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育融入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2019-03-14 02:09汪立超
关键词:书法大学生文化

汪立超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书法传承着几千年的中华文化,作为一种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能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故此,挖掘和利用书法文化资源,将书法教育应用到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既能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又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政治素质和思想水平。

一、书法教育融入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必要性

当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除了守住“思政课”这条主渠道,也须开疆拓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书法是中国文化精神的表征,是最纯粹的中国本土艺术,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价值。书法艺术作为上层建筑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影响人的思想观念。通过对书法笔墨线条所浸透的真善美感悟,能帮助大学生摈弃“自行其是”的极端思想,敦化大学生遵循“君子立身,务修其本”的基本规范,确立“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树立“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在教育价值取向层面上,书法教育与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科学内涵和逻辑向度具有内在一致性,将书法教育融入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对于提升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掌握主流意识形态之话语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书法教育融入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的意义

(一)激发大学生追本溯源,弘扬传统,修身爱国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篆、隶、草、行、楷五种书体为载体,同中华文化一脉相承,亦步亦趋。有气味,有意蕴,有灵魂的文字,或镌刻于甲骨,或沉淀于青铜,或渗透于竹木,或徜徉于纸帛。流传至今的中国文字是人类艺术殿堂里最为闪亮的瑰宝,它的文化内涵可谓是人类文字中最为博大精深、意蕴深邃的。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中国书法的核心价值永远熠熠生辉,光耀千古、昭示未来。上下求索的古人披荆斩棘、乐此不疲地倾心于书法创作,陶冶人们情操,净化人们心灵,维系和记录了延绵不绝的华夏文明。书法的踪迹积存并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亘古不息,中华民族必将注定与中华文字休戚与共、荣辱与共。

数千年历史的中国书法,在留给我们美轮美奂的千古佳作的同时,更给我们留下了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安史之乱期间,国恨家仇致使颜真卿写出一部宏伟悲壮的忠心报国之史诗——《祭侄文稿》。“鲁公可谓忠烈之臣也……其发于笔翰,则刚毅雄特,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1]323-324岳飞的《满江红》《还我河山》《前后出师表》,撼天地泣鬼神,洋溢着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新中国缔造者、现代书法大家的毛泽东,无论笔记、批注、札记、书信、文稿、诗词作品等,都雄健瑰丽、气吞千古,那些直抒胸臆的文字,流溢着他的革命豪情,彰显着他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伟大的宏愿,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命运,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未来。总之,中国书法犹如一座“桥”,接壤着中华民族最伟大的精神,激发大学生追本溯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而使中国文化精神得以薪火相传,不绝于世。

(二)陶冶大学生心境,提扬超拔,颐情养性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2]历代书法大家都以人格修养为准则来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书法造诣。如行书大家王羲之、颜真卿等,为人忠烈刚直,坚毅果敢;楷书大家柳公权、欧阳询等,为人胸怀宽广,豁达大度;草书大家张旭、怀素等,为人潇洒恣意,洒脱自由;隶书大家郑簠、金农等,为人严于律己,忠厚老实。这一切均向大学生展示了唯有才学真、德行好、品位高之人,才能为世人所尊崇,才能在为国家、为人民立德、立功、立言中放飞人生梦想、实现人生价值。而那些心存邪念、心胸狭隘、谗言佞语的书法家,如蔡京、秦桧、董其昌等自以为是的“美文佳句”又怎能不让人嗤之以鼻呢?

当下,一些大学生或多或少的会出现孤独、焦虑、紧张、烦躁、脆弱以及恐慌等负面情绪,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需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书法学习是促进身心健康的温馨“港湾”。在长期的习书中,大学生能“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1]6“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徜徉于卷帙浩繁的书典中,细嚼慢咽着悠久的书法历史、深厚的书法传统,心无旁骛地与“书家”交流,净化心灵,陶冶情操。随着时间推移,大学生能够在习书熏陶中形成符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视角、思维习惯和表现能力,并以一种植根于传统又超越传统的理性认识再次审视中国历史中的文化现象,做到传统与当代的融会贯通,进而真正掌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达到“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高度。

(三)激励大学生尚善尚美,天人合一,超凡脱俗

书法讲究神形具备,既要结构布局合理,也要意蕴丰富,即质感与内涵兼具,美貌同智慧并存,正所谓:“体五材之并用,仪形不极;象八音之迭起,感会无方。”历代书法家把天地人性之美,自然万物之美,浸润于心灵深处,流溢于笔墨之间,彰显着对生活、生命的感恩之意、眷恋之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谦卑之态,体现着个体心灵情感与社会自然的和谐性,这就是中国书法的内在精神美。正如宗白华所说,“中国人这支笔,开始于一画,界破了虚空,留下了笔迹,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万象之美。”[3]为此,在书法实践过程中,大学生不仅能掌握书写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能通过品味书法作品干湿浓淡的墨韵,收放自如的笔锋,虚实交融的章法以及豪放婉约的内容,去感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去体会忠孝、正义、俭朴、清廉,使之在综合的审美活动中获得更多的享受和意趣。

若要觅得中国书法真谛,须有“清风吹古韵,碧水洗心尘”之境;开启书法之“门”不仅需要有表现力、有生命力的形式,更需要“悠然而往,悠然而来”的心境。王羲之的《兰亭序》让我们体味到无言的欢愉和短暂的永恒;怀素的《自叙帖》让我们斩断荆棘、一往无前、顺势而为;苏轼的《前赤壁赋》让我们放眼于旷达、乐观;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让我们承载着自我的小情感和民族的大情感,等等。这一切无不让我们倾注书法之真趣,体味书法之真味,超凡脱俗。这种超凡脱俗不是与世隔绝,更不是无病呻吟,恰恰是在“超凡脱俗”的心境下,引导大学生追寻乐观向上的人生、从容不迫的人生、真切美好的人生。

三、书法教育融入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功能的实现举措

(一)管理层面的保障举措

教育主管部门要发挥好传承书法文化、弘扬书法精神的作用,立足意识形态教育现状,抽调高水平的书法教师深入高校调研,以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书法介入度不够等问题为导向,编写科学、合理、可用的高校书法教育的通识教材,从政策层面保障书法教育顺畅融入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高校要制定成熟有序的书法教育流程,按照流程,上下联动,通过开展书法沙龙、书法展览、书法大赛、书家讲坛等活动将书法教育融入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引导大学生认知、认同相关意识形态教育内容,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授课教师的渗透举措

教师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和引导者。当前高等院校或书法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有的根本未设立这一岗位,所以重点问题就是组建专业的教师团队,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高校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要提高书法艺术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使之明理、喻事,又要提升非书法艺术专业教师的书法理论实践水平,使之知书、善书。二是教师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加强自我修养。“蒙以养正,圣功也。”教师唯有使学生“诚意正心”,才能增强意识形态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亲和力。三是教师之间要发挥“1+1>2”的效应,把书法艺术教育渗透在其它专业教育中,发挥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聚合效应,弥补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单一化的短板。正所谓,“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三)书法精神的提炼举措

“肇于自然”“取法乎上”是领悟中国书法精神的至高法则。中国书法之道源于大千世界万种事物之道,是“人道有为”与“天道自然”有机融合,浸透“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的气韵与旷达。书法如影相随,可开疆拓土,可为伊憔悴,独上西楼,望断阑珊,得晤佳人,更可在“骇浪惊涛”之中“坚如磐石”,“艳丽色姿”之处“抱朴寡欲”,“执迷不悟”之时“悬崖勒马”!为此,学校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书法教育观念,结合书法教育开展书法技巧训练,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生活情趣、美学素养,潜移默化地对其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增强“四个自信”,牢树“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种教育形式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独树一帜,与古代书法艺术理念息息相通,与古代书法教育一脉相承。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可“嫁接”书法艺术,真正塑造出“清操厉冰雪,赤手搏龙蛇”的完人。

(四)教学过程的化育举措

书法学习是一项相对静态的运动,对于学生来说难免感到枯燥,所以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书法教学不仅是一门实用课、艺术课,还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政治课。设置书法课程要有完整的课程计划、教学模式和书法指导,以帮助不同的学生获取不同的需求。如:创设教学情景,将书法教室布置成古代书房或者私塾模式;教师模仿古代夫子教学方法;进行古代书法大家作品欣赏等。高校开展意识形态教育书法课程,要时刻走进学生,贴近学生,将书法文化资源所蕴含的家国情怀故事、流芳百世的书法碑志、汇集精品的书法纪念馆和展览馆,作为构建意识形态教育的源头活水,实现意识形态教育的生活化、艺术化。

猜你喜欢
书法大学生文化
书法
书法欣赏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书法
年味里的“虎文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谁远谁近?
书法欣赏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