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茜
(徽商职业学院 物流系,安徽 合肥 231201)
目前,对于电商企业来说,电商运营人才最为缺失,71%的企业急需电商运营人才,50%的企业急需推广销售人才(客服、电销、面售、新媒体等)。而一毕业就可以胜任运营岗位的毕业生几乎没有,原因很简单:电商行业发展太快,高校教学更新速度慢,专业教师大多没有电商从业经验,教学很多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与企业要求脱节比较严重。当下运营人才的产生大多靠入职后的企业投入和员工自身努力。总的来说,一是电商企业人才缺口仍比较大,招聘压力大;二是企业人力资源各项成本逐年攀升,成本构成不够合理;三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挑战大,迫切需要转型升级。校企合作可以优化电子商务零售企业人力资源成本。
供给侧结构化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侧重在“供给”。要加强供给端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提升全要素生产效率,使供给体系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这项长期改革活动势必会推动电子商务行业供给侧改革。随着人力资源成本的升高,对于网络零售企业来说,要想在竞争中胜出,优化人力资源成本势在必行。人力资源成本的优化也可借助“供给侧”改革的思路,从“供给端”入手。电子商务行业是近十年快速发展的行业,行业更新快,淘汰快。电子商务企业对员工实践性要求高,招聘员工时主要看员工的工作经验和动手能力,对员工学历要求并不高。在电商企业拥有专科学历的员工占比最高。可以说,电子商务的人力资源主要供给端就是高等职业院校。电商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有助于人力资源成本优化。
以电商A企业校企合作为例。该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方式可以合理优化人力资源成本,主要合作方式为校企共同出资在校园中建设生产性实训场地(呼叫中心),根据在校生数量的10%设置客服坐席数量。实训场地打造成为全真客服办公场所,配备了台式电脑、IP电话机、耳机、网络设备、办公座椅等设备。企业外派主管常驻实训室(寒暑假时间除外),与学校联合管理实训场地。企业主管的管理任务更重,负责实训室人员的招募、培训、指导、设备维护、选拔等工作,建立了一套全面的培训考核体系,学校设专人对接实训室主管,帮助主管安排各项事宜。每年“618”和“双十一”所在的6月份和11月份会有整个班级进入实训室进行全天候实训,这也是电商零售业务最为繁忙的两个月。这样的实训环节主要由企业主管进行指导和培训,学院配合主管对学生进行管理,该实训会加入到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并作为一项必修课程进行考核。除了6月和11月,其余时间由实训室主管招募感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入职实训室,相当于学生在实训室兼职,兼职时间每周不少于20小时。A企业会根据学生的业务量发放工资,建立了一套针对在校生的薪酬考核体系。实训室主管会选拔表现优秀的在校学生在寒暑假到A企业总部参观、学习,让学生感受真实的职场文化。到了大三实习时,再由实训室选拔、学院推荐部分学生进入公司总部实习,根据学生综合能力来提供不同岗位,能力最好的作为储备干部培养,其次可作为普通员工或“高潜力”者培养。储备干部培养成功后可派遣到其母校担当校园实训室的主管。客服岗位是电商零售行业中最为基础的岗位,也是人才流失率最高的岗位之一,而通过校企合作入职的同学离职率比社会招聘的人员要低很多。A企业规模较大,每年人才缺口较大,校企合作模式优化了人力资源成本,大大降低了企业招聘的压力。
B企业的规模没有A企业大,校企合作模式较为简单。B企业的员工在入职前都要进行公司产品、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拥有自己一套独立的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讲师授课经验非常丰富。B企业在学生实习前几个月(大三第一学期)进入学院课堂给学生上自己的“培训课程”,这项课程内容不是将公司员工培训内容的照搬,而是在与学生、老师共同协商后开发的课程体系。课程中融入了公司简介、产品简介、岗位技能介绍、行业前景、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内容。职业院校教师平时的授课比较理论化,有的教师甚至没有进入过企业上班,直接从学校毕业就当了老师,而大三毕业前的学生迫切要了解职场、适应职场,所以这样的课程内容非常受学生的欢迎。
无论是A企业还是B企业,它们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投入和产出比都是非常划算的,人力资源成本得到了优化。
一是优化了获得成本。在招募和录取员工的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是获得成本。随着人力资源成本的逐年上涨,目前各大招聘网站从10年前的零费用到现在收费标准逐年上涨,大多数企业会依托传统招聘网站、现场招聘会招聘;企业社会招聘成本逐年上升。社会招聘的成本远远高于校园,入驻校园招聘是免费的,而且社会招聘效率和质量远远低于校园选拔。对于A企业来说,校企的学生入职A企业时都要经过实训室推荐,这样的环节实质上是对学生进行了初步的选拔,节约了入职选拔的成本。人才的招募、培训和初步选拔都发生在校园里,对于有潜力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职业发展规划。A企业社会招聘占所有招聘渠道的比例随着校企合作规模的上升逐年下降,招聘成本和难度下降。B企业虽然在校企合作模式上只是简单地承担了一些课程,但授课是先入为主的,是在学生寻找实习工作单位之前,且授课内容均为学生迫切想要的,授课效果非常好,很多学生在找实习单位时率先考虑的就是B公司,B公司大大降低了招聘成本和难度。
二是优化了开发成本和使用成本。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为了提高员工的技能而发生的费用。组织在使用员工的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是使用成本。校企合作使企业能够早早参与到人才产出的供给端,甚至可以对在校生就进行择优劣汰,还可以重点培养在校生产性实训中表现出色的学生,等到学生可以走出校门时,直接录用表现出色、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企业招聘的计划和规划还可以结合学生离校时间,从而降低企业选人、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风险;学生在参与生产性实训的过程中,部分学生除了会表现出很高的工作热情外,还由于综合素质高、学习能力较强,能够减少企业培训时间和成本,很快成为岗位“熟练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本。A企业与学校共建共管生产性实训场地的校企合作方式相当于雇佣了大批兼职员工,且发生在校园内,学院不收取任何场地和水电等费用,还为实训室主管免费安排了住宿,在校园设坐席,节约了企业租用和维护办公场地的费用。兼职员工的工资往往低于全职,实训室工作的学生平时收入为10~12元/小时,“双十一”“618”期间为14~15元/小时,企业还节约了“五险一金”、年终奖等开销。在实训室主管的指导和培训下入职,类似于完整的入职前培训,虽然减少了上岗前的培训环节,但是比社招的员工能更好地适应岗位,人力资源开发效率大大提高。B企业招聘的实习生均是在学校推荐、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来的。学校推荐的学生一般都是在校期间表现突出,综合素质突出的学生,普遍会比社招的员工综合素质要高。B企业的授课也是相当于对学生入职前的培训课,这样做也可以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效率。
三是优化了离职成本。离职成本是由于员工离开组织而产生的成本,主要包括了离职补偿成本、离职前低效成本、空职成本等。员工的离职率高势必会导致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上升。校企合作渠道招聘的学生在企业的离职率会比社招低。一方面,学生在校期间就接受过岗位技能培训,学生入职后的适应性大大提高,不容易产生挫败感;另一方面,学生入职后如产生一些对企业的负面情绪,老师可以介入进行开导,帮助学生在职场成长。运行状态好的校企合作会带来良性循环和口碑效应。企业的用工实际情况可以通过上一届学生的口碑相传给下一届,职业院校之间也可以互相传播。这样一来,提升了企业在校企合作方面的美誉度,有效降低了员工的离职和流失率,也有效降低或避免由于岗位空缺导致的老员工工作负荷重以及新一轮招聘发生的各种成本。
在供给侧改革和电商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很多电商零售企业将自己的工作重心都放在节约成本、增加利润或者吸引投资上,而没有考虑过人力资源的源头——职业院校。企业要逐渐改变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将着力点放在职业院校上,进行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模式非常多,但是校企合作的收益在短期内是不明显的,企业要做好长期合作的打算以及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长期规划。
企业在与职业院校进行深度合作时,可以将自己的人力资源开发、需求等计划与人才培养方案衔接,职业院校还可以参与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在合作过程中企业降低了人力资源方面的成本,职业院校增长了实践教学经验,双方互惠互利、相互促进,开拓出校企双赢的局面。企业越早介入,就越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场价值观。所以,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能够对人才培养发挥积极有效的引导作用,也有利于企业实施人力资源规划。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优化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企业文化和职场理念还可以很好地融入校园文化,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加潜在客户。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获益后,会提高对校企合作的重视和投入,同时会促进高等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接轨,有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