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的语言扶贫研究

2019-03-12 13:22李玉红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9年24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

李玉红

【摘要】“精准扶贫”背景下的语言扶贫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和持续性的特征。语言扶贫对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存在重视经济扶贫而轻视语言扶贫、重视普通话推广而轻视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缺乏有效的科技手段、缺乏长期有效的语言扶贫机制、文化水平低制约整体发展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的语言扶贫意识,在推广普通话的基础上积极将贫困地区的语言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利用现代科技开发有效的语言扶贫产品,制定切实可行的语言扶贫策略,强化贫困地区的语言培训,以语言扶贫助力精准扶贫。

【关键词】精准扶贫  语言扶贫  语言资源

【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9.24.010

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标志着我国脱贫攻坚战略的全面实施,精准扶贫工作进入了新时期。[1]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扶贫”要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扶贫首要扶智,扶智应先通语”,而“通语”就需要在贫困地区进行语言扶贫,以提高贫困地区群众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尽早尽快脱贫。语言扶贫作为扶贫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精准扶贫的新时期被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和使命。

“精准扶贫”背景下语言扶贫的特征及必要性

语言扶贫的主要特征。第一,语言扶贫具有实用性。语言扶贫的最终目的是发挥民族共同语的作用,开发贫困地区的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将语言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语言能力转化为经济能力,以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因此,在语言扶贫的过程中如何使贫困人口尽快掌握共同语的语言能力,能够“学以致用”,是当前语言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

第二,语言扶贫具有针对性。语言扶贫的针对性体现在地区的针对性和学习者的针对性两个方面。[2]首先,语言扶贫存在地区差异。各贫困地区的地理状况、经济状况、语言资源情况有所不同,如在少数民族地区,除了需要推广普通话以外,还要考虑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少数民族语言进行保护和开发。而方言区的贫困人口往往具有一定的普通话基础,能听但不能说和写。此外,受到方言的影响,不同地区的贫困人口在学习普通话时遇到的学习障碍也各不相同。其次,同一地区的贫困人口在年龄、学历、学习能力、学习目的、语言基础等各方面的情况各不相同,在语言培训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第三,语言扶贫具有持续性。一方面,正如史维国、刘昕怡指出,“语言扶贫可分成语言能力和扶贫两个步骤”。[3]语言能力的获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期望一蹴而就。另一方面,“贫困是一个涉及因素众多、维度多样、层次多重的复杂现象”。[4]仅仅具有语言能力并不能真正脱贫,将语言能力转化为经济能力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因此,贫困人口需要坚持长期不懈的学习,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基层干部则需要根据本地具体情况,协调各方面因素,采取有效策略,将贫困人口的语言能力转化为经济能力,从根本解决贫困问题。

开展语言扶贫的必要性。首先,对于个人发展而言,语言能力与脱贫能力密切相关,王春辉指出,“语言能力提升是家庭或个人从贫穷状态进入温饱甚至富裕状态的重要一环”。[5]语言能力不仅是使用该语言进行交际沟通的能力,更是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工作晋升的有效途径。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开展语言扶贫是提高困难群众语言能力的必要措施,是贫困人口脱离贫困的基础和保障,是非常必要的。其次,语言还和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语言学研究认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与该地区内通用语的普及情况有关。根据2017年公布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方案》显示我国大城市普通话普及率在90%以上,而许多农村地区的普通话普及率仅为40%左右,许多贫困地区的青壮年和牧民还无法使用普通话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这一情况严重阻碍了我国扶贫脱贫工作的进程。因此,现阶段在贫困地区进一步推广普通话、进行语言扶贫仍然是非常必要的。最后,语言扶贫有利于困难群众“真脱贫”,不返贫。在精准扶贫攻坚阶段,如何有效地巩固扶贫脱贫的成果,防止贫困地区人口“假脱贫”或返贫也是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语言扶贫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它所带来不仅仅是语言能力的提高,更是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以及职业发展的机会。因此,从长远来看,精准扶贫背景下的语言扶贫,符合时代发展需求,也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扶贫成果。

当前语言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扶贫脱贫工作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为使得语言扶贫有效地助力精准扶贫,还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语言扶贫的意识薄弱。目前,在我国贫困地区无论是贫困人口还是基层干部都不够重视语言扶贫。首先,贫困人口接受语言扶贫的意识相对薄弱。语言是潜在的资源,语言能力的获得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语言能力无法在短时间内转化为经济能力,造成贫困人口学习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的积极性不高。其次,虽然我国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法规助力语言扶贫,但是多数贫困人口对相关的法律法规缺乏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语言文字的法规意识较为淡薄。而對基层干部来说,目前扶贫工作中最为重视的问题是如何使贫困人口尽快脱贫,往往倾向于选择见效快的扶贫渠道,如经济援助、技术培训、政策扶持,等等,而语言作为扶贫链条上的“非急迫性因素”并没有得到重视。

重视推广普通话,不重视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开发。我国普通话的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普通话的普及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实现扶贫脱贫的目标。但在扶贫攻坚阶段,语言扶贫不能仅仅停留在普通话的推广阶段,而应该进一步加强方言资源和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作为我国语言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但是目前方言资源和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工作还很不到位。在精准扶贫时期,如何保护和开发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将语言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是目前扶贫攻坚战的重要课题之一。

缺乏科技手段,语言扶贫效果差。由于语言差异、经济限制和地理环境恶劣等原因,我国“语言走廊区域”科技较为落后,一些先进的科学资源和科技手段如互联网技术、电子书籍、语言学习APP等无法在贫困地区得到普及,同时在少数民族地区一些语言互译技术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一些贫困地区的语言扶贫工作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或者学生自学书本内容等形式展开,学习手段较为单一。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无法将语言教学活动拓展至学习者的日常生活中,导致语言扶贫工作进展较慢。

缺乏长期有效的语言扶贫机制。首先,语言能力的获得和巩固具有长期性,成年人特别是文化程度不高的成年人要想学习一种语言,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不仅需要专业的教学人员进行教学,更需要专业人员对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进行长期有效的评估和监督,这就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语言评估制度。其次,语言能力转化为经济能力不具有必然性。就我国的扶贫脱贫战略而言,贫困人员获得普通话的语言能力以后,将这种语言能力转化为经济能力需要各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如就业机会、接受教育培训的条件、国家政策扶持等等,这就造成贫困群众和基层干部对语言扶贫不重视,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促进语言扶贫政策落实。目前,语言扶贫的责任主体落实不到位,对贫困人员的语言能力的评估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建立长期有效的语言扶贫机制也是目前扶貧脱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化水平低制约整体发展。绝大多数贫困人口文化水平低,很难获取和理解与时俱进的信息,不能及时与社会发展接轨,就无法与发达地区进行经济往来。同时,普通话能力差、观念落后,导致生活能力、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都存在匮乏现象。贫困导致的综合素质差、劳动技能不高和劳动力竞争力匮乏等现象,更使得贫困地区的人们缺少参与主流经济活动的机会,失去提高生活水平的机会。恶性循环下滋生的地区性整体贫困等一系列现象的存在,是贫困地区人口无法与社会经济发展主流齐头并进的根源。

当前语言扶贫的对策

新形势下为满足我国经济政治的发展需求,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习近平同志提出精准扶贫战略,而语言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协助贫困地区科学合理地开发语言文化资源,通过丰富语言资源的交流和使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是当前语言扶贫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进一步提高语言扶贫的意识,加强推普工作力度。大量研究和事实已经证明,语言能力的不足往往会阻碍劳动力的流动、减少工作机会、降低收入水平,不利于个人和地方经济发展。目前,在我国贫困地区,普通话的推广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干部群众的语言扶贫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针对这一情况,首先,需要积极宣传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法规,利用“普通话宣传周”,加大普通话的宣传力度,提高困难人口学习普通话的意识。同时,编写具有针对性的普通话教材,开设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目的的语言课堂,定期举行普通话比赛、演讲等活动,在群众中形成学习普通话的良好氛围。其次,可以树立典型,为普通话水平较高的贫困人口优先提供就业机会,鼓励更多的贫困人口积极学习普通话,提升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就业的能力,增加收入,尽快脱贫,永久脱贫。

切实将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发展贫困地区经济,将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如何将这些语言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发展语言文化产业,助力扶贫脱贫是目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语言扶贫不是消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而需要在推广普通话和保护语言资源多样性和丰富性之间寻求平衡。“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往来进一步深入,少数民族语言如蒙古语、维语等语言人才需求进一步加大。因此,我们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培养双语人才,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学习班、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等,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经济链条,为方言人才和少数民族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将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以提高贫困地区的经济水平。

合理利用现代科技,以科技力量助力语言扶贫。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的语言扶贫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语言扶贫的过程中可以合理地利用现代科技成果,积极开发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学习者的电子书、电子语言产品、简单实用的语言APP等,将语言培训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摆脱课堂教学的枯燥性,增强语言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语言学习效率。此外,应积极利用网络开设网络课堂,形成“互联网+语言”的教学模式,将发达地区的语言教学资源引进到贫困地区,增加贫困地区困难群众参加语言培训的机会,更有利于取得语言扶贫的成果。

建立良好的评估和监督机制。语言扶贫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的艰巨任务。针对语言学习者来说,需要建立长期有效的评估机制,由专业人员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不同的职业要求制定不同的评估标准,对贫困人口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语言能力进行评估考核。同时,将语言扶贫工作任务落实到个人,将其作为基层干部的考核任务之一,以提高基层干部的语言扶贫意识。此外,还需要引入监督机制,由专业人员对贫困地区的语言扶贫状况进行监督。只有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才能有效地巩固语言扶贫成果,进一步助力精准扶贫。

强化贫困地区的语言培训。首先,在贫困地区进行语言文化资源的开发。通过组织讲学、调查发掘等形式,开展地方语言资源的应用规划,有针对性、有计划性的整合资源,加快民族语言、方言等与普通话的转换利用。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语言教育和培训,让精准扶贫下的语言扶贫更具有实践性,从而达到提升贫困人口语言能力的基本任务。其次,以语言扶贫为桥梁,运用教学机制展开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力争让教师的语言素养和语言教学能力得到提高,言传身教去培养学生,使学生拥有以普通话为基础的多语能力。此外,在贫困地区开展业余培训,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学习普通话和推广普通话的进程中。对扶贫干部和扶贫志愿者,进行当地语言文化认知的培训,运用在线语言服务平台,推广贫困地区文化资源的开发应用。构建长效的语言志愿者服务体系,让语言扶贫志愿者和扶贫干部的服务,有效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建设的提升。

注释

[1]陈丽湘、魏晖:《推普脱贫有关问题探讨》,《语言文字应用》,2019年第3期。

[2]王博雅、李珊珊、岳爱、李英、史耀疆:《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華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年第3期。

[3]史维国、刘昕怡:《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扶贫效应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年第2期。

[4]海霞:《普及国家通用语言,助力精准扶贫,促进民族团结》,《语言战略研究》,2019年第2期。

[5]王春辉:《语言与贫困的理论和实践》,《语言战略研究》,2019年第1期。

责 编/赵鑫洋

Research on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Languages in the Context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Li Yuhong

Abstract: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languages in the context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practicability, pertinence and sustainability. Languag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winning the war of fighting against poverty, but there exist some problems. For example, too much emphasis is placed on economic poverty alleviation while language-based poverty alleviation is downplayed; mandarin Chinese is promoted while dialects and minority language resources need pre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effectiv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 means are in short; there is a lack of long-term effective language mechanism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low level of educational attainment hinders overall development.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 need to further raise the primary-level officials' awarenes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with languages; actively turn language resources into economic resources in the poor areas on the basis of promoting mandarin Chinese; develop effective language products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mulate practical language strategy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provide intensive language training in the poor areas, so as to move forward with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languages.

Keywords: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languages, languages resources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
浅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精准扶贫问题
贵阳实施精准扶贫之农村电商研究
刍议智慧金融下的精准扶贫
普惠金融视角下大学生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现状分析
论高校“智库”扶贫工程的实施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