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传军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畜牧技术推广站,江苏淮安 223001)
在现代种猪培育中,毛色并不被作为种猪选育的硬性标准,但苏淮猪作为一个经过杂交培育的品种,毛色遗传的稳定性是品系形成的重要标志[1]。苏淮猪的选育目标是以黑毛为主,经过杂交创新、自交分离、组建G0世代进入生产后,还有部分毛色分离为全黑、花豹(包括白肤黑毛黑皮斑、杂色在内)、全白、花白(白毛黑皮斑)4种类型[2]。毛色属于质量性状,通常表现为简单遗传,为在苏淮猪世代选育中能加快黑毛纯合,降低非黑毛基因。在继代选育中避免近亲选配,通过同世代公母猪随机选配Gn♀×Gn♂、同世代母猪与上世代公猪随机选配Gn♀×Gn-1♂、同世代母猪与下世代公猪随机选配Gn♀×Gn+1♂等3种选配方式,比较出不同选配方式对所产仔猪毛色的选育效果。
江苏省淮阴种猪场2001年至2012年间苏淮猪选育基础群母猪的原始产仔和哺乳记录。
国内猪的新品种培育多采用地方猪与一种或多种外来猪种进行杂交组合试验,然后经多世代选育而成。毛色选育主要有2种,一是同质选配,如长大二元母猪是白毛,采用长白母猪×大约克公猪;二是异质选配,通过杂交选育固定白毛或黑毛,如汉中白猪是由汉江黑猪与苏白猪和巴克夏猪杂交培育而成的白毛猪,而鲁莱黑猪是通过莱芜猪与大白猪杂交培育而成的黑猪。苏淮猪是在已培育的新淮猪基础上,导入大约克公猪血统培育而成,含淮猪血统25%、大约克血统75%。在遗传学上,新淮猪毛色黑色,是隐性基因,大约克毛色白色,属显性基因,而在苏淮猪各世代选育中,以黑毛表型选择为主,在G0世代后,毛色的分离以黑毛与花豹出现频率较高[3]。本试验欲通过Gn♀×Gn♂、Gn♀×Gn-1♂、Gn♀×Gn+1♂3种选配方式对选配群生产记录及毛色分离现象做详实的优缺点跟踪记录,结合群体系谱图追溯种猪间的亲缘关系和家系的基本状况、对每头种用公猪所配母猪产仔的档案进行毛色分离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最佳选配方案以减少花豹仔猪的出现频率,使黑毛基因在群体中不断纯合,达到苏淮猪黑毛的一致性。
本试验主要分析苏淮猪基础群各世代选配组合的产仔数、黑毛仔猪、花豹仔猪、白毛仔猪、花毛仔猪等的数量和比例。
采用Excel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不同选配组合下的仔猪毛色进行多重显著性比较。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
由表1可知,G0世代黑毛仔猪数显著低于G1世代(<0.05),随着世代选育,G5-G6黑毛仔猪数极显著大于G1-G2世代(<0.01),经7个世代选育选配,黑毛仔猪所占比例不断提高。全白毛猪在G1世代时消失,白毛黑斑花猪在G3世代时消除,花豹仔猪由G0世代的1.03头/窝下降至G5-G6世代的0.09~0.13头/窝之间(<0.05)。G5-G6世代黑毛仔猪数量趋于一致,各世代间母猪产仔数差异不显著(>0.05)。
经多世代黑毛同质Gn♀×Gn♂、Gn♀×Gn-1♂、Gn♀×Gn+1♂选配方式的毛色分离选育比较,不同选配方式的世代间黑毛纯合基因上升明显,白毛基因得到有效控制,且通过选配迅速降低了花豹仔猪数(见表2~7)。
黑毛仔猪数量由G0世代的9.76头/窝显著上升至G6世代的11.58头/窝(<0.05),花豹仔猪数量由G0世代的1.03头/窝显著下降至G6世代的0.09头/窝(<0.05)。G1世代时,出现2头母猪产出白毛仔猪现象,花毛仔猪在G0和G3世代出现过,其后就不再出现白毛仔猪和花毛仔猪分离现象(见表2)。
从Gn♀×Gn♂选配方式的毛色分离情况分析,毛色纯黑仔猪的比例随着世代选育而不断增加,杂毛越来越少。黑毛仔猪比例从G0×G0的89.19%上升到G6×G6的99.27%,而花豹仔猪比例从G0×G0的9.41%下降到G1×G1的4.11%后再次上升到G2×G2的4.13%,经选育中剔除相关花豹种猪后,从G3×G3的3.34%迅速下降到G6×G6的0.73%(见表3)。
G1-G6世代黑毛仔猪数显著高于G0世代(<0.05),G5-G6世代花豹仔猪数显著低于G0世代(<0.05),白毛仔猪在G0世代、花毛仔猪在G0-G1世代出现分离现象,G2世代后就不再出现(见表4)。
表1 苏淮猪G0-G6世代间仔猪毛色分离结果 (头/窝)
在G0♀×F1♂世代选配中,黑毛、花豹、白毛、花毛等仔猪毛色分离现象明显,基本分离比率在4.32∶1.72∶1.21∶4.08,这可能是受F1杂合子及非同质(花毛)选配的影响。G1世代时,除有1头花毛母猪产出2头花毛仔猪外,在其他世代未再出现白毛仔猪和花毛仔猪的现象。在本组选配的各世代选育进展中,黑毛仔猪比例不断增加,杂毛色变化越来越少。黑毛仔猪比例从G0♀×F1♂的38.92%上升到G6♀×G5♂的98.69%。而花豹仔猪比例从G0♀×F1♂的15.14%逐步下降到G6♀×G5♂的1.31%(见表5)。
表2 Gn♀×Gn♂选配方式在苏淮猪G0-G6世代间毛色分离结果 (头/窝)
表3 Gn♀×Gn♂选配方式在苏淮猪G0-G6世代间毛色分离比率
表4 Gn♀×Gn-1♂选配方式在苏淮猪G0-G6世代间毛色分离结果 (头/窝)
黑毛仔猪数从G0世代的11.35头/窝呈阶梯状上升至G5世代的12.78头/窝(<0.05);花豹仔猪数量从G0世代的0.81头/窝下降至 G6世代的 0.03头/窝(<0.05);白毛仔猪和花毛仔猪数在G0世代出现分离后,在G2世代及以后均未再出现(见表6)。
Gn♀×Gn+1♂选配方式在G0♀×G1♂世代选配中,黑毛仔猪比例占92.53%,比G0♀×G0♂的89.19%高3.34%,而到G5♀×G6♂、G6♀×G7♂时,全黑仔猪比例分别达到99.53%、99.76%,比G6♀×G5♂、G6♀×G6♂分别上升0.84%、0.49%,随着世代选育与选配方式的调整和复制,花豹仔猪比例由G0♀×G1♂的6.62%下降到G6♀×G7♂的0.24%,黑毛色趋于一致(见表7)。
在3组选配方式中,Gn♀×Gn+1♂选配方式的产仔数显著大于其他2组(<0.05),且黑毛仔猪数量也显著大于Gn♀×Gn♂与Gn♀×Gn-1♂选配方式(<0.05);而花豹仔猪数量由Gn♀×Gn-1选配方式的0.45头/窝下降到Gn♀×Gn+1选配方式的 0.26头 /窝 (<0.05)(见表 8)。
表5 Gn♀×Gn-1♂选配方式在苏淮猪G0-G6世代间毛色分离比率
表6 Gn♀×Gn+1♂选配方式在苏淮猪G0-G6世代间毛色分离结果 (头/窝)
在世代选育中,依据种猪选配方式及后裔毛色分离现象判定个体毛色基因纯合度,有目的地选择全黑毛后裔,并通过家系寻查同胞相关毛色分离情况剔除有杂毛或后代分离严重的种猪。在Gn♀×Gn♂选配方式中,曾在G1世代有2头母猪产出白毛仔猪,在G0和G3世代出现过花毛仔猪,在Gn♀×Gn+1♂选配方式中,也出现过1头母猪产出白毛仔猪现象,经淘汰这3头身有杂毛的母猪,其后就不再出现白毛和花白毛杂合体现象。比较3种选配方式,发现花豹仔猪较难清除。经过子代毛色追溯家系同胞毛色数据,同头公猪选配的所有母猪产出花豹仔猪比例超过15%的,淘汰公猪;同头母猪与同头公猪选配产出花豹仔猪,而该公猪与其他母猪选配未产花豹仔猪的,剔除母猪;对家系内产出超2头花豹仔猪的种猪,将不再留做种用。试验结果表明,在组建G0世代基础群时,虽未能及时发现和剔除杂合子猪,在世代选育中,利用Gn♀×Gn♂与Gn♀×Gn+1♂选配方式,结合选择剔除杂合子,使黑毛表型趋于稳定[4]的方法是有效的,但要完全剔除花豹仔猪,还需使用分子育种等其他育种手段。
表7 Gn♀×Gn+1♂选配方式在苏淮猪G0-G6世代间毛色分离比率
表8 3组选配方式在苏淮猪G0-G6世代群体组间毛色分离比较 (头/窝)
在G0-G3世代间,3种选配方式的仔猪毛色分离差异显著(<0.05),而在G3世代后,Gn♀×Gn+1♂选配方式无论是毛色的纯合度还是产仔数均高于Gn♀×Gn♂和Gn♀×Gn-1♂选配方式,且花豹仔猪比例在Gn♀×Gn+1♂选配方式中最小。这可能是因选择而留下生产性能较好且未产出花豹仔猪的种母猪和从无花豹仔猪窝中选留公猪交配的原因,而Gn♀×Gn-1♂选配方式可能是因上一代公猪(Gn-1)与壮年母猪交配引起产仔数下降,而发现花豹仔猪比例大于其他2种选配方式(<0.05)。
建立G0世代时,需以家系为单位,按父系和母系进行始祖划分,避开近交进行选配,以此来发现和控制花豹仔猪出现的频率。纵观群体组间的3种选配方式,当选育到G3世代时,Gn♀×Gn-1♂选配方式的花豹仔猪出现频率仍居3种选配方式之首,产仔数在3种选配方式之尾。在3种选配方式中,Gn♀×Gn♂选配方式的黑毛仔猪占比96.48%,Gn♀×Gn+1♂选配方式黑毛仔猪占比 97.66%,Gn♀×Gn-1♂选配方式黑毛仔猪占比96.06%,说明Gn♀×Gn-1♂选配方式对稳定毛色的纯合效果最差,当花豹出现频率在4%以内时,单一对毛色选育效果就不显著了,应以系谱为主[5]。
结合选种选配与生产记录统计家系母猪上一胎花豹仔猪数量,对高于平均花豹仔猪数的,调整公猪交配观察;上一胎产过花豹仔猪的母猪,不再用同一头公猪交配,也不再选留花豹公猪后代。对成年后备公猪和母猪,在家系中寻找其同胞及上代乃至始祖的历史选配生产花豹仔猪的数量,确定最佳选配公猪。已经证明其父母及其同胞或半同胞不再产出花豹个体的进入选配群。选种时,要留毛色全黑的后备猪,尽量避免从花豹仔猪同窝中选留种猪。对产仔优秀且后代未产出花豹仔猪的种猪,采用Gn♀×Gn♂和Gn♀×Gn+1♂选配方式进行选择和重复来继续扩大群体。将生产性能好但所产花豹仔猪多的种猪陆续淘汰,仅从没有花豹仔猪的窝中选留种猪来加速黑毛基因纯合。如果需要有效加快毛色纯合,就需要将选配与选择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苏淮猪群体定向地向理想的纯合体发展[6]。
3种选配方式中,Gn♀×Gn-1♂选配方式的花豹仔猪出现频率明显大于其他2组(<0.05),不易在选育中过度使用;当选育群中绝大部分个体已纯合时,应注重系谱追溯体系;运用Gn♀×Gn♂和Gn♀×Gn+1♂选配方式加以选择和复制扩大群体,严格淘汰不利基因频率,减少杂合子比例,加速苏淮猪群体黑毛基因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