发展的新形象和公园城市建设的新龙头,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对合肥寄托的希望,更好为合肥人民造福。

3.普及徽派园林智慧利于提升园林技艺水平

徽派园林智慧曾长期藏在深山中,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通过国内外各种展会和建设安徽园,让徽派园林艺术逐步传播开来,为世人逐渐认知。尤其,今年刚刚在京结束的世界园博会,由安徽经典集团按照“让园艺融入自然、让自然感动心灵”的办会理念,承建的室外园区“安徽园”,通过建造“南湖诗境”“徽韵流芳”“百丈飞瀑”“画廊倚翠”“菊英佳色”五大景区,形成安徽水口园林景观,重点突出了徽州古村落这一特有的园林形式,荣获本届室外景点金奖,使“徽风皖韵”享誉国内外。

园林源于自然,是人类智慧与自然的结晶,承载着人类对自然的向往和寄托。今人类从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走向尊重自然、融入自然,建设绿色城市、追求美好生活,成为人类内心升华和感悟生命的最佳途径。为了适应新时代建设公园城市的要求,传承好徽派园林智慧,必须从总体规划抓起,按照国家住建部三百米见绿、五百米入园的要求,无论城市建园或住宅小区建园,首先都应吸收徽派园林的智慧进行选址;其次按照“天人合一”和“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做好规划;接着按照技术和美学要求,抓好具体设计;最后在施工中发挥徽匠精神,创造更多的园林精品,营造清新、优美、舒适的城市环境,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当然,有关企业还要通过诚信制度建设、优质工程业绩的积累,尽快形成相对稳定的品牌队伍。尤其项目经理必须加强责任心和提高技艺。行业主管部门需制定完备的技术等级标准、各项技术规范和质量要求,以及建立严格的督查与监理体系。只有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才利于把好质量关,提升园林技艺水平。

总之,充分发挥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优势,古为今用、改革创新才能事半功倍,服务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促进园林事业的大发展。

猜你喜欢
徽派水口徽州
水口水电站7号机组完成增容改造和并网发电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春雪
徽派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徽州绿荫
山水画般的徽派建筑
浅谈徽派“马头墙”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与演变
水口、水口环境与风水(下篇)
千年沧桑话水口
光影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