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
档案修裱,作为一门传统的技艺,在我国有近千年的历史。古代将修复、装裱统称为“装潢”,并受到历朝历代的重视,明万历年间周嘉胄在其所著的《装潢志》称:“窃为装潢者,书画之司命也”,将修复、装裱作为书画的生命,重视程度之高可见一斑。河北省档案馆(以下简称省档案馆)领导对我省档案保护的重视程度非常高,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对档案保护提供的现代技术支持,省档案馆的档案修复、装裱工作迎来了传习与创新两翼齐飞的快速发展。
传统手工技艺薪火相传。《装潢志》对装裱修复工艺的过程、技术和注意事项,以及对材料、工具、形式、规格等要求和禁忌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详细论述了洗、揭、补、衬边、小托、补全、覆背、安轴、贴签等12种修复和装裱技艺,自古以来这些传统手法都是通过师徒口传心授得以承袭,并传习至今。受清末和民国期间战乱频繁、民生凋敝的影响,传统修复、装裱技艺几近失传。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着手恢复传统档案保护,1961年至1963年,为继承我国修复古旧线装书的优秀技术、培养修复人才,文化部在国家图书馆(时称北京图书馆)和中国书店分别举办了两期古旧线装书人员培训班,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档案修复骨干。他们像火种一样将这门传统技艺在全国各地档案馆、图书馆传习下去。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省档案馆档案修裱室正式成立,单位领导专门派两名同志赴北京长期培训,学成归来配备了修复专用设备和工具,对新入职的修复人员进行师带徒形式的传习,今天的修复师已是第三代传人。进入新时代,国家和各省不断加大手工修复和装裱技术的培训传承力度,省档案馆近几年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先后派出省档案馆修复师参加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国第一、第二历史档案馆举办的培训班。读万卷书固然重要,行万里路更为重要。省档案馆领导派修复师到北京、江苏、安徽、西安等地学习观摩,带着问题去学习收效显著(图1、图2)。通过近几年与全国的修复师交流,总结各地的修复先进技艺,在沿袭老一辈修复师传统修复技艺的基础上,推动省档案馆在解决档案字迹洇化、双面字档案、不同原因的纸张粘连等等修复难题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图3、图4、图5)。
现代科技助力档案救治。档案救治,就是对那些亟待救治的破损档案进行保护,最大限度地延长其寿命。但档案的破损程度不同,修复方案和修复手段以及所用工具和耗材都是不同的。在修复过程中遇到传统技术层面不好解决的难点和棘手问题,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匠人也不会轻易动手,一旦失误就等于宣告了修复对象的“死刑”,不能再恢复修复之前的形态,更谈不上“修旧如旧”了。但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科技的飞速发展,一些新技术引入到档案的修复领域,许多技术难题通过运用高科技手段得以有效解决,传统与创新两者的结合,为档案的修复赋予了新的生命力,无论是在抢救的成功率上,还是在修复的效率上都取得了飞跃发展。以往在传统修复领域束缚住许多老师傅的洇化问题,通过运用字迹加固化学药水的技术,有效化解了修復中红蓝墨水、油笔及铅笔等档案字迹洇化的档案难题。现在省档案馆修复中心正在修复的一批档案中,就有很多红蓝墨水字迹档案,如果运用传统手法修复,所有红蓝墨水将会遇水洇化,档案字迹消失,造成不可挽回的修复事故。但在档案载体上涂抹化学药水后,实现油溶性及水溶性染料在纸张纤维上的固化,显著提高了字迹染料与纸张的耐久性。经药水保护后的破损档案就可以进行传统技艺修补了(图6)。在丝网加固双面字档案技术出现前,工作人员交接档案时会将双面字档案从修复单中剔出来,并在备注中写明“双面字无法修复”的字样,在2012年省档案馆引进丝网加固恒温粘压仪,取经特殊处理过的丝网两块,把破损的双面字档案夹在丝网中间,根据不同类型的纸质,把仪器调节到适当温度后对丝网进行加热,就可以把破损的双面字档案牢牢保护住,攻克了双面字档案无法修复的技术难题。传统的档案修复单纯靠人工操作,无论是修复效率还是单位时间内的修复数量都较低,随着大型档案修复机和字画装裱机技术的成熟和运用,省档案馆将以前需要24小时甚至更长的修复时间缩短到几分钟完成,大大提升了档案修复效率,同时避免了一些档案在运用传统手艺修复时可能会发生崩裂等意外。现代科学技术在档案修复、装裱领域的运用,是研究人员经过近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技术跟踪,确保档案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再进行推广的。现代科学技术既为传统修复技艺带来了新的变革,也为档案的保护利用插上了现代化的翅膀,两者相得益彰、有机融合为档案修复、装裱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和不竭动力。
领导重视修复环境日新月异。省档案馆的档案修复工作从1959年3月18日建馆之时就已存在,当时的修复工作没有专门的修复场地和修复工具,也没有专职修复人员,更别说修复设备。一个十几平米的简易房里几个人一起办公,对档案进行整理,在整理过程中发现有破损的档案进行简单修补。当时修补用的浆水是用玉米面中筛出来的细面调制的,而非现在的手工对小麦面粉层层筛洗,经过几天的换水、静置、发酵后提取出来的淀粉。自改革开放以来,省档案馆领导对档案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档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档案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的指示要求,不断加大对档案修复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先后投入了上百万的专项资金,加强档案修复工作建设。重视专业人才培养,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工作环境。开辟专用工作间,购置大型修复设备,修复工具也从单一的基础工具演变到能够修复因为各类繁杂原因遭到破坏的档案(图7)。在硬件和软件上都保障了档案修复工作的正常开展。现在的修复室已建设发展成一个含修裱间、设备间、耗材库房、纸库、水房及资料室的,占地200多平米的现代化修复中心(图8、图9)。在几任领导的关心关怀下,修复、装裱人才队伍建设不断跃上新台阶。2015年,省档案馆派员参加了由文化部主办的历时40天的文博系统第十九届全国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2016、2017年,连续两年参加档案系统举办的全国历史档案修复技术培训班,进一步掌握修复技术,交流修复经验,拓宽修复思路。
纵观档案修复、装裱工作的今与昔,从这个少为人知的小视窗,可以折射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深刻变化,可以窥见到国力强盛对各项事业发展进步带来的巨大变革,可以观察到现代科技发展在各行各业催生出的新技术新理念,作为一名档案修复师,我们应该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感谢她为一代修复匠人提供的良好工作环境,我们有幸生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让每个人都能享受人生出彩的机会。我们应以感恩之心态、奋进之姿态、昂扬之状态,将老一辈修复师的传统技艺继承好、发扬好,把现代修复技术掌握好、运用好,推动省档案馆修复、装裱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创新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