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进城务工人员的情感社会化研究

2019-03-13 05:16吕佳欣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
消费导刊 2019年31期
关键词:务工人员婚恋社会化

吕佳欣 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

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满神州大地。在城市,改革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第三产业迅速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餐饮、环卫、百货商业等服务业的发展为农村女性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农村,包产到户政策的实行使得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现。同时,城乡二元结构的利益差促使越来越多的青年农民涌入城市寻找机会。女性进城务工人员作为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新生代,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着诸多困境。

一、女性进城务工人员情感社会化的表现

情感社会化是指人们对于社会情感生活的适应和创造,具体可以表现在认知、心理和行为三个层面。情感社会化的过程伴随着情感信仰和情感价值取向的逐步确立,而女性进城务工人员由于情感知识的缺乏,在自身认知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偏差。她们带着浓重的口音和乡土气息走入城市生活,传统农业社会留在她们身上的“烙印”仍没有完全消失,她们骨子里重男轻女的思想致使她们对于自身价值存在极度的不确定性。女性进城务工人员在情感社会化的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心理层面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情操是非常困难的。与此同时,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她们在情感生活中很难掌握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并扮演合适的情感角色。

以下我将以女性进城务工人员的婚恋模式为例说明其情感社会化失调在认知、心理及行为方面的表现。这一群体在婚恋市场中处于两难的处境。一方面,城市婚恋市场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有排斥。凭借性别、年龄、外貌及吃苦耐劳等淳朴品质进入城市打工圈的农村女性由于身份、地位、自身素质及话语权等诸多因素的持久性限制,在城市婚恋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另一方面,这一群体对于农村婚恋市场也存在着排斥心理。许多农村女性在长期接触到城市完备的基础设施、现代化便捷的生活方式、丰富的娱乐活动以及相对体面的城市居民之后,她们很难再回到农村与家乡人结婚生子,组建家庭。由此衍生出两种不同形式的婚恋模式图景。一种是在城市工作多年之后,年龄、家庭及舆论的压力给女性进城务工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担,而大多数打工者对其自身价值又缺乏认同感,缺少同外界压力对抗的勇气,不得已返回家乡结婚,她们的通婚圈最终很难离开乡土的通婚圈。另一种是进城务工的女性最终以各种形式留在城市生活。部分女性与其在工作过程中结识的同等身份地位的务工男子恋爱结婚,在城市中组建家庭,开始他们“浮萍式”的生活。也有一些女性为了能够实现她们的城市梦,将她们的未来下在婚姻的赌注上,企图以自己的年龄、外貌等来换取城市人的身份和地位,然而这种不对等的交换模式也充满了心酸与风险,最终她们可能会面对年老、残疾或丧偶的丈夫。更有一些女性沦为“失足妇女”,为了能够留在城市生活,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她们长期陷入“亚文化圈”中难以自拔。

二、女性进城务工人员情感社会化失调的原因

原生家庭、教育体系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在个体情感社会化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大多数进城务工的女性出身于农村家庭,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在农村尤为盛行,女性在家庭生活中不被重视以及“夫为妻纲、父为子纲”的实际家庭互动模式致使农村女性从小就缺乏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感。长期的控制与压迫致使女性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同时,许多打工者出身于贫苦家庭,父母自身文化水平较低,对于子女的抚养很多时候体现出“仅养不育”的特点,在其情感社会化的过程中无法发挥很好的作用。

女性一直处于教育体系中的弱势地位,尤以农村女性为最。进城务工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以初中毕业比例最大,小学毕业次之,高中及中专毕业最少,这一群体总体的文化水平较低。初级阶段的学校教育大部分仅停留在对于基本知识内容的传授,对于较深入的道德和精神层面的情感教育内容涉及较少,部分农村学校中还存在着教育资源缺乏、师资力量薄弱以及学生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女童教育由于经济、家庭、社会文化与习俗及地理条件等因素,体现出男女不平等及地区差异的特点。个体在情感社会化过程中的需求在此教育背景下显然得不到很好的满足。

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群体的情感都流露着无法抹掉的制度痕迹。改革开放初期,牺牲农村先发展城市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致使农村各方面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对于女性进城务工人员这一群体的困境,国家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政策支持以及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空缺。

三、小结

情感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情感知识的过程,也是社会传播信息的过程,对于个人及社会情商力的提高都具有积极意义。对于进城务工的女性而言,情感社会化过程能够将其在社会生活中简单的个人情感体验转化为情感能力及资源,引导其做出合理的情感选择。在提高此群体的情感社会化水平方面,政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首先应该重视和加强情感的社会结构合理化建设,引导社会形成正向的、积极的社会情感意识形态,逐步完善有助于进城务工女性生存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保障制度;其次还应该从情感观念、情感知识以及情感规范多方面入手,加强情感教育。

猜你喜欢
务工人员婚恋社会化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爱在“七夕”正当时——当代职场青年婚恋观察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诗歌专列送务工人员返乡过年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
广电媒体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关爱报道”的探讨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