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东
摘 要:我国道路、车辆、驾驶人的快速增加,加剧了道路拥堵和道路交通事故等一系列道路交通管理安全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在我国建设道路交通安全防护体系的意义,对当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防护体系现状和公安交通管理面临的执法困难进行分析,对道路交通安全防护体系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道路交通;安全;防护体系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05.224
2017年8月,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发布了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十三五”规划》[1],明确要求道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中要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到2020年,部、省、市三级风险监管平台要全面建成。在 2018 年,我们国家主干公路的交通安全防控体系要完全建成,在2020 年结束,主干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使用率要达到 100%,国道主干线公路监控卡口联网率达到 100%。这说明道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作为重大工程有在解决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重点问题、难点问题上实现突破,对切实提高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1 构建道路交通安全防护体系的意义
随着我国道路通车里程的不断增长,车辆的快速增加,人车路协同发展的目标要求,需要加快从被动安全管理向主动安全管理转化,充分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大量现代新技术解决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
1.1 公安交通管理工作适应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交通流迅猛发展的客观情况,既是人民群众对社会交通安全需求日益提高,也是是社会各阶层对道路交通系统性认识逐步提升逐步适应的过程,更是对道路交通安全风险管控能力的考验。现在全天候、全时段、全路径都有交通流,国省道、高速公路、农村偏僻的道路全部有车辆通行,车辆的拥有量越高对安全畅通需求越来越高,事故的发生量不断增长,道路交通执法往往可能会成为社会矛盾点和焦点。同时车辆驾驶人对交通法律的关注越来越高,执法者稍微不规范可能就会被传到网络上,而道路安全防控体系的建设就是着力解决怎么管、重点管什么的管理机制。
1.2 公安交管部门对道路交通实施现代化治理的现实选择
路面管理作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末端环节,将车辆、驾驶人、运输企业动态联动管理,完善重点监控车辆及驾驶人、旅游包车、客车、危化品车辆及其企业的部、省、市三级信息系统,在道路交通安全风险管控平台中,按照“分区域、分级别、网格化”的原则,对重点监控车辆和驾驶人实行动态风险管理和动态重大安全风险预警,使道路交通顺畅快速是提高管理水平的的切入点。
传统的路面管理模式,交通警察作为执法者基本上单点作业,各自为政,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基本由路面勤务交警完成,往往造成执法情绪化、不规范化,执法工作考核标准单一,检查容易流于形式。构建道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应用大量新技术构建防控体系,使防控技术实现多元融合,由单一平台转为多平台互联互通。
2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防护体系的基本情况
交通管理的高流量、高机动、高风险,势必要求建立全覆盖的道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现代化立体防控体系,将人防、物防、技防集于一身,抓住路面这个交管工作的主战场,治标与治本有机结合,才能提高管控能力。我国从2013年开始积极探索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信息手段,整合各方道路交通信息数据、交通管理业务和路面执法勤务人员,构建起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道路交通安全防控构架。
现阶段基本已经完成了把交通运输部门和公路经营管理单位的各种视频监管设备与交警、治安进行资源重整,完全实现了道路交通视频资源信息共享。通过研究分析大量的交通数据及相关数据,从中找出严重威胁交通安全的重点人、车、路段和时段,明确重点查控对象,把以前在室外路面上完成的发现问题工作置前到室內桌面完成。国家高速公路已经全部覆盖监控设备和卡口,国省道,交通流量大的县道,重点旅游区道路,通过自建、共建,预计到2020年将全部实现交通技术监控设备的全覆盖与共享。
依托现在已经设立的治安检查站、省际公安卡口和交通管理部门的服务站,已经建成一批公安交警执法服务站。在国省道主要干道的省际出入口已经全部设立公安交通执法服务站,严把过境关。完善原来的高速公路出入口、城市道路主要出入口、国省道市际出入口的执法服务站设置[2]。
日常执法活动中,通过缉查布控系统将监控设备记录的违法信息实时转递到公安交警执法服务站系统终端,在违法车辆经过监控时,卡口监视设备自动报警,提示交警进行拦截查处,或者通过指挥中心调度,指挥巡逻民警防控,提高了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现场干预和处罚能力。
3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执法面临的难题
我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作为道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的主管者和执法者,全国各地在一系列的建设工作中面临着很多问题。
3.1 一线警力不足,后备力量薄弱。
很多基层一线单位警力正式编制民警少,辅警、协警人数多,做了很多应该是正式民警做的工作。民警老龄化严重,年轻警力不足,没有建立合理的年龄梯队,严重影响警察队伍后续发展。一些内设岗位混合和责任混杂不清,缺乏有效监督,导致工作积极性降低。
3.2 民警执法素养薄弱,执法环境恶劣
大多数民警由于年龄过大和超强度工作,没有时间进行法律知识更新和培训,对先进的执法设施设备如何运用缺乏了解。法律知识结构没有更新,执法理念陈旧,再加上多年的思维定势,在接处警、正常执法往往因为工作方法陈旧与被执法者引起一些纷争。这些对执法知识不精、执法方法简单粗暴、身体素质下降等现象,使本来数量就不足的执法队伍战斗力大打折扣。
3.3 交通整治运动频繁,民警疲劳作战
道路交通管理部门经常开展交通整治活动,经常过后又会反弹。民警疲劳作战,越战效果平平的怪圈。特别是一些季节性、节日性的交通安全整治活动,由于没有形成常态化执法,活动过后,交通状况又恢复原状。
3.4 重视硬件建设,轻视软件作用
很多单位在硬件投入经费高,软件特别是管理分析软件投入少。指挥中心、信号灯等建设片面追求高大新,配套设施缺乏。对实际效果没有评价,一次性建设花费高,后期维护少,对数据的认识、应用不到位,导致民警在使用时经常面临对软硬件熟练程度不同,工作效率、工作效果不同。
4 道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的思路
4.1 树立系统工程概念,整体认知道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
从研判预警、主动攻防,科学调度、扁平指挥等实战情况,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体系,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为主管、道路运输部门为监管、道路运输企业为主责的“大交管”体系。把整个道路交通当作一个系统去管理,研究针对人工智能、车联网、无人驾驶等新技术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通过立法程序上升为法律规范,使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
4.2 科学设置立体防控架构
在搭建实战平台方面,除在全国统一的查缉布控系统和客货运车辆核查登记预警系统,以及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和重点车辆管控平台外,将管理系统功能向农村地区延伸,建立道路交通安全防控实战平台。根据实际需求去二次开发,建设区域交通违法缉查布控系统、交通事故预防研判系统等应用系统,完善防控平台的功能。
4.3 根据实际情况,有效整合警力资源
将有效警力充实到基层一线,按照公安部党委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大力推进“四项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狠抓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广大民警的执法素养和执法能力,开展重点岗位资质培训和特种技能培训,提升整体队伍素质,增强道路交通安全执法能力[3]。
建立健全道路交通管理队伍保障机制,规范道路交通违法执法主体、执法程序和执法标准,保证道路交通管理队伍力量配备与道路里程、机动车同步增长。
4.4 向科技要警力,向科学要警力,专注关键目标
强化科技装备和信息化技术在道路交通执法中的应用,信息技术、电子通讯系统、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综合运用于整个体系建设,实现执法的精准化。
推行防控管理平台的共建共享共用,即平台建设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与政府部门共同开发,系统应用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公路管理部门共享共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强化基础信息应用,破除“信息孤岛”造成的资源浪费,实现与其他公安业务系统高效共享。把过去的交通违法查处由过去不定时的上路检查变为“常态化”的精准查缉。在防控系统中,自动对视频监控的重点车辆,进行图像识别和数据研判,发现套牌、假牌、遮牌等违法车辆,立调度路面民警实施围追堵截执法[4]。
5 结语
道路交通管理防控体系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不断发展中日趋完善的。需要政府各个部门配合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工作,按照职责分工,制定规划实施方案,建立高效、协调、规范的规划组织实施机制。更需要政府不断增加经费投入,来保障进公路安全防控体系和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建设应用。建成比较完备的全国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强化防控体系的实战应用,提高民警执法的管理控制能力,使我国道路交通真正能够实现安全畅通。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安委会印发《道路交通安全“十三五” 规划》[J].中国应急管理,2017.
[2]交轩.高起点高标准推进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J].道路交通管理,2014(02).
[3]扎实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N].人民公安报,2016-07-27(02).
[4]胡立强.构建城乡道路交通安全立体防控体系[N].人民公安报,
2016-10-13(07).
基金项目:“山西警察学院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計划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