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玉
(马鞍山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100)
进入21世纪,大数据已经广泛应用到各种领域,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舆情分析等。全国很多高校都在积极开设大数据专业,以培养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我院是安徽省首家成立了“腾讯云大数据学院”的一所本科高校,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作为大数据学院的四大主要专业。大数据专业的学生在大一所修的公共基础课有大学英语类课程、大学物理类课程、思想政治类课程以及数学类课程。数学基础课以高等数学为主,学分高达11.5,必须加强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是基于传统的数学和统计学理论和方法,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大规模计算、分析和应用的众多学科交叉的一门新兴学科,与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密切相关。美国数据科学家Rachel Schutt指出,数据科学的知识结构按重要性依次为:统计学、数学、计算机科学、机器学习、数据可视化、沟通技巧和领域知识[1]。
我们根据本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参考国内相关高校大数据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制定了符合我学院学情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主要包含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学科核心课程以及学科选修课程。学生在大一所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大部分都是数学基础课,而且大数据学院的数学课比其它专业的要求更加严格,学生在大一不仅要学习高等数学A1、高等数学A2,在大一下学期就会开设线性代数,比其它专业的学生早一个学期,就是由数学在其后期课程中的重要性决定的。通过合理安排数学课程,并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其适应发展的需要,和大数据的其他专业课相辅相成,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同时,结合专业的实际制订新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合理地调整了课程内容。明确在大学数学的教授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基本的数学素养。具体到教学中如极限的定义等一些概念性的内容做简单介绍,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各种求极限的方法。在积分学这一部分要加强理论教学,增加课时让学生多练多做,使学生不仅要理解微元法还要掌握好基本的积分方法,为后期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做好铺垫。
教师除应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外,还应特别关注课程改革创新和自身素质提升[2]。教学是核心,提升教师素养是关键。所以作为面向大数据专业的数学教师应增强大数据思维,了解大数据专业的基本知识结构,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我院数学教师都积极参与学校的大数据实验室建设,将数学运用到大数据项目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与此同时,我院计划在暑期选派教师参加企业产学研活动,并鼓励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大数据创新竞赛,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此外,我院鼓励并资助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究项目,并制定相关激励措施引领企业的大数据专业人才参与教学,承担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共同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室等公共资源。我院建有数学实验室和大数据实验室,满足学生的各种实践操作,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到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引入Matlab、Mathematica等软件辅助学生计算极限、导数、积分以及微分方程,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教学资源带来的便利。
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黑板和多媒体课件仍然是两个主要的教学手段。在实际的教学中选择哪一个手段,或者怎样分配好它们的角色,都应当紧密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特点,只有选择了正确的教学形式,才能够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平时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传递的信息特点,把教学内容主要分为陈述性内容、程序性内容和方法性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合的教学手段。
所谓陈述性内容,即回答是什么的内容,主要指的是概念性的定义和部分定理。例如,导数的定义、定积分概念等。方法性内容,主要是指怎样去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两种形式的内容,我们以多媒体课件为主,黑板板书为辅。程序性内容主要是指怎么解决问题的。比如纯技巧性的不定积分的计算,我们以黑板板书为主,详细给学生讲解。
课堂教学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对教学媒介的使用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因素。在使用多媒体时,应注意播放课件控制好播放节奏,根据教学需要有条理地逐条播放。例如在讲解例题时,教师可以先播放出题目,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同时也要结合内容把握翻页速度,重要定义定理的播放时间可以稍长,简单易懂的内容可适当加快翻页速度。同时还要注意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通过多媒体播放、教师讲解以及板书对学生进行生动的传授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手段能为优质的课堂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我们还采取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学习,将学生按成绩分成若干个兴趣小组,每个小组内成绩梯形搭配,形成小组内互相帮助、小组之间互相竞争的学习氛围。 同时,我们还采取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要求不同,专业所需不同,因材施教,应需施教。此外在习题课的过程中,多让学生上黑板做题,把问题显露出来,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并纠正错误。充分发挥网络交流的作用,建立课程QQ群、微信群,学生课后有问题可以发到群里,教师及时给予解决,教师可以在学习群里布置作业,上传课件和学习资料帮助学生课后自主学习[3]。
细化教学考核标准,将学生的总体课程成绩设计成“态度考勤”“参与答题”“平时作业”“考试成绩”等多部分的综合评分,从而全面准确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状况。
依托我校腾讯云大数据学院建设的大数据实验室,在实践教学改革后,为了检验改革的成果,我们利用实验室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去收集、处理、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等数据,从而得到学生成绩的分布情况,比较改革前后成绩的差异,分析成绩和专业、教师、学风之间的关系,从而让教师根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优化资源配置。在“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利用前沿技术来改进教学,还要引导学生在网络中查找与数学相关的前沿信息,引导学生以发展的视角来学习数学,找到基础学科和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升对数学的认知度[4]。高等数学作为大学理工学科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它不仅是初等数学的一个延续,也是后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的基础,教师一定要尽心尽责,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大数据分析平台,增强教学效果。
高等数学的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要实现以社会和市场需要的素质和能力为导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要面对环境的变化,跟上计算机科学发展的步伐,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的指导思想,将多种教学手段方法结合,针对数学教学中随时可能出现的、影响学生学习有效性问题不断探索可行性方法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