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对贫困大学生返乡扶贫意愿影响研究

2019-03-13 12:22王玉王雪孟奇恺冯志强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双创

王玉 王雪 孟奇恺 冯志强

摘 要:以教育对人的塑造作用为基础,遵循教育扶贫的核心原则,基于“双创”背景,从理想信念教育等分析思想教育在引导贫困大学生返乡扶贫中的问题,由此构建促进贫困生返乡扶贫的思想教育路径,将有助于贫困生反哺家乡、投身扶贫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返乡扶贫;贫困大学生;双创

项目来源:本文是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双创”背景下贫困生返乡扶贫的思想教育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项目编号为:JG18DB389。

一、高校对贫困大学生返乡扶贫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本文针对辽宁省十所高校的部分贫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566份,回收有效率94.33%。

(一)理想信念教育

统计中发现,566名受访贫困生参加过学校开展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占88.87%;近半数的受访者表示中国梦一定会实现,且会全力以赴,占47.17%;也有46人认为不会实现,认为个人梦与中国梦没有关系,占8.13%。

(二)自强自信教育

据调查,40.81%的贫困生能够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自强自信教育活动。

有42.23%的贫困生认为自身家庭可能会脱贫,并表示自己会付出努力;只有2.47%的贫困生认为家庭不会脱贫,不会有起色。

(三)感恩教育

绝大多数的贫困生对于学校组织的感恩教育活动深有触动,认为对其思想和行为具有指导性作用。只有极少数贫困生表示反感,认为是伤害他们自尊心。当贫困生接受资助时,绝大多数的贫困生是心存感激,并且想努力回报,占55.48%;有5.12%的贫困生认为贫困对其不公平,接受资助时理所当然。

(四)反哺家乡建设教育

据统计贫困生中,只有9.89%的贫困生反映其所在高校单独针对贫困生开展过职业生涯规划,而其他院校均没有开展过。虽然105名贫困生表示其所在高校针对贫困生开展过返乡创业教育活动。不过大多数不是课程教授,而是辅导员引导。

(五)诚信教育

目前辽宁省高校开展的诚信教育形式来看,主要为课堂授课、讲座、访谈交流、观摩教育基地、主题团日活动这五项。而调查显示,62.61%的受访贫困生主要参加的是讲座;其次23.15%的人次参加的是主题团日;接受过课堂授课、观摩教育基地和进行访谈交流来加强诚信教育的同学只占极少数。

(六)心理疏导教育

超过60%的贫困生因为自身贫困而经常感到自卑,当贫困生遇到心理障碍时,38.16%的贫困生首先选择向亲友诉说来排解心理障碍;其他,有18.90%的贫困生选择向辅导员老师倾诉问题;选择到医院咨询治疗的只有0.35%。

(七)双创精神教育

贫困生在参与创新创业课程后,有65.19%的受访者表示有一定的启发,但只是停留在感兴趣和观望状态。但是教师在教授创新创业课程时,很少单独在课中引导贫困生返乡创业。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贫困大学生返乡扶贫中的问题分析

(一).缺失反哺家乡建设教育内容

虽然辽宁省各高校都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双创课程,但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并未针对贫困生开展反哺家乡建设的教育内容,只有很少的数据显示辅导员对贫困生有所引导其反哺家乡建设。

(二).诚信教育形式单一影响成效

教育形式单调、生涩将严重影响教育成效,同学们不能正面直观地感受到诚信名人案例带给他们心灵良知和道德底线的触碰,无法坚定地树立贫困生的诚信观念。

(三).缺乏专业性心理疏导渠道

辽宁省心理健康教育成系统性较为完善的高校并不多。很多高校一是缺少专业性的心理健康教师,二是缺少配套的心理疏导工作室。同时,高校对心理健康宣传不到位,同学们并不能正确认知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了解专业的解决心理健康障碍的渠道。

(四).双创精神培育效果不理想

教师并没有在授课时特别引导贫困生进行返乡创业的思考,很多同学对于大学生创业政策并不了解,目前的双创精神教育还停留在普通授课层面,针对贫困生的思想引领有待提高。

三、促进贫困大学生返乡扶贫的思想教育路径

(一)深化感恩情怀,增添完善反哺家乡建设教育

一方面,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或者就业指导课程,来帮助贫困生分析家乡经济特征和获取就业信息,引导贫困生“喝水不忘打水人”来投入家乡建设。另一方面,融合感恩教育,通过树立典型、邀请扎根家乡建设的创业者来增强贫困生励志脱贫、为家乡做贡献的决心与勇气。

(二)强化诚信教育,完善贫困资格评选评价体系

一是树立德育为先,创建诚信的校风学风。二是建立健全诚信制度和道德建设体系。三是完善诚信教育内容。日常言行诚信教育内容应该与考试诚信、信贷诚信、就业诚信、学术诚信等同样列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必修内容。四是丰富诚信教育活动形式。

(三)加强人文关怀,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第一,完善高校心理健康课程建设。第二,构建多层次联动的教育体系。从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院级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和班级心理委员三个层次入手,同时对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同学进行筛查、干预与辅导。第三,完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配套设施。第四,定期开展系列心理辅导活动。

(四)培养创新意识,创建志智双扶思政教育体系

首先,明确教育主体的职责。完善高校的顶层设计,充分调动全员育人要素。其次,注重教育客体的特性。抓住经济贫困、学习压力大和心理负担重是贫困大学生的主要特征。再次,发挥教育手段的优势。努力实现多手段统一交叉运用的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最后,营造教育环境的氛围。加强网络教育环境建设,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作者简介:

王 玉(1986-),女,汉族,沈阳工业大学商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课程教師、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贫困大学生双创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浅析高校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思考
基于发展型资助视角的贫困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研究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