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代黑龙江地区驿站站丁的生计

2019-03-12 04:52范传南姜彬田雨
理论观察 2019年11期
关键词:生计黑龙江

范传南 姜彬 田雨

关键词:黑龙江;站丁;生计;兴衰

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11 — 0095 — 03

在道路交通并不发达的中国古代,驿路一直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而作为边防重地的黑龙江,更是清代驿路建设的重要区域,并逐步形成了以省会齐齐哈尔为中心的纵贯南北,并向周边市镇逐步辐射的驿路交通网。而在这个网络中各个驿站服役的站丁及其后裔,则形成了黑龙江地区的一个重要移民群体——站人。

一、清代黑龙江地区的驿站与站人

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廷增设黑龙江将军,将黑龙江地区由吉林将军辖下划出,单独设治。但设治后的黑龙江,由于地处边远,且气候严酷,通讯补给异常艰难。为此,清廷多次派遣官员,实地测量,先后建成多条驿路。此后,直至清末“裁驿归邮”,黑龙江境内的各条驿路都一直承担着连接边疆与内地的重任。驿站的顺利运行,势必离不开相关的专业人员——站丁。清代黑龙江地区地广人稀、路途遥远、环境酷烈,站丁的来源也因此成为一大难题。

细考之,清初黑龙江地区驿站站丁的进驻主要是在康熙二十二至二十五年。在清廷的多方谋划下,黑龙江地区各驿站的站丁逐步配置齐备。其来源主要包括两部分人口。其中人数较少的部分是清廷在当地拨派或招募的少数民族贫困人丁。这部分站丁人数少,驻驿地点偏远,持续时间也较短,因此影响较低。而多数站丁的来源,“则是被流放到盛京、宁古塔将军辖地的‘罪人。在罪人当中,占绝大多数的是‘三藩之乱中被俘的吴三桂残部。至于三藩中的定南与靖南两藩残部,则留在原地驻防或返回北京,并未现身黑龙江驿站。”〔1〕此后,随着驿站的逐渐设立以及站丁的入驻,一个新的移民群体——站人逐渐形成,并在整个清朝中后期成为黑龙江地区驿站交通的绝对承担者。

二、黑龙江地区站丁与站人的生计

清代黑龙江将军辖下各驿站的站丁,特指归属所在驿站管辖、服役的男性丁壮。他们拥有额定的编制,且需“站丁每三年编册送(兵)部”〔2〕。与站丁相比,“站人”一词的适用范围则要大得多。简而言之,凡是站丁及站丁的直系亲属都属于站人的范畴。

在站丁的选拔上,清廷最初认为,“设该驿站时,须选贤能领催及能谋生计,有妻室,有牛畜之旧人二分,连同新人一分,一并派去。”〔3〕可见,清廷最初也是充分估计了驿站初创时期的艰难,所以在能力、财产,甚至丁口方面都做了规定。但在实际选拔站丁的过程中,却难以摊派,“即应查索伦、达斡尔之贫穷者,令其驻于霍洛尔河至黑龙江所设之五驿内。至于墨尔根至锦州俄佛罗所设之二十驿,应查抄没户之闲散男丁,令其驻驿。查抄没户之男丁时,每驿设三十名,并从中检选优良者一名,任该驿领催”。〔4〕

由此可知,由于驿站运行的迫切要求,清廷在站丁的选拔上不再局限于有无才干,熟悉驿站运行以及财产的多寡,而是尽快解决驿站的设立及运行问题。也正是由于清廷选拔标准的改变,为站丁、乃至广大站人的后续生计带来了较大影响。

(一)站丁的房舍与婚配   

据相关史料记载,黑龙江地区的驿站初设时,各驿站所在地均设有官房。站丁初到驿站时,“规定每个站丁可以得到一间房屋,同时还要修建被当地站人称为‘站房的办公处。”〔5〕清廷曾专门派遣官员监督制作驿丁服装、建筑房屋,甚至每名驿丁还获得十两白银。〔6〕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存在很大问题,如房舍不足或未曾及时完工,造成驻驿“站丁多住临时搭设的窝棚或土窑子里,后来逐渐盖上了房子。”〔7〕

此外,因为站丁需要世代驻驿服役,因此其婚配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黑龙江地区本身就是地广人稀,而初至黑龙江的站丁多未曾携带家室,在分布上也呈现十几乃至几十人的小群居状态,且普遍状况是男多女少,所以当时站丁的婚配是很困难的。如史载“茂兴现有无妻男丁二名,古鲁站有无妻男丁九名,……宁年站有无妻男丁十三名,共有无妻男丁七十五名”。〔8〕为解决这一问题,清廷曾规定新设驿站的站丁若已成家,则家属随同前往服役驿站定居。如无家眷,则由朝廷“为无妻男丁发配孤身女子,并对拨女后仍无法解决配偶的男丁,以一女子折银三十两,作为买妻之用。据史载,所拨银两已由盛京户部如数支付。后来茂兴至宁年站的无妻之丁,已有半数娶妻,另一部分因故不能娶妻者,也自愿领取银两。〔9〕此即驿站设立之初,站丁的婚配情况。但因为站丁的特殊身份和“三不准”的重重限制,其婚配问题一直较为困难,并逐渐形成了站人内部结亲的婚配方式。〔10〕

(二)近乎于无的额设粮饷

在清代黑龙江地区的驿路系统中,只有总站官、笔帖式、领催是清廷的定额官员,由朝廷发给粮饷。其中,“总站官的年俸是四十两,笔帖式原为二十四两,后增为三十六两,领催二十四两。”由于站丁“罪人”的特殊身份,因此基本无缘总站官、笔帖式两个品级较高的官职。领催一职也就成为绝大多数站丁一生最大的奋斗目标。

此外,各驿站中还设置有负责管理文书的外郎、管理喂养驿马和耕牛的马头等专职人员。但这些人都是各驿站在站丁中挑选而出的,不是额设官职,因此并無官方粮饷发放。〔11〕至于普通站丁,更是在同治十二年(1873)前绝无粮饷,生计一直十分艰难。

(三)站人的农业生产

1.粮饷无着  被迫农耕

康熙年间,选拔出来的站丁被派至各驿站后,主要负责传递公文信件,迎送往来官员及使节等。由于除领催外,普通站丁长期没有粮饷,所得不足以养赡自身及家眷,从事农业生产也就势在必行。

如据光绪十五年(1889),黑龙江将军恭镗的奏报可知,〔12〕从康熙中叶驿站初设开始,直至同治十二年(1873),驻驿站丁始终是没有粮饷的,如不事农业生产,实难维持最基本的生存所需。而同治十二年以后,清廷虽增设了站丁的津贴,但每月仅有一吊,且事务日渐繁杂,站丁生存状况反而更差。

猜你喜欢
生计黑龙江
国画《五福临门》
月赚万元的茶叶包装骗局
羡慕等
获奖名单
生态人类学视阈下藏族村落的生计文化变迁
冰天雪地的生计与浪漫
返库移民的“黑户”岁月
从玉米到蔬菜:一个山镇生计变迁的文化生态解读
铅笔长高了
黑龙江出版集团