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公立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压力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

2019-03-14 07:33:18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期
关键词:心理压力本院急诊科

653400云南省新平县人民医院精神科,云南玉溪

为了对县级公立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压力现状与应对策略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本次研究选取了急诊科医护人员49名进行了问卷式的调查。现将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月选取在本院工作的急诊科医护人员49名,对其进行问卷式的调查。本次所选医护人员均为一线工作人员,其中男医生11名,女医生4名,女护士34名;其中年龄<25岁的9名,年龄25~35岁的30名,年龄35~45岁的10名,年龄>45岁的6名。

方法:本次研究是在对大量的专业期刊、图书馆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等进行研究、分析以及整理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些大量的资料为本次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采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9名急诊科医护人员以及1 124名正常人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调查,本量表是本次研究中对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的工具。本量表中一共包括了90个之多的自评项目,其测量的因子分别有:躯体化、强迫症、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以及其他等10个因子,每一个项目的总分5分,评分越高,则表示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水平越低。为了确保问卷内容的真实性,本次问卷采用了无记名形式,完成后当场收回。本次研究中共发放问卷49份,收回49份。

数据统计分析:将本次调查到的结果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表1 本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压力的现状与全国正常人群心理压力比较(±s)

表1 本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压力的现状与全国正常人群心理压力比较(±s)

因子 本院急诊科医护人员(49) 全国常模(1 124) t P总分 135.42±44.31 128.11±37.24 1.97 <0.05躯体化 1.69±0.52 1.36±0.41 3.57 <0.05强迫症 1.89±0.56 1.60±0.55 4.14 <0.01人际敏感 1.77±0.61 1.63±0.59 2.47 <0.01抑郁 1.86±0.67 1.49±0.58 3.04 <0.01焦虑 1.51±0.55 1.38±0.41 3.51 <0.01敌对 1.52±0.53 1.44±0.52 2.08 <0.05恐怖 1.21±0.59 1.22±0.49 -0.34 >0.05偏执 1.44±0.54 1.45±0.56 0.84 >0.05精神病性 1.35±0.51 1.34±0.49 1.35 >0.05

表2 本组急诊科医护人员男性和女性心理健康现状比较(±s)

表2 本组急诊科医护人员男性和女性心理健康现状比较(±s)

因子 男(11例) 女(38例) t P阳性数目 28.91±24.93 33.11±24.62 -3.34 <0.01躯体化 1.41±0.39 1.59±0.51 -2.25 <0.05强迫症 1.06±0.51 1.79±0.59 -2.13 <0.05人际敏感 1.65±0.60 1.96±0.64 -2.84 <0.01抑郁 1.49±0.50 1.79±0.58 -2.91 <0.01焦虑 1.34±0.52 1.64±0.55 -2.69 <0.01敌对 1.44±0.43 1.61±0.56 -1.72 <0.05恐怖 1.21±0.40 1.39±0.46 -0.64 <0.05偏执 1.40±0.54 1.56±0.56 -1.54 <0.05精神病性 1.43±0.44 1.30±0.40 0.34 >0.05

结 果

比较本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压力的现状与全国正常人群心理压力,详见表1。

比较男性和女性心理健康现状,见表2。

讨 论

县级公立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压力的现状:较大的工作环境方面的压力。工作环境的压力越大,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就越大。急诊科是医院诊治急危重症患者的场所,是抢救生命的第一线,24 h开放,不但风险大,而且责任重,并且还存在岗位的复杂性,超负荷的工作[1,2],患者以及家属的不理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将自己看成了是医疗服务的消费者,一旦治疗效果达不到自己希望的效果,将会引发医患纠纷,导致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增加,且缺乏社会支持。急诊科医护人员需要昼夜交替值班,会导致其在精神上和体力上的过度消耗,进而也就缺乏了对家庭的照顾以及亲朋好友的关爱,会产生一些自责的心理状态,加上其尽职尽责的服务有时并不能满足所有患者的要求,付出的辛苦与报酬不相等,增加了其心理方面的压力。

减轻县级公立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压力的对策:宣传部门以及新闻媒体应加大对县级公立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工作的宣传,营造一个社会尊重、理解、关心急诊科医护人员的社会风尚。医院也应树立一个长远发展的目标,及时配备相应数量的急诊科医护人员队伍,合理地分配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对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进行改善。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医院或者科室应定期或者不定期地举办一些文体活动,营造一个轻松的工作环境。医院还应为急诊科医护人员定期进行心理方面的讲座,使其能够充分地意识到较高的心理压力会对工作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对自己的心理状况进行调节。加强急诊科医护人员在沟通技巧方面的学习。急诊科医护人员要学习与人沟通的技巧,在诊疗的过程中,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能够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和理解,能够最大限度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这样能够有效减轻急诊科医护人员工作和心理上的压力[3]。

总之,各行政部门以及社会应给予各级医院承担急诊急救工作任务的急诊科医护人员更多的关爱,对其躯体和心理上的压力及时进行干预,从而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和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心理压力本院急诊科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数码世界(2019年12期)2019-12-01 00:48:21
警察心理压力现状及应对策略
消防员心理压力状况调查
通过图片看内心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西藏科技(2015年11期)2015-09-26 12:11:30
文房四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