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喝酒

2019-03-13 12:29毕华勇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9年1期
关键词:稿纸手稿文人

毕华勇

我读书很杂。大概十来岁,学校从公社领回来一大堆书,我拿了一本《矿山风云》,书很厚,写煤矿工人的事,后来才知道那是长篇小说,故事情节不记得了,作者是谁也没记下,但里面的故事人物还是让我很激动。从那时起,我便对课本以外的书感兴趣。上初中后,学校有图书馆,我办了一个借书证,每周借一本小说出来,彻夜在油灯下读。那时的小说,都是体现正能量的革命故事,英雄人物的形象渗入我骨子里,至今难忘。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就是说,人生一世,没有学识,没有经历千难万险,你的人生是不完美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这样一来,我便觉得惭愧,读了大半辈子的书,没有细读,数量更是有限。

但作为一个普通人,书里带来的惊喜与温暖,那些奇妙情缘编织的故事,还有佳句妙语、人生的哲理,无不饱含着作者的深情厚意,常常动人心魄。读书能让人变得善良,温暖,有大爱之胸。当阅读成为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能离文明更近。

我这样酷爱名家们的文字,总觉得自己知识太匮乏了。如今,又置身于这个纷乱的社会中,浮躁把我们引向生活的另一端,我便独自想,人们究竟在忙什么?要知道,以色列这个国家人均阅读量高达七十多本书,据说,以色列人从孩童开始就有意识地把书本涂上糖之类的食物,幼童触摸到书是甜的、美的、香的味道,这样他们从儿时便有一种深刻的记忆,从小爱书成了这个民族生活的一部分。有书必有文章,有文章必能洗心,这样的育人,意味深长。读书多少,能丈量梦的深远。有时,在陌生的空地上,我们萌芽,生长,在单纯的世界里,书抚慰着心灵,即便我在黄土地上显得如此荒凉,但依然会听到草木生长的声音,那种坚韧的生长让我顿悟生命的意义。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里,酒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根深蒂固,源远流长。而酒与文人,更是完美到了极致。酒、文本是同根生,文人与酒就像天地之缘,其人生的价值、品德经过酒过滤后,文之性、之韵、之情、之境,在纯净淡雅之中,美与爱涌满胸襟,宽阔无边,追求一种自然与纯粹,大同至和的格调。“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文人的家园情怀在酒后更有正气,在酒的韵味里,檄文飞扬,把个人的疲惫、茫然、悲伤、畸形的心态安静地收拢,让生命充分呼吸氧气,敢用自己的立场,展现生命的意义。从古到今,饮酒似乎是文人的一种嗜好。“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到王蒙的“有酒方能意识流,人间天上任遨游,杏花竹叶情如梦,大块文章乐未休”。文人如此柔软的情怀与豪气,即使轻声哼唱,也是高于个体的韵律。在文人看来,酒就是哲学,其醇厚之满、清香之灵、绵软之细、沁心之美、回味之长、朦胧之幽让人神情飞扬。一个人一生不喝酒,略显不真诚,所以,陶渊明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文从酒来,世界万物全揽于胸中,这便是大多文人独有的精神。

作家李一鸣说:“离开酒,文人似乎就缺了一种精神、一种潇洒、一种狂放,失却了酒的滋养,文学或真的无精打采、光华不再、照人不得、难沁芬芳。”周围的朋友常问我是不是在醉态下写作,我说古人已讲了,“神仙出不了酒的够,何况凡人。”喝酒是一个过程,一个虔诚的仪式,我认为是有宗教的、哲学的,一个人没有了这个经历,生活的某些情节、细节永远荒凉。

人在社会中,扮演不同角色的时候,大都在一个不真实的环境中活一个不真实的自己。细想起来,一生真诚的朋友有几个?当你细细审视之后,如梦初醒,“人生难得一知己”。所以,才有了“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无限感慨。也有许多人不能喝酒是因为身体的原因,似乎喝酒是在生死的一线之际,不知诸君是否曾想过,中国人发明酿酒的时候,是否考虑过人的健康?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作为一名爱好文学的写作者,跌跌爬爬走过来不易,一沓沓稿纸书写着过去的激情与智慧,不成想,钢笔、墨水、稿纸这三样东西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渐渐被人们遗弃。在电脑上、手机上写作快捷便利,迅速地把我这样的写作者远远抛在一边。我曾试图学会用电脑写作,也许是愚笨的缘故,坐在电脑前敲不出几个字便没了感觉,这样一来,我还是找稿纸,拿起钢笔,特意去商店买瓶墨水,平平稳稳地坚持写作,几十年就过去了。每当看见稿纸便成了一种嗜好,自己存下来,不停地写。后来一看写过的稿纸有几尺高,几百万字就这样积累起来,有一种成就感,钢笔在纸上行走,思绪飞跃千里,任凭想象,词字故事印在纸上,尽管书写不规范,字也不俊,但这种写作的感觉的确有温度,有快感,整个情绪不断碰撞在稿纸上,灵魂深处的大江溪流如同钢笔尖上吐出墨水一样,传达着生命本质的东西,无论文本怎样构建,我的心与笔、稿纸融为一体。

因為搬家,最愁的还是书与手稿往哪放。房子空间实在太小,家里人建议把没用的处理掉。可是在我看来,每一本书,每个时期写的手稿都有用,它们多年来一直伴随着我,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同时也见证我在生活中磨砺过的珍贵记忆。抽空拿出来,这些手稿穿越了时间的阻隔,我梳理它的时候,纸墨韵味心中依然存有淋漓之意。不同的书籍、手稿,色泽变化各异,但看上去所延续的质感与时空元素,都具有象征意义。书一本、手稿一沓,我感到都有超越时空的理念,执着于文学创作,探索人生价值,在当下文学的生存环境里,被诸多困苦包围着。我用笔、稿纸做文学创作的最后检验,贴切自然让我没敢有半点的松懈。

有一回翻阅书稿时,不知哪天哪个时间老鼠竟然光顾了家中,许多书与手稿被啃得一塌糊涂,抖落掉碎纸屑后,心中徒然升起一种凄凉,甚至有些悲怆。生活中往往就有这样的可憎可恨之处同样无所不在,老鼠的本能就是破坏,然而,大千世界的自然法则,谁也改变不了。

责任编辑:秀 丽

美术插图:曲光辉

猜你喜欢
稿纸手稿文人
作家手稿
作家手稿
文人与酒
丢失的手稿
文人吃蛙
四川动物杂志稿纸
宋代文人爱睡觉
稿纸中的数学
文人与石
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