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竹编从“工艺”向“艺术”挺进的探索与研究

2019-03-13 14:26周婷
山东工业技术 2019年5期
关键词:工艺艺术

摘 要:中国人民勤劳淳朴,古往今来,利用自己智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无数件精美的工艺,并使这些工艺不断地发展、传承,形成一门艺术,给后人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带给人们美的享受,桃江竹编就是其中之一。本文通过对桃江竹编工艺历史的探索和未来发展的研究,希望能够对桃江竹编更好地由“工艺”向“艺术”的转变有所帮助。

关键词:桃江竹编;工艺;艺术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05.213

1 前言

桃江隶属于湖南省益阳市,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竹子生长的气候条件,竹编工艺顺理成章地在这里得到了大力的传承与发展。桃江不仅竹源丰富而且竹子种类多样,致使竹文化的底蕴更加浓厚。桃江竹编不仅实用性强,而它的外形也是精致美丽、别具一格,内在更饱含着中华人民吃苦耐劳、聪慧勤劳的精神品质,因此千百年来受到国内外许多人的喜爱。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社会的来临,竹编的实用性大大降低,竹编工艺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如何让桃江竹编重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占据人们的视线和心里,加深其艺术性乃大势所趋。

2 桃江竹编工艺的过去与现在

2.1 桃江竹编的历史

桃江是一个温暖宜人,雨水丰富的地方,这样的气候特点让让竹子在这里“安营扎寨”,并且长势郁郁葱葱。当地的人们和竹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简直彼此之间的关系更是融洽和谐。在以前,没有一个桃江人会说自己的生活离得开竹子,他们随时随地都要和竹子“打交道”:家里没有东西装菜了,就去砍几棵竹子,短短半天,就能编出一个牢固的菜篮子;头上没有帽子戴,一棵竹子就足以编出一只斗笠供桃江人民挡风遮雨;农村有固定的时间和他人进行商品交易,俗称“赶集”,将要卖出的物品用竹编篓背到集上更是家常便饭。因为常年和竹子打交道,年纪大一点的桃江人在耳濡目染间就学会了竹编,编竹艺都是手到擒来。竹编因其实用性、简易性、低廉性迅速得到了普及并因其独特的美感得到了众人的赏识,从而由小小的桃江推向了大舞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小郁竹器了。几千年前勤劳的益阳人民创造出的这种结合了拼、嵌、榫合等多种技法的小竹器立马就以它精细的做工、美观的造型俘获了众人的心,大获赞誉,并且在2006年被湖南省收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2.2 桃江竹编的现在

桃江竹编在以前更多的是作为人们的生活用品存在于身边,曾经有一度因为没有系统的制作理念、专业的制作人员、完备的制作设备和资金支持而出现了颓败的走势。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开始重视乡村建设,大力扶持乡村产业,对各类乡村产业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支持,桃江竹编就是受益的乡村工艺之一。正是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桃江竹編在编制的种类上、样式上、生产规模上都得到了一定的突破和发展。人们将桃江竹编广泛运用在家具、装饰、工艺品等方面,将桃江竹编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人们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的提升,更渴望精神世界的丰富,为了迎合人们的审美,加深桃江竹编的艺术性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桃江竹编才能更具竞争力,并且能够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以桃江竹编为载体,传向世界各个角落,将中华文化中的“和”传达给更多的人。

3 增强桃江竹编艺术性的意义

3.1 促使桃江竹编发展更加长远

桃江竹编归根到底是竹制品,它的制作水平不高而损耗比较大,比如竹篮、竹筷、斗笠等产品,使用的频率的增多和其本身的材质都会加深它的损耗程度。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竹制品没有太多的科技含量,不能给现代的人们带来更多的便捷,实用性也大打折扣。那么这样一种损耗高而实用性降低的产品如何能在科技产品中争夺一席之地呢?艺术性就成为了它的后盾。相比于其他一条流水线下来的大同小异的家用工具,人们更能够被具有文化气息的竹编工艺所吸引。在物质水平提高之后,人们会加深对文化的的探索,并在探索中得到审美上的满足和价值观的塑造。因此,提升桃江竹编的艺术性能够让它在经历岁月的沉淀后不被淘汰,而是愈加富有吸引力。

3.2 使中华文化得到发扬

中华人民在时代的前进中经历了起起伏伏,累积了数不尽的历史和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桃江竹编饱含了中华人民的勤劳刻苦、谦逊懂礼、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也正是因为融入了中华文化才能够走到今天。那么想要让桃江继续走在时代的前沿,那就要不断发掘其中的艺术因子,将中华文化中的精华赋予其中,使它不仅代表的是桃江当地的文化特色,更代表的是中国精神,使中华文化以它为媒介,发扬到世界各地,让生活、工作在在世界各地的中华儿女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在心里更加坚定有祖国作为自己的后盾,有所依靠,更有归属感和自豪感;让更多的外国人民更加了解中华文化,更加喜爱、探索、研究中华文化并为之倾倒,对中国多一份理解和敬重。

4 如何增强桃江竹编的艺术性

4.1 在桃江竹编中增加创新因素

创新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创新能够让桃江竹编更好地融入年轻人的社会,让桃江竹编为年轻人熟知,只有先被人了解才有被人喜欢上的可能。桃江竹编产业应该与科技产业相结合,深入挖掘竹编工艺中的科技因素,创新其存在形式与存在范围。比如可以将竹编的物理因素与现代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制作出竹编信息产品:竹编手机、绿色笔记本等。主打绿色的特点,为现代人所青睐。另外,利用现代科技突破人工编制的局限,使竹编制作更加精致、主题更加新颖、形式更加丰富,艺术氛围更加浓厚。

4.2 成立竹编艺术交流会

闭门造车只能造出一堆废铁,缺少交流的文化是狭隘的、自欺欺人的,就像是一潭死水,没有一点生气。真正能够为众人认同并喜爱的文化必然具有一定的广博性和交流性。为了让竹文化为更多人所了解并认同,从事工作者可以带头成立竹编艺术交流研讨会。让桃江竹编与其他地区,甚至是其他国家的的竹编工艺达成交流与互动,探讨彼此内在蕴含的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认同和借鉴彼此的工艺制作和文化内涵,使自身的艺术性更加丰富。尤其是同属于东南亚圈的国家,同属于一个区域,文化氛围更加接近,在沟通与交流时会更加顺畅、更具有认同感。

4.3 与其他艺术形式合作

艺术是相通的,每种艺术形式之间都有相似点或共同点,将它们融合到一起去,总能发掘出不一样的亮点。可以将桃江竹编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突出表现竹编的艺术性,展现竹编艺术的美。比如,开展桃江竹编展览会,展览大量竹编艺人精心编制的各种竹制品,在旁边配上相应的编制理念和编制过程,让更多的人了解其中的内涵。或者开展以“竹艺”为主题的美术展览,通过画作、雕塑等形式让大家深入竹文化,为竹子的坚韧、高洁所倾倒,对竹编多一份欣赏。

再次,建设竹编艺术博物馆,通过参观竹编博物馆,帮助人们结合各个时代的生活背景了解竹编艺术的过去,使竹编艺术从生活里走回历史中,加深人们对竹编艺术的认同感。在博物馆中可以设立体验区,邀请竹编艺人现场编制竹编制品,通过精湛的手艺使人们为之着迷。并且现场教学,让参观者通过亲身上阵体会竹编工艺的不易,感受竹编工艺的繁杂与精致。

4.4 融入湘楚文化特色

竹编文化单独拎到人们的视野中显得过于单薄,为了使其中的文化因素更加丰富,竹编从业者可以将湖南特色文化融入其中。可以将湖南的花鼓戏曲艺文化和蚕灯舞文化与竹编相结合,如利用竹子编制出花鼓戏和蚕灯舞所需要的工艺品,多种文化的有机融合能够给人们带来新鲜感。并且通过彼此融合,既借助民俗文化推广了竹编工艺,也利用竹编工艺普及了曲艺文化,实现共赢的良好局面。

5 结语

在新的时代发展下,桃江竹编工艺也要紧随时代的步伐,创新自我的呈现方式,融合古今文化,提升自我内在的艺术性,才能够使自己更具有吸引力,继续得以传承。

参考文献:

[1]陈存及.福建竹业面向廿一世纪[J].竹子研究汇刊,2000(01):30

-32.

[2]董文渊.21世纪中国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机遇[J].世界林业研究,2003(01):47-49.

作者简介:周婷(1983-),女,湖北荆门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工业设计。

猜你喜欢
工艺艺术
新型废热锅炉的制造工艺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纸的艺术
赏工艺,看杰作再现
萧邦 探寻稀世工艺
穿在身上的火箭工艺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北美武器公司工艺转轮手枪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