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政府、产业、企业角度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

2019-03-13 12:22宋俊生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提升路径文化产业竞争力

摘   要: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已成为各地战略发展重点。如何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各级政府纷纷将目光投向文化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本文通过政府、产业、企业角度对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路径进行研究,积极探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方法。

关键词: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路径

一、基于政府角度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

(一)培育专门人才

由于文化产业的“创意”属性,人力资本成为文化产业资本的重要方面。只有更加注重对文化产业领域人才的专业性培养,打造复合型、专业性、高水平人才,才能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和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适应文化产业内生能力需求。

文化产业人才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或服务行业、拥有相应知识与技术技能、具备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或者是具有相应管理能力的人。根据文化产业人才定义可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的创意型人才,一类是从事文化产业运营的高级管理型人才。密切关注这两类人才,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培养培训工作,积累和培养大批专门人才,已经成为筑牢文化产业腾飞路基、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之一。

首先,对于创意型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提升其文化艺术素养与创新意识,增强捕捉市场动态信息的能力,并不断丰富和完善文化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为培养多功能、高端、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对于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育,则要从经营管理理念入手,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站在战略家高度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准确把握文化产业环境与市场动态信息的能力和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能够将文化产业发展理论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相结合。

其次,形成“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解决产学研脱节的现实问题,加强和推动企业、学校及研究机构交流合作,真正为文化产业发展打造一支高水准、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再次,从培养内容与方式方面来讲,根据文化产业诸多领域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合适的人才,既要培育具有多领域工作经历和经验的专业性人才,又要培养多功能、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可选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式,培养人才知识运用及实践能力,注重学习国外先进理论知识与技术工艺,加强对外交流和视野拓展,将国内外先进经验做法与所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客观实际相结合。

最后,着力改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外部环境。一要明确构建文化产业创新评价机制。二要注重对人才“创新性”培育,并与企业目标与战略相结合,提升工作水平与工作效率,构建人才评价机制。三要改善分配结构,提高创新因素在收入分配结构中的比重,放宽股份投资中创新收益的转换,在重视创新效益前提下注意公平的重要性,加大对创新失败的包容性,保持創新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维护和增强创新型人才的信心。四要优化创型新人才的工作条件、工作制度和工作环境,为创新型人才提供必要的物质、资金、信息支持,营造自由、公平的竞争环境,加强岗位流动与开放,推动实行弹性工作方式,提高对人才发掘和使用效率,鼓励创新型人才开展国际交流与学习,增加对不同种类创新型人才的吸引力。五要开展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引进项目,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引进文化产业高端人才,调动文化产业人才创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改善资本流通环境

政府要着力于改善文化产业投资、融资环境,加大对重点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与财政支撑力度,注重打造和推广知名文化品牌。充分利用各地区既得优势和不断创造的新优势,创造性地将不同种类的金融资本引入到文化产业中,推动资本市场多元化,开发债券、股票融资、私募基金、信托产品、风险投资等不同种类的融资方式和融资工具,鼓励符合条件文化企业选择上市融资途径。充分利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优势,将社会资本引入到国有文化企业的股份制改造过程中,优化合作与投资方式。联合信息通讯部门和互联网企业,以信息化带动基金的灵活运用。

1.扶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

为刺激民间文化产业投资,预先制定能够降低投资风险方案,推进设立民间担保部门的特殊目的公司,引入文化产业保证保险制度。在对重点文化企业进行扶持的同时,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制定相关倾斜政策鼓励小微型文化类企业投资与发展,并适当提供资金支持,打造文化产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满足不同消费层次居民的文化需求,丰富文化市场。

2.加强文化市场监管

在培育发展文化市场同时,注重加强对文化产业市场监管。加强对文化产业品牌保护,建立相应文化产业保护制度,从文化产业项目、产品、场馆、媒介等各个角度严格商标注册管理与保护,防止侵权行为。普及法律意识,加强法治,制定修订促进和保护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建立完整的行业监管体系,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加强文化市场执法,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和盗版行为,依法打击恶性的竞争和非法竞争行为,营造公平公正的文化市场竞争环境。

3.加强数字资源服务平台建设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步伐加快,在推进和改善流通环境的同时确保文化产业数字资源的可靠性与易管理性,探索建立文化产业数字资源服务中心被提上各级政府议事日程。通过建设地区文化产业数字服务平台,便于各种文化产业内容管理和文化产业资源、技术和服务的交流共享,促进文化产业流通与信息数字时代背景相适应。

(三)完善和转变政府职能

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水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各地政府职能完善与转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科学合理地制定发展规划,减少政府对文化市场不良干预,充分发挥文化市场调节作用,形成行政体系、市场体系和人事体系相互脱离机制。此外,各级政府及其部门通过制定和完善各种优惠的文化产业政策,不断增强和利用自身重点培育或引进的科技实力,达到对文化创新引导效应,促进文化产业集聚能力,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2.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处理与文化产业关系应准确进行职能定位,积极改善基础设施、制定相应政策和法规、完善文化产业生产要素组合机制,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创造公平竞争的文化市场环境,推动行政手段直接管理向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间接型管理转变,引导文化产业科学、合理经营决策。政府应当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作用,退出市场中心,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甘当配角辅助和支撑文化市场运行,让文化企业当主角,实现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二、基于产业角度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

(一)提高文化产业实力和效益

从西方发达国家及我国先进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典型案例的剖析与研究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及一个地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归根到底集中体现在文化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提升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与竞争力水平,关键在于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生地区文化产业发展集群效应,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1.大力推进中小文化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一般而言成本低、机制体制较为灵活,在一些产业甚至起着主导作用,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一些地区文化产业中,中小企业占有很大的比重,各级政府及其相关机构应该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政策,积极促进和引导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使文化产业具有自身鲜明特色,为构建文化产业集群积累力量。

2.构建文化产业集群

以天津市为例,各区建立一些特色文化产业基地,比如红桥区通过对老工业厂房改造建立“意库创意产业园”,河北区利用闲置的产房资源已经建成“创意天地”、“创意工场”、“创意公社”、“创意人才”四大文化产业基地,西青区整合天津版画历史文化建立杨柳青镇天津版画生产基地,津南区建成“滨海新区创意中心”,滨海新区创建动漫产业基地、数字出版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园等。这些区文化产业基地可以作为构建天津市文化产业集群先导,并向京津冀区域渗透蔓延。

(二)创新发展模式

发展模式是以发展为目标,合理进行组织安排用以促进生产要素、产品服务、市场等发展的样式。国内外较为典型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众多,要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特点、发展规律以及发展阶段、发展条件、发展背景等,选择适宜发展模式并加以改造、创新。

1.基于生产要素的发展模式

资源型发展模式。利用和发挥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优势,包括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人文景观,以及旅游消费趋势,形成资源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其实质是一种将资源要素创新转化为产业模式。如云南省有丰富多样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适宜发展资源型文化产业。发展这一模式的关键,要不断深度挖掘、开发资源,拓展产业圈和产业链条。

资本型发展模式。利用和发挥经济基础雄厚、经济结构以服务业为主、城市规模大、区位优势明显的优势,通过资本、消费促动,如产权交易、大型文化项目的投资、生产能力的规模化等,可以形成资本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其实质是一种借助于经济发展将资本要素渗透到文化产业推动发展的模式。关键是要创新资本运作,加大对外资本输出,扩大市场范围,对资本短缺地区来说,关键要加强资本的引进。

创意型发展模式。通过“无中生有”和“有中生优”的新颖想法转化为发展的要素,生成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乃至新业态,形成创意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如加拿大渥太华-卡尔顿地区、英国雪菲尔德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其实质是依靠文化、智力要素,形成创意并转化成生产供给,制造、引发需求的发展模式。关键是要基于文化,实现创意与科技的结合,造就社会认同和市场需求。這一模式适宜智力资源丰富和易于吸引智力的地区。

2.基于消费市场的发展模式

品牌型发展模式。利用产业优势、产品和服务质量优势以及现代市场品牌化趋势,通过树立形象和信誉,打造品牌,形成品牌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如美国的电影业和传媒业、日本的动漫产业、德国的出版产业等都是国际文化产业的标志性品牌,其实质是推行“先形象,后市场”的策略,以品牌运营为主,辅之以资本投入的发展模式。关键是要通过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延伸品牌,使品牌资产不断增值。

3.基于经营组织的发展模式

交流合作型发展模式。一种是利用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价值链外包,另一种是利用产业优势和品牌,通过选择合作对象建立生产或贸易伙伴关系,形成交流合作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链式发展模式。链式发展模式是基于产业价值链整合与分解的发展模式。如出版、动漫与互联网融合生成互联网出版服务业、网络动漫与游戏服务业,新闻与互联网、移动生成互联网新闻服务业,文艺表演与电视整合形成电视文艺服务业,文化产业中分解出来文化艺术经纪代理服务与文化活动组织、策划服务的链条。实行链式发展,是一种实现结构优化的发展模式,关键要把创新与市场有机链接起来,归根结底要创造新产品和服务,创造、提高价值,并进行有利于推广的价值整合与分解。这种模式较适合产业、行业和企业发展。

扇式发展模式。针对文化产业发展区域、城乡不平衡,利用辐射规律,通过文化产业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集中的城市向农村进行生产、消费辐射,前者带动后者发展,走向协调平衡。与此同时,可以辐射、输出到国外,将文化资源的获取、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消费置于整个世界范围内。这是一种以点带面、实现产业布局合理的发展模式。各地区在产业引进选择时,要以是否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符合地方特色,能否促进地方发展能力、提升生活或文化水平、提供当地就业机会、利用空间或地理资源、吸引游客为主要评估准则。

三、基于企业角度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

(一)加强文化企业战略管理

随着近几年中国经济发展,许多跨国公司将中国作为未来文化市场的重要增长极,将中国作为“未来全球娱乐业成长最快的地区”,并定位为“全球文化娱乐消费最大的潜在市场”,中国文化市场正在受到国际的高度关注。加强战略管理,提高文化企业战略竞争力已成为当前首要任务。

企业战略规划要素内容很多,企业在制定战略规划时,可依据自身实际情况明确企业战略规划基本要素,一般可将成功的企业战略规划要素内容概括为四个方面:一要保证经营战略规划科学性和务实性,二要保证管理战略规划可执行性和高效性,三要保证人才战略规划激励性和完整性,四要保证企业文化战略规划独特性和可持续性。

(二)提高文化产品的高新科技含量

随着信息时代发展,文化传播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作为文化进步的强大动力,科技进步不仅促进经济发展,也加速文化产业发展进程。将先进科学技术应用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领域,不仅可以推动文化企业参与国内国际文化企业良性竞争,而且可以提升文化产品附加利润。高新技术产生并不一定能够带来文化产业产生,只有将诸如印刷、摄像、计算机处理、网络数据等高新技术应用到文化产品批量生产中,才能推动文化产业化发展。信息时代所带来的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应用,特别是互联网为文化产业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不断改变和创新文化产业业态以及文化产业赢利模式。信息技术使文化传播走上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道路,对人们生活习惯、沟通方式甚至思考途径都产生重大影响。信息技术将信息提升为社会资源层面,一定程度上促进人群作为文化传播主体地位。中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当然也受到高新技术发展的极大影响。因此,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就要加快促进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深度融合,使文化产业发展跟上新时代前进步伐。

作者简介:

宋俊生(1967-),男,安徽枞阳人,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在职博士研究生、中共天津市滨海新区委员会宣传部干部。

猜你喜欢
提升路径文化产业竞争力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
日本竞争力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